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福建高考 > 福建高考历史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编辑:

2015-10-10

四、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抗争——五四运动(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3、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

4、经过:运动前期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后期中心在上海,主力为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5、意义: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工人运动与国民革命的蓬勃发展

1.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1)背景:中共以开展工运为中心任务,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1)。

(2)概况(1922~1923):起点--香港海员罢工;终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3)教训: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2.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条件:中共的推动:发表《主张》(1922);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方针(1922年“二大”);孙中山的转变(同意联合工农);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1.)

(3)意义: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1924~1927)的开始

3.北伐战争

(1)背景:革命形势的高涨(统一战线的建立)

(2)概况:组织者:广州国民政府时间:1926.7.~1927.7.

(3)结果:“四一二”(蒋)政变、“七一五”(汪)政变,大革命失败。

(4)教训:中共没有坚持领导权,没有独立的武装。

(三)国共十年对峙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立军队的开始;

2、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毛泽东):文家市决策--由城市转向农村;

井冈山道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这是一条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4、红军长征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王明左倾错误的领导)。

经过:遵义会议(1935年):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革命转危为安。标志着中共由幼稚开始走向成熟;

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结果:长征结束,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5、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全民族抗日活动高涨。

和平解决的原因:民族危机严重;中共的努力;国民党内部分化

和平解决的意义:为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6、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

(1)七·七事变---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标志:国民党发布《合作宣言》及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合法地位(1937年9月)

(3)国共联合抗战

①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三会战一大捷;共产党敌后战场:一大捷一根据地。

②相持阶段(1938年10月):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中共粉碎日寇“扫荡”;击退国民党反共高潮。

国民党政策重心的转移: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制造皖南事变。

(4)抗战的胜利(1945年)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7、解放战争(1946-1949)

背景:两种命运的较量(抗战胜利初期):

(1)中共七大提出和平民主的建国方针;

(2)国民党六大提出独裁内战的方针;

(3)重庆谈判

原因:蒋介石为准备内战需要时间;毛泽东为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争取和平建国;

结果:签定《双十协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主要经过:

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

重点进攻:蒋介石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

战略反攻:“三军配合,两翼牵制”;

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结果:解放战争胜利: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开始,23日解放南京。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树立了榜样。

4.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

2016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识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做好高考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注意事项2016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2016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