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yanxf
2016-08-02
提前做好规划对于做好一件事情可以较高的提高效率,下文为大家带来了初一语文在山的那边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第一单元,以人生为主题,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定位、定势的意义。
《在山的那边》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借诗人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到达理想的境界,就要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坚持奋斗,百折不挠。
新课标鼓励学生多诵读,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目标设置
基于以上两方面的原因,我将本课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整合为两个活动任务,并通过三个学习活动来解决:
1、反复朗读,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包括品味语言。(在使用同步学案进行二次备课时,我将目标一的“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改为了“反复朗读,理解诗意”,因为对于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品味语言有较大难度,所以虽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但不做具体要求。)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包括感悟、学习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所得到的启迪;树立正确的理想,积极乐观的实现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为:理解文中“山”与“海”艺术形象蕴含的深意;感悟人生。
教学难点是: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
因为,初一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诗中的“无数座山”,也就是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往往认识不足,需要教师的引导。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步入初中,对住校生活、初中学习还处于一个适应期,面临很多困难,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困难、迎接挑战?这首诗给了很好的答案;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以一个孩子的口吻来写,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但初一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所以,一定要注重教学的有效性,要用生动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努力构建学生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张扬个性,获取成功体验。
三、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探究的学习理念,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导而不牵”“活而有序”等教育思想,使用“学、导、动、评”阳光教学模式,以活动为载体,以多元互动为手段,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课前各小组自由组合成两两PK的对手,小组展示有必答,有抢答;有推荐回答,有对手指答等,形式多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和团队意识。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疑问、构建情境、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初一语文在山的那边说课稿初一语文在山的那边说课稿
有一个孩子,从小生活在大山里,抬头看天,低头看山,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怀抱。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最想知道什么呢?(山外边是什么?)(疑中激趣,引发学生想象山里孩子的想望,搭起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激发学习兴趣。)
妈妈告诉他,海。从那以后,那湛蓝的、一望无际的、翻涌着雪白的海潮的大海日日诱惑着他、激励着他一步步走出大山,走向理想的境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王家新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板书课题、作者),相信同学们能从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认知导航、揭示目标
由教师揭示学习目标,并解释修订目标的原因。
检查预习:
(初一是起始年级,一定要重视认字、写字的训练,它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正确朗读下列词语: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漫湿màn 一瞬间shùn
哪个组的同学愿意当老师检查你们对手组的字词预习情况?你们想怎么检查?是让他们齐读,还是指名读?将预习的检查、评价交给学生,简单易操作,可以有效地督促小组内的合作预习。用时1-2分钟
自主学习、解惑质疑
此为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由浅入深的设计了三个小环节。用时10分钟左右。
(1) 以小组为单位随意指读,由学生点评,发现优点,指出不足。
初一语文在山的那边说课稿文章初一语文在山的那边说课稿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0774380.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学生的朗读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语速快、声音小、没感情等,主要原因是不理解诗意,由此,自然转入对诗意的理解。
(2)自读,完成导学案活动一:山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象征意义是什么?全诗为什么分为两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要求:3分钟独立思考,1分钟同位交流。由小组发言人做必答题。
标签:语文说课稿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