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5-12-07
高三复习时间紧,内容多,尤其是高考一轮复习,精品学习网整理了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文言传记,供参考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晟幼孤,奉母孝。身长六尺。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凤翔节度使高升召署列将。击叠州叛羌于高当川,又击连狂羌于罕山,破之。累迁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击党项有功,授特进,试太常卿。
大历初,李抱玉署晟右军将。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乃请千人。繇大震关趋临洮,屠定秦堡,执其帅慕容谷钟,虏乃解灵州去。马,败绩,晟率游兵拔,封合川郡王。威略,归之朝,为右神策都将。德宗始立,吐蕃寇剑南,方崔宁未还,蜀土大震,诏晟将神策兵救之。逾漏天,拔飞越等三城,绝大渡,斩虏千级,虏遁去。
晟性疾恶,临下明。每治军,必曰:“某有劳,某长于是。”虽厮养小善,必记姓名,尤恶下为朋党者。笃分义,隆于故旧。岚州刺史谭元澄尝有德于晟,后贬死。晟既贵,直其枉,诏赠元澄宁州刺史,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在凤翔,尝曰:“魏征以直言致太宗于尧舜上,忠臣也。我诚慕焉。”行军司马李叔度曰:“彼,公勋德何希是哉?”晟曰:“君失辞。晟幸得备将相,苟容身不言,岂可谓有犯无隐邪?是非惟上所择尔。”叔度惭。故晟每进对,謇謇尽大臣节,未尝露于外。治家以严,子侄非晨昏不辄见,所与言未尝及公事。正岁,崔氏女归宁,让曰:“尔有家,而姑在堂,妇当治酒食,且以待宾客。”即却之,不得进。达礼敦教类若此。
九年,薨,年六十七。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册赠太师,谥曰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璘内忌晟威略 威略:威名和谋略
B.晟抚其二子,为成就之 成就:造就
C.謇謇尽大臣节 謇謇:忠贞
D.正岁,崔氏女归宁 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
解析:“成就”是“成就功名”的意思。
答案:B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
B.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
C.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
D.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殪之/三军欢奋/忠嗣抚其背/曰万人敌也
解析:“杀伤”是固定短语,中间不能断句;“怒”与“募”是两个连动动作,中间应该断句,否则,会有歧义,变成“对招募弓箭手的人生气”,如此不符合文意;“曰”字是说话的提示语,其后应断。
答案: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晟因武艺不凡屡建战功,多次升迁,先后任左羽林大将军、太常卿,封合川郡王。后来,李晟入朝任右神策都将。
B.李晟嫉恶如仇,憎恶属下结交朋党;对待部下有知人之明,善于推扬部下的长处,即使是奴役,如果他做了很大的好事,李晟也会记下他的名字。
C.李晟虽为武将,且功高德厚,却能效仿魏征,敢于犯颜直谏,不计个人得失,展现了古代大臣尽忠报国的风范。
D.李晟治家严谨,家中叙话,不涉国事;正月赶走女儿,让她回婆家尽好媳妇本分,侍奉婆婆,准备酒食,迎接宾客。
解析:“如果他做了很大的好事”错,原文说的是“小善”,即做了很小的好事。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吐蕃寇灵州,抱玉授以兵五千击之,辞曰:“以众则不足,以谋则多。”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帝闻流涕,诏百官就第进吊,比大敛,帝手诏,誓以存保世嗣,申告柩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辞曰”属于省略句,注意补充主语“李晟”;“寇”是“侵犯”的意思;“以”是“用”的意思。(2)“就”是“到”的意思,“比”是“等到”的意思,“申告柩前”是省略句兼状语后置句。
答案:(1)吐蕃侵犯灵州,李抱玉交给他五千兵迎击吐蕃,李晟推辞说:“派军队出战用强攻则兵不够,用计谋解决则兵有余。”
(2)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下诏命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等到装棺入殓时,皇帝亲自书写诏书,发誓保存李晟的后世子孙,在他的灵柩前申明告祭。
参考译文
李晟,字良器,是洮州临潭县人,世代凭武艺做官,但职位都不超过副将。李晟年幼时,父亲去世,侍奉母亲很孝顺。他身高六尺。十八岁时,投奔河西节度使王忠嗣,跟随他进攻吐蕃。一个凶悍的吐蕃军头目登上城墙,杀伤了很多唐朝士兵,王忠嗣发怒,招募擅长射箭的士兵,李晟一箭射死了那个吐蕃军头目,三军都欢呼振奋。王忠嗣抚摸着他的背说:“真是力敌万人的勇将啊!”凤翔节度使高升征召他,安排他任列将。在叠州高当川攻击反叛的羌人,又在罕山进击连狂羌,大败羌人。多次升迁被任命为左羽林大将军。广德初年,进攻党项,立了功,授任特进,试太常卿。
大历初年,李抱玉任用李晟为右将军。吐蕃侵犯灵州,李抱玉交给他五千兵迎击吐蕃,李晟推辞说:“派军队出战用强攻则兵不够,用计谋解决则兵有余。”于是请求带一千兵。由大震关向临洮进发,攻下定秦堡,活捉了吐蕃统帅慕容谷钟,敌人于是放弃灵州离去。马,大败,李晟率机动部队救出马,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马,让他回到朝中,任右神策都将。德宗刚即位,吐蕃侵犯剑南,当时崔宁没有回来,蜀中人非常震惊。皇帝下诏命令李晟带领神策军去救援。李晟越过漏天,攻下飞越等三座城,渡过大渡河,杀敌千人,敌军逃走。
李晟生性就嫉恨邪恶,对下级严明。每当治军时,必定说:“某人有功劳,某人在这方面擅长。”即使是做杂役的人做了很小的好事,也一定记下姓名,尤其憎恶属下结交朋党。很重情义,厚待老朋友。岚州刺史谭元澄曾对李晟有恩,后被贬死去,李晟显贵后,为他申冤,朝廷下诏追赠谭元澄为宁州刺史,李晟抚养了他的两个儿子,并使他们成就功名。李晟在凤翔时,曾说:“魏征因为直言进谏,让太宗取得超过尧舜的业绩,真是忠臣啊!我真仰慕他。”行军司马李叔度说:“那是本分,以您的功高德厚何必希图这些呢?”李晟说:“您说错了,我有幸能充任将相,如果为了明哲保身闭口不言,这难道能说是皇帝有错误臣下不隐瞒吗?至于是非只在于皇上选择去了。”李叔度听了很惭愧。所以李晟每次进殿对奏,都能忠贞正直地尽到大臣的责任,从不在外泄露秘密。治家严谨,子侄辈不在清晨黄昏不得谒见,与他们说话,不曾涉及公事。正月,嫁给崔氏的女儿回娘家来探亲,李晟责备她说:“你已出嫁,上有婆婆,你应当备办酒食,准备招待宾客。”立即让她返回,不得进门。李晟就是这样通达礼义,严加教诲。
贞元九年,李晟去世,享年六十七岁。皇帝听到噩耗直流泪,下诏命百官到李晟府第吊唁,等到装棺入殓时,皇帝亲自书写诏书,发誓保存李晟的后世子孙,在他的灵柩前申明告祭。追封他为太师,赠谥号“忠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
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奏:“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弊,斥去奸邪。”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擢同签书枢密院事。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驾。范复之曰:“古人谓将相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珙大感服。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范命淮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其私人 私人:自私的人
B.明年至郡 明年:第二年
C.除授有是非 除授:授任官员
D.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 曲当:完全恰当
解析:“私人”是“有权势人的亲朋、私交”的意思,古今异义。
答案:A
6.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B.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C.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D.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解析:一看常见停顿的文言标志性的词语——未几(句末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且(句中停顿的标志性词语);二看常作主语或宾语的名词——大元军(主语)、中流(宾语)、营栅(宾语)、合肥(宾语);三看文意。三管齐下,答案可出。
答案: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学问颇著,进入仕途,官运亨通,一路升迁至监察御史,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理宗很认同。
B.杜范任职宁国府知府时,积储粮食,使府库丰盈,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任职同签书枢密院事时,针砭时弊,毫无隐瞒。
C.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将其分化瓦解,一方面宽宥抚慰灾民使其归乡,一方面处分张世显,用计擒获斩之。
D.杜范不愿与李鸣复共事,提出辞职,皇帝不准,甚至不让他出城。后丞相史嵩之谋求起用复官没有成功,杜范就任右丞相。
解析:由原文中的“俾勿扰以俟处分”可知,杜范是要求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因张世显有攻城想法,杜范才用计抓住并杀了他,在张世显被处死后方抚慰灾民使其回乡。
答案:C
标签:福建高考语文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