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一说课稿 > 历史说课稿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繁荣的宋元文化

编辑:

2016-04-12

四、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探究情境,将教学引向更宽更广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认识历史。

五、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清明上河图》,展现北宋时期的市民生活,指出公元八世纪唐朝中期以后,城镇居民不断增加,到了宋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都市人口不断增多,逐渐产生了市民文化。这种文化体现在史学、艺术与文学方面,特别是词、曲、讲唱艺术与戏剧艺术的兴起。(这样既可以联系已学知识,还可以通过直观展现宋元时期的社会状况,让学生体会文化的繁荣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热身环节:猜猜他们都是谁?

分成故事篇和作品欣赏篇,展示一些学生平时生活、学习中了解的故事和诗词作品,让他们猜猜相关的人物,猜出后针对学生人物了解的程度教师再做一个适当的介绍。例如:关汉卿和元曲增加了一个视频资料。(新课程强调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来挖掘,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便于检测学生对本课内容掌握的程度。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不同的程度和水平来决定教师补充介绍材料的多少,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轻松入门:自主完成知识盘点。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屏幕展示内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边讲解知识结构,边板书,使学生初步建构知识结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没有经过总结的知识就如同把水泼在筛子上一样。记忆的规律也告诉我们:零散的知识容易遗忘,把零散的知识组织在一个知识结构内,就不容易忘记,因此这一环节也至关重要。)

理解体验:

板块一:《资治通鉴》

排疑解难:1.为什么要编写《资治通鉴》?2.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中用何种方法来记述历史事件?3. 《资治通鉴》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提供一段视频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师生交流中,指导学生说出介绍史书的方法,然后通过学生的回忆和陈述,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从史书的体例和特点两方面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归纳、概括及将知识系统化的学习,解决了教学的重点。

板块二:回到历史现场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关系上要帮助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地学习方式,所以在第二板块设计了“回到历史现场”的学习活动,学生角色扮演,为他们自己提供一个交流对话的思考平台,了解词的这种艺术形式和特点以及词人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而代替教师一言堂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最后,小记者总结采访: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犹如春兰、夏荷、秋菊、冬梅,各领一时之秀,本无高低之分。它们是当时人们结合各自时代的政治背景、文化风尚、及经济条件等找到的最适宜的精神寄托方式,也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并提出两个探讨的问题。(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不仅赏析了词的的艺术风格,而且加强了学生对宋词从形式到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用历史的思维意识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解决本课的难点,也为下一环节的感悟提升做了铺垫。)

这样的设计是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不仅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这些文学家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以此教育学生。清华大学校长曾经这样告诫学生:未来的世界,能力比知识重要,生活比文凭重要,情商比智商重要。所以,作为历史教师,时刻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育功能。学生通过学习与思考, 也为下一步地感悟提升做准备。

感悟提升:

这些文学家们的共同点就是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注现实社会、关怀民情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情操。同学们有人说如今的中国00后,90后甚至80后因为大量时间呆在学校,只会死啃书本知识,学习国家政治基本政策等,完全不理解社会风土人情。思想存在与社会脱轨、滞后的问题。缺乏与社会交流的经验导致无法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认为国家是长辈们的,和自己无关,正是因为这样所以缺乏社会责任感,自私自利。对此你有何看法,请谈谈。 (利用初中学生喜欢辩驳的逆向思维特点设计了这个活动,学生无论赞同还是反对此看法并不重要,其意图是能让学生以古人为榜样反思自己,认识到只会啃书本读死书的严重弊端,知道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才能在将来自己有能力的时候,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此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自我测评:学生小结本课收获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相关推荐:

初一年级下册历史说课稿:第14课封建帝国的危机  

初一年级下学期历史说课稿: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标签:历史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