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zhanglz
2015-08-24
同学们一定对自己的新学期生活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本文为大家提供了语文信息化教学资讯,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一、 运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自动的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教学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教师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我们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变无声为有声,用生动、直观的画面,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如朱自清的《春》,他巧妙地把景物和感受描绘成一幅幅清新、多姿、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我在执教朱自清的《春》时,使用多媒体演示教学,首先呈现给学生的是音画同步的江南春天美景录像,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相机地要求学生说说看画面的感受,以及描写春天的优美词句、佳文章和妙诗词,此时学生兴趣高涨,都争先恐后地抢着说,为下一步教学中的美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在欣赏画面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受到熏陶与感染,惊叹于大自然的无雕琢的美,使自已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地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以其信息技术丰富的表现力,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其积极性、主动性大为提高。 又如我在教学席慕容的散文《贝壳》时,上课前,我先向学生展示了在网上搜集的各种各样的贝壳的精美图片,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欣赏着,还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奇异之中。这时让学生讨论交流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包括图片),概括贝壳的外形特点,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我又问:“你看到贝壳时,想到了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打算如何写这篇课文,而本文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学生在积极、热烈的讨论中开始了新课的学习,进入阅读的最佳学习状态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景当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 运用信息技术,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龙芯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从创设语文教学情境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角度来看,它具有很大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把教材内容“还原”,把作者笔下的“境”再现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中的人、物、情、景,便于学生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例如,朱自清的《春》是一篇阅读课文,文辞优美。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江南初春的迷人风光,从而产生阅读的欲望。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的权利,让他们画出自己最喜爱的词句,朗读自己最喜爱的部分,并与同学相互交流,充分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从而实现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着我带领学生分析春草图,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然后我通过大屏幕向学生展示其他四幅图画,让学生观察、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被激起了探求的欲望,一边读书在书上圈点勾画,一边展开激烈的讨论。在学生展示时,我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播放相应的录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春的特征及写景方法,充分感受到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标签:中学资讯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