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初中 > 说课稿 > 初一说课稿 > 生物说课稿

初一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说课稿:第二节

编辑:

2016-03-18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创设情景,周围的人有的吃的很少却长的很胖,有的人吃的很多,却长的很瘦,这是为什么呢?引出消化系统的概念。

教师指出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学生通过看图,找出哪些是消化道,哪些是消化腺。

指出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是口腔,提问学生在吃馒头时你的口腔都对馒头进行了哪些处理?馒头有什么味道?这样引导学生对口腔的消化过程有了感性认识,同时会引起学生的探究欲。

(二)、思考问题,设计探究

针对学生提出的口腔对馒头的处理和馒头味道的变化,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会得出馒头在口腔内经过了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腺会分泌唾液。

教师提问馒头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这种成分有没有甜味?

教师继续提问馒头的变甜和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没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产生变化呢?

下面让学生根据假设做出他的探究方案。教师在这里应适当的给予提示:

1. 设计一组实验,有的只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的只探究唾液的作用,有的既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探究唾液的作用。

2. 如何收集唾液。

3. 口腔的温度大概是37℃。(有些小组配备了水浴锅,有些小组没有,这样让小组根据配备材料的情况想办法克服没有水浴锅的困难)

根据提示小组讨论自己的方案,并在课堂阐述。

(三)、手脑并用,深入体会

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设计的探究方案进行探究。 在学生收集唾液前,教师提醒学生要漱口。

嘱咐学生小组内分工要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四)、观察现象,思考原因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了现象,请学生叙述看到的现象。

通过看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前面给于的提示,学生小组讨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馒头中的淀粉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A试管未变蓝,说明A试管中的淀粉在唾液作用下分解为了麦芽糖。 B试管变蓝了,说明B试管中的淀粉未分解为麦芽糖。

C试管变为棕色,馒头块变蓝。(这个试管中的现象可能学生做的现象不一样,可做为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课下讨论)

这样学生就从感性的认识过度为了理性的认识。

(五)、表达讨论,归纳总结

通过实验学生获得了充分的理论知识,进一步思考现实中的问题。 推测馒头变甜的原因?以及牙齿、舌头、唾液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牙齿对馒头进行咀嚼使馒头变碎,舌头进行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进行充分的混合,唾液就使馒头中的淀粉分解为了麦芽糖,所以我们吃到馒头感到甜。

教师指出唾液之所以能够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它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但是麦芽糖还不能被人体吸收,还需要进一步的消化才能被吸收。

同时指出脂肪,蛋白质等也不能直接被人体吸收,都要经过消化变为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

(六)、练习巩固 通过习题巩固知识。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来主动发现结论,实现师生互动,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认识到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设想,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说课稿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相关推荐:

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说课稿:第一节 

2016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二章说课稿:第一节  

标签:生物说课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