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08
14.从北京市人口密度和就业密度变化状况来看,其城市化存在的问题是( )
A.城市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压力大
B.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企业迁往远郊,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
C.传统工业发展迅猛,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小
D.人口密度与就业密度的变化不一致,造成上下班交通严重拥挤
解析:从北京市1990~2010年人口密度的变化图上看,北京市近郊的人口密度在快速增大;从北京市就业密度变化图上看,城市中心就业密度最大。这表明居住地与上班地分离,容易造成上下班交通堵塞。
答案:D
二、综合题
15.(2014·福建漳州高三月考)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拉开帷幕,新的数据揭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回答下列问题。
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总增长率 北京市 -0.015 5.292 河南省 0.564 0.562 (1)根据表1中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表2 1990~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
人均GDP 产业结构 新增岗位 市场化水平 迁移距离 基础设施 前一年移民 ++ + - ++ - - + (2)读“表2 1990~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2中发生的变化。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解析:(1)读表1可知,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这是因为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而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是因为人口增长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北京的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而河南人口有迁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2)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迁移距离的影响减弱,反映出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远距离迁移。基础设施的影响减弱,说明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迁移人口不用太多地考虑居住等基本生活问题。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通过相应的社会关系进行,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如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
答案:(1)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2)迁移距离与人口迁移呈负相关说明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90年代以来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迁移;基础设施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推力(阻碍因素),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人们在这些区域中不但进行着一般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沟通,同时也进行着生产经营上的密切协作和分工,并建立了相当广泛而层次不同的社会联系,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
16.(2014·扬州市第一学期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下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
材料二 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表。
年份比重(%) 2010年 2005年 东北地区 6.20 6.95 北部沿海 13.22 11.97 大西北地区 4.13 3.13 黄河中游地区 11.14 7.98 大西南地区 13.53 10.98 长江中下游地区 11.01 9.71 东部沿海地区 19.86 20.58 南部沿海地区 20.91 28.70 (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
解析:(1)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2)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大,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是经济和城市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是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因素。
答案:(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
(2)南部沿海地区 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地理试题栏目。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地理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