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5-14
锻炼了自己,也锻炼了父母
虽然一直向往着离开父母,但是真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王瑞却开始怀念北京了:“冬天去什刹海滑冰,夏天去西四吃凉面。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文化,在上海,我找不到归属感。”大四的时候,他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的法学研究生,于1999年重新杀回了北京。
但这四年,王瑞觉得自己的选择还是正确的,“住回家里,我爸不再把我当作小孩子说教,我妈不再把我当私有物品保护。饭前饭后,我爸也开始用对待成年人的态度来跟我交流,感觉舒服多了。”所以,在王瑞看来,去外地读书,对自己是个锻炼,更重要的是“锻炼”了父母。
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更会待人处事了,不再是愣头青
上学第一年其实没有什么不适应,比较新鲜,同学都是北方人,我也能侃,混得比较开。倒是第二年比较郁闷,一来净顾着玩,学习成绩也不太行;二来各种不适应的都来了,又想家啊,又想找高中同学玩什么的。
外地这几年,知识确实没学到什么,我最大的收获还是更会待人处事了,原来就是愣头青一个。其实工作之后,大学学的那些知识也没有什么用,中国这大学,能学知识的有几个?我身边在北京上学的一样是混毕业拿文凭,别太差就得了。从这个方面讲,我觉得外地大学和北京的学校没有什么区别,关键还在个人怎么取舍,怎么活不是活啊。
学会了“计划经济”,爱上了湘菜
上大学,是王晔君第一次独立生活,洗衣服成了最先面临的挑战。一开始洗不干净,他的办法是多倒洗衣粉、多泡,再学着别人用手揉。经济方面也要开始计划,以前吃住在家时,完全不去考虑花销问题,现在每月领到生活费,得算好各方面的分配。
尽管生活上磕磕绊绊,回想起来王晔君还是很庆幸自己有过几年在异乡生活的经历。“好多留在北京上学的同学,连校都不住,还是家里照顾一切,跟他们比觉得自己确实独立了。”他呵呵地笑,“而且我喜欢吃辣,湘菜很对口味。”
学会了遇到事情独立作决定
陈欣怡如愿走进了复旦的校园。适应并没有想象中容易,听不懂上海话的她很难融入这座城市,湿冷的冬天让她觉得格外想家,她跟在北京上大学的高中同学吐槽这里的种种不如意,也主动参加北京同乡会的活动试图找寻亲切感。
经历了一个学期,陈欣怡扭转了之前的刻板印象。“一开始会认为他们斤斤计较,太有心计,城府很深,总是极力维护自己的利益,现在我渐渐认可了一些他们的观念,其实斤斤计较并不代表他们有城府,反而体现了他们的真诚,他计较这个就会说出来,而不是在心里计较,表面却装作很大度。”
对于成长,陈欣怡觉得“最大的改变是所有决定都要自己去做”。她拿一个小事情举例子,“我的一些上海同学到现在都还是要跟妈妈一起买衣服,没有自己独立买过。买衣服这件事看上去很小,但需要根据自己的开销、喜好程度和性价比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权衡,这也是个做决定的过程。”
经过了这几年,陈欣怡已经非常独立了,无论保研还是找工作,都是自己觉得差不多靠谱了再告诉父母,“如果不来上海的话,可能很多事情我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决定,而是回去问问爸妈。”
有人不回故乡工作,是为了去更好的地方,如果家就在北京,回来是顺理成章的
不管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还是为了更低的生活成本,去外地上大学的孩子就像候鸟,毕业后还都回了北京。外地的求学经历,对他们找工作来说,是能够加分的正面效应。
王瑞研究生毕业后就留在了北京工作。这么多年过去了,年近四十的王瑞回想起一路的波折很是感慨:“上大学的时候,去外地看看,也是人生经历的一种丰富,而且对将来也有好处。我们领导就说过,从来没有离开家的孩子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不能吃苦。”
王晔君也从未考虑留在长沙。毕业前的校园招聘会大多是南方企业,他是回到北京后才找的工作,进入了一家教育公司。“其实长沙没什么不好,挺宜居的,娱乐业也发达,但就是没想过留下。”他解释,“有人选择不回故乡,都是为了去个更好的地方,比如北上广深。但家本身就在这几个城市的话,回去是顺理成章的。而且北京本地人找工作,事业单位、考公务员,进企业什么的,还是有优势。”
身为女孩的陈欣怡更是毫不犹豫地选择回京。“当时出来就想好了要回北京工作。已经在这边待了这么久,该体验的也体验过了,是时候回家了。”陈欣怡笑了笑,“当然,也有现实的考虑,毕竟家里多少会有资源支持,生活成本也会低一些,起码不需要考虑租房嘛。”
北京高考志愿开始填报就为考生们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标签:北京高考志愿填报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