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12
参考答案
1.C(“孝”被“无数中国人作为修身的起点”与“‘孝’成为百善之首”同属结果而非原因。)
2.C(“具有一定意义的合作、利他因素”错,原文是“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义上是以来世许诺的形式向信众颁布的”)
3.B(文中孟子和荀子并没有谈到孝的内涵。)
4.C(“咸谓老庄其言虚诞”后面要断开,否则会有话未说完之感;“庄生申性本之旨”处要断开,使句子与前句“夫老子著抱一之言”对照,同时也使“若斯者”句避免了因“旨”而缩小“斯”的指代范围的问题。)
5.D(古代称帝王或王后的死叫“崩”,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
6.B(原因有误。高丽王不敢谋害他是顾及强大的北魏政权而不是程骏个人的凛然正气,其凛然正气也并未在原文程骏遇到危难时的叙述中体现;而程骏能够回到北魏的因素是高丽王对北魏的惧怕及献文帝驾崩。)
7.(1)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虽”“谢”“假”“效”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
(2)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高丽王)谎称女儿死去。程骏与高琏(高丽王)反复交涉了一年,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谬言”“经年”“义方”“状后”句式四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译出大意给1分。)
【参考译文】
程骏,字驎驹,他从小失去父亲,家境贫穷,守丧时凭借孝顺著称。以师礼对待刘延明,性格机敏,酷好学习,昼夜苦读,没有倦意。刘延明对学生说:“举出一件事就能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程骏仅次于这样啊。”程骏对刘延明说:“现今提倡名教的读书人,都说老庄的话虚无怪诞,不切合实际,不可以用来治理国家。我认为不是这个样子。老子著抱一的学说,庄生申述性本的宗旨。如果都能做到这样,世道可以说就十分顺达了。”刘延明说:“你还年幼,说话就这样老成,真好啊!”从此,他的声誉远播。皇兴年间,任高密太守。尚书李敷奏报程骏是一个史才,朝廷把程骏留在了都城平城。献文帝屡次邀请程骏并与程骏讨论《易经》、《道德经》的含义,对群臣们说:“我与程骏谈论,思想十分舒畅。”献文帝问程骏的年龄,他回答说:“六十一岁。”献文帝说:“昔日姜太公年纪高迈而遇到周文王,你今日遇到我,难道不是太早了吗?”程骏答道:“我虽然才能不如姜太公,陛下您的尊贵却超过周文王。希望上天再给我几年的时间,我一定会像吕望编写《太公兵法》那样竭力取得辅助君王兴邦的功效。”延兴末年,高丽王高琏请求将女儿送到北魏皇宫给献文帝做妃子,孝文帝授予程骏散骑常侍的职位,赐给安丰男的爵位,持节到高丽国迎接高琏的女儿。程骏到了平壤城,高琏谎称女儿死去。程骏与高琏反复交涉了一年,用做人的正道责问高琏。高琏(高丽王)忍不住自己的怨恨,就断绝了程骏及随行人员的酒饭,想逼迫和羞辱他们,但由于惧怕北魏而不敢加害他们。恰巧献文帝驾崩,程骏才回来。当初,朝廷将神主迁到太庙,庙中的执事官都依照旧例赐给爵位。群臣都认为现在应该依照旧例,程骏却认为不可以,上表说:“汉高祖作出规定,不建立大功,就不分土封侯。没有见过参与料理宗庙事务,却能得到疆土的赏赐的。”奏报朝廷,同意了他的意见。文明太后对群臣们说:“议论事情,本来就应当正直而又依照古代的典章制度,怎么可以依循暂时的旧例呢?”朝廷下诏说:“程骏做官一直清廉谨慎,议论事情常常恰当(切合朝廷的意见)。家里没来拥有财货的宾客,室中却有道德高尚的主人。可赐给六百匹帛,以表彰他节俭清正的美德。”程骏得到这些东西,全部分给了亲朋旧友。程骏性格正直,不在荣耀、显耀方面与世人比较。太和九年正月病重,遗言里教导后人说:“我崇尚节俭,怎么能死了之后厚葬呢?我死了,入殓时可以穿上平时的衣服,随葬的明器遵从古制。”死后,孝文帝和文明太后很为他伤感痛惜。追赠程骏为曲安侯,谥号为宪。
8. 反衬(或衬托、以动衬静)。①幼雀雏燕在檐前飞舞,反衬村居环境的清幽;②蝴蝶飞舞,蜘蛛织网,反衬白天的清静;③风吹帘动,溪声嘈嘈,反衬夜晚的清静。(答出手法2分,具体分析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9.“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2分)“纳”字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2分)生动描绘出乡村夏夜清静却又生意盎然、充满情趣的特点。(1分)
附:赏析
《夏日》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此诗是张耒罢官闲居乡里之作。首句写对农村夏日的总印象。炎夏令人烦躁,难得有清爽的环境,而农村对于城市和官场来说,正具有“清”的待点。清,内涵可以是多方面的,清静、清幽、清和、清凉、清闲,等等,都可谓之清。因此,循“清”字往下看,诗所写的种种景象都体现了环境的清和心境的清。如次句“檐牙燕雀已生成”,春去夏来,幼雀雏燕整天在房檐前飞舞鸣叫,有点近于喧闹,但禽鸟之能嬉闹于屋前,正由于农村环境清幽而无尘嚣。至于颔联写蝴蝶晒粉于花间,蜘蛛因天晴添丝于屋角,则更显得幽静之极,当诗人注目于这些光景物态的时候,不觉夏日的炎蒸烦躁,而有一种清凉和谐之感。以上是写昼日消夏时娱目赏心之景。颈联写夜晚。帘是“疏帘”,枕是“虚枕”,环境之清虚寂静可见。月透疏帘而入,如同邀来婆娑的月影;溪声传至耳边,如同被奇妙地纳入枕函之中。“邀”、“纳”两字,把月影写成有情之物,把溪声写成可以装纳起来的实体,透露出诗人对于月影、溪声的欣赏。这种月影、溪声本已带清凉之感,而诗人又是于枕上感受到这一切,则心境之清,更不言而喻。到此,成功地写出一片清幽的环境和清闲的心境,于是末两句成为水到渠成之笔:诗人久甘庸碌,已经两鬓如霜,而农村环境又如此宜人,于是想在村野中过此一生。诗人吟哦之间虽然微有所慨,但对农村夏日舒适愉说之感,还是居主导地位的。
吴之振《宋诗钞》说,张耒诗效白居易,“近体工警不及白,而蕴藉闲远,别有神韵”。这首诗写农村夏日之清,诗境已臻于蕴藉闲远。虽没有十分工警的词句,但仍然耐读。
10. (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2)重峦叠嶂,隐天蔽日
(3)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11.(1)选E给3分,选B给2分,选D给1分,选AC不得分。
【解析】A选项表述错误,属于社会环境描写。C选项对神父幡然悔悟的表达不准确,文中没有提及。D选项神父阴谋得逞的原因有两个方面:神父因贪婪编造了一个“外公受冻”的谎言,这是主要原因;另外舅舅们对他的言听计从和遇事的慌乱,也是他阴谋得逞的一个原因。
(2)①从故事情节安排的角度来看,故事的结尾与前文相呼应,增加了小说情节的曲折和波澜,出人意料,引人人胜。(2分)②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故事的结尾粉碎了神父的谎言,让我们认清了他的本来面目;外公的临终忏悔则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内涵,凸显其形象的高大。(2分)③从小说主题表达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结尾歌颂了宽容大度的人格魅力,深化丰题,发人深省。(2分)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小说故事情节安排的匠心,可以从情节、人物和主题三个角度来思考。作者对小说结局的设计不仅完成了故事的叙述,而且增加了情节的曲折和波澜,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征和作品主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①信仰虔诚。外公自己信教,还带着家人去教堂做礼拜和弥撒。(2分)②热爱生活。外公兴趣广泛,不甘于生活的寂寞。(2分)③宽容大度。外公一生施人恩惠,不求回报,对待神父,宽容大度,堪为楷模。(2分)
【解析】小说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来呈现外公的形象特点,分别是对待信仰、对待生活和对待他人。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不能只贴标签,要联系文章内容解说,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
(4)①神父只是线索人物,外公才是表现小说创作意图的主人公。文中用大量笔墨描写外公的为人行事,有助于突出外公的形象特点。②情节曲折。促进神父性格前后发生巨大变化的是外公“死而复生”这一情节,这样的情节让神父的虚伪贪婪的本来面目得以暴露,而且行文波澜起伏。③凸显主题。看似矛盾,却能凸显主旨。神父作为身份上的“教父”与外公作为人生指导意义上的“教父”形成鲜明对比,外公用自己的所作所为诠释了“教父”的真正的内涵,主旨深刻。④标题巧妙,一语双关,耐人寻味。表面上是指文中的神父;深层意味是指外公,外公品德高尚,为人宽容,能给人人生教义上的指导。⑤运用对比手法,彰显人性的善恶。神父由谦恭和善到贪婪虚伪,神父对外公由情同手足到避而不见,而外公却不计前嫌甚至临终忏悔对比鲜明,发人深思。(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解析】探究的角度,围绕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情节设置的特色、作品主题、标题艺术、作品的突出艺术特色等方面展开论述。
12.⑴ 答B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C.“理解学生、把学生作为知己”理解过窄,余英时是从赞赏钱穆先生的学识人品的角度说的,紧接着的一段话,可以作为注脚。A“史学即史料学,应以整理史料为研究重点”是傅斯年的观点,而不是学术界普遍观点。D.说钱穆“十余年无学术成果”有误,只是这时精力用在办学上,使学术界受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终因创业耗尽心力”说法也有误,原文还说到了“因时局动荡”。
⑵ ①史学研究理论方面,认为“中国历史是有其独特的规律和模式”的,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并保持这种信念。②日常生活中,反对燕京大学以英文字母为教学楼命名,并提议将学校的外国名字全部改为中文名字。③ 抗战爆发后,钱穆继续讲授中国通史课程,并著《国史大纲》,鼓励国人重视本国历史。④时局动荡时,在香港创办新亚学校,努力培养传承民族文化的人才。⑤书信往来中,提出了学术教育工作者对国运兴衰皆有责任的观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
⑶ ①能够为内地流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工作的场所,使他们有一个存身之处和精神归依;②能够培养在民族存亡之际,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递文化薪火之人;③更有助于唤起青年人在艰苦时期经世救国的远大人生抱负,即“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千斤担子两肩挑”的不屈精神。
⑷观点一:心怀祖国,就要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使之发扬光大。①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有益于民族精神传扬的工作。②发扬民族精神,葆有民族情怀也表现在平时的生活中,使民族情怀落在实处。③当外族入侵、民族危机的时候,更要多做一些对传扬民族精神有用的实事。
观点二:在民族危机的时候,更需要有人担当,把民族精神传扬下去。①在民族危难时,民族精神的传扬尤为重要。②要传扬民族精神,就要做一些有利于发扬民族精神的具体之事,要有所担当。③传扬民族精神,尤其要有一种不慕名利的奉献精神。
13.A (寅吃卯粮:寅年就吃了卯年的粮食。比喻入不敷出,预先支用未来的收入,也说寅支卯粮。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来。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
14.C( A主客颠倒,应该是话是人生经历的真实写照; B 项偷换主语,应在“被誉为互联网领域‘达沃斯论坛’的‘乌镇峰会’”前后加上“在……上”;D 项介词残缺,在“祖先的缅怀和感恩”前面加“对”,才能和上文“对古代文明成果的尊重和珍惜”构成并列关系)
15.D【③中“君不见”是领起句,①紧接③,③①句写景,;⑥中的“凄冷”与⑤ 中的“温热”,②中“空旷”与④中“充实”,语意相对,且结尾处“那片苍茫的空阔”与②中“空旷”相承衔接,故顺序应为⑥⑤②④。】
16.答案:① 搭配不当,应该是“艺术节是文化艺术活动”,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②“展示”缺少宾语,可以在“成就”后加“的平台”;③“遇到”没有主语,删除“当”; ④句式杂糅,“由……构成”和“以……为主”两种结构混用,删除“为主”即可;⑥语序不当,应该为“彼此辉映,共同走向繁荣”。
17.①重量轻 ②太阳提供能量 ③发动机能源效率高④采用新型材料(概括正确每1点1.5分。符合字数要求,意思对即可)
18.参考立意:学无止境,奉献国家、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爱国奉献等更美好。
合作拼搏、科技创新、激扬的青春的时光等更美好
读书审美精神充实、淡泊宁静享受自我的时光等更美好
评分标准可以参考余闻撰写的全国2卷作文评析。
作文指导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作文经历了命题、话题、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的嬗变。自2006年开始,新材料作文在高考试卷中出现至2012年其相对咸熟,并在全国推广。新材料作文给定材料不给定话题或题目,也不限文体。相较于话题作文那样放得过宽,命题作文、材料作文限制过多、文体单一等有很大优势,但其作文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因此在新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近年在继承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增加如2015课标卷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来考查学生真正的作文能力。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1卷要求考生给“女儿举报”事件相关方写信来入情入理地谈问题、讲道理;全国新课标2卷要求考生在深入思考“当代风采人物”推选标准的基础上优中选优展示自己的价值判断。
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要转变观念,再不是那种抓住一个词就立意,准备几个例子就作文的时候了,必须按照指定的任务去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写法往往具有暗示性,比如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作文“你认为谁更有风采”中的“更”写法必须是比较、对比,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
二、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目的
“传统型”与“任务驱动型”议论文写作的主要矫正点对照表
顺序 比较点 主要矫正点 矫正方向
1 说理
要求 空泛议论
(从材料理出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 就事论事、议不离事
(就事论事,呈现思维的深化——紧扣事件具体分析和解决问题,即完成任务)
2 说理
范围 面面俱到(广泛议论)
(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深议透) 专论一点
(集中精力论透一点)
3 说理
态度 简单粗糙,轻易否定
(简单论证、粗糙表态、封闭的自圆其说) 文明交流
(入情入理不偏激、深入的理由阐述、开放的文明交流)
重在培养以下两方面的说理:
说理方向:紧扣任务驱动对象,不停留在简单粗糙的表态,分析事件背后人性善恶的根源,挖掘潜藏于事的因果得失,寻找改良社会的良药。
说理原则:倾诉自己,聆听他人;深入分析,表达善意;不在压倒,重在厘清。
“阐释型”(标题与话题)作文是考生根据给定的相对固定的主题范围,确定写作的中心,调动已有的知识资源和背景材料(素材库),论证主题,形成“材料—— 阐释—— 话题”的闭合体系,具有“封闭性”的弊端;“材料型”作文虽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立意角度过多过泛便于套作和宿构。
解决办法——有意在多角度材料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
效果——避免了“阐释型作文”的“封闭性”与“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性”,增强了“防套性”,同时增加了对考生思考、辨析与选择能力的思辨考查。
因此, “任务驱动型作文”应运而生。
三、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作文”?——识别特点:
材料面上——明确增加了任务指令——“双给”:
“给写作材料”——提供一个争议性大,具有对立性、真实性、现场感和层级发展的叙事体事件。
“给驱动任务”——①材料后面的写作要求,一般带“谁”、“怎么”等疑问词,它往往指向“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是作文的范围,不能离开此要求,离开则属离题。②明确给定写作内容及写作角度。
(三) “任务驱动” 内涵解读:
1.体式驱动(对文体、格式的规定。如2015年全国卷要求写成书信体的任务指令)
2.内容驱动(以小见大,问题的对立性,内容的指向性,情感的导向性,论说的思辨性,策略的操作性。如15年甲卷的“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乙卷中的“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思考、权衡与选择”就是一个任务指令。材料往往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思考、权衡”作出自己的“选择”,提出解决问题的想法或方案。)
3.对象驱动(细节上“个案分析”原则决定论述说理要有指向性,一是避免“空泛议论”,即架空分析,从材料理出一个话题或观点后,脱离材料纯议话题;二是避免面面俱到,即“广泛议论”。论的点多,但没有一点说清理透,原因:缺少对象意识,解决办法:“专论一点”。 )
4.思维驱动(“思辨性”与“探究性”:在真实情境下引发真实交流,往往以小见大,即从琐碎中烛照社会问题,由简单粗糙的认知到认知的深化。由问题的强争议性、复杂性决定应对单个事件的立场或态度——“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通过具体分析,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不同人物的精神境界。符合高考作文对于考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考察要求,高考作文不仅考察写作水平,同时考察考生的人文精神、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更增强了对“思考、权衡、选择”等“思辨”能力的考查,呼应“探究性”——对思维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
小结:明确并完成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一要务!
任务驱动内涵:
1. 体式驱动(写成议论文)
2.内容驱动(写作内容的规定: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你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3.对象驱动
(1)“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不能离开事件,必须是“就事论事”,或“融理于事”—— 不能“空泛”议论,即不能架空所给材料过度泛化说理;
(2)“就其中某一个或某一群人的表现,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这一任务驱动决定了论述说理目标的指向性,要有说理的对象意识,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广泛”议论)
4.思维驱动——争议的焦点(核心事件)讨论。
围绕核心事件或争议焦点,明确并完成写作任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一要务
概念厘定与概念区分——深入论证的法宝之二
二、作文指导
首先,抓住三则材料的特点,为回答“更好的时光”做好准备。
三个人物的特点:老王的特点是学无止境,为国家做点贡献:小刘的特点是与团体共同奋战,争取佳绩;大李的特点是置身自然,享受阅读。
其次,分析“要求”:
要求有二:
1、这三个人中,你认为谁的时光更美好?
一是三个人有自己认为的美好时光,二是谁的生命时光更美好。
特别注意“更”字:“更”是副词,有“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
结合本题说,应该是三个人物的生命都美好,你认为很好,谁更美好呢?这就要求你作文必须对三个人物进行比较,表明了必须用“比较的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
2、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A.材料的内容即三个采访对象:、老王、小刘、大李,写出他们各自生命时光美好的原因理由。他们各有特色,价值个性十足,你认为的时光美好?
材料的含意即他们都有特点和生活气息,分别是进取奉献、合作激情拼搏型,恬淡精神享受型,请你选出一位时光更美好的,说出你的理由。理由即他们各自美好时光的原因和价值,以及对他们的生命人生观、价值观、意义作用的评判。
B.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思考的含义是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
权衡的含义是比较、衡量、考虑。
选择的含义是挑选。写作任务就是思考、权衡、选择。优中选优。
这三个词的排列顺序是有讲究的。要权衡,就要先思考;要选择,就要先权衡。思考、权衡是选择的前提,选择是结果、结论。
要选择首先需做出多方权衡,然后对利弊作出判断,再作出选择。选择-权衡-判断-选择,恰好绕成一个圆。有选择就有权衡。
选择不可能既是此又是彼,只能不是此就是彼。
权衡是选择的前奏。权衡更多的是思考。
选择:主要考虑的是哪一个时光更美好。定下自己心仪的一位对象。
权衡:主要是比较。在和另两位比较中显示自己所选对象时光更美好的具体原因理由。
无论是权衡,还是最后的选择都要注意最优化原则。
应该说选择谁的时光更美好,都是可以的。问题是要自圆其说,说出理由,说出道理,让人信服。更需学生在比较中找出不同抓住关键信息,进行思辨说理。
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那种时光“更美好”、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一方面统一要求所有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美好”的标准有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又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生命时光更美好的标准,是人物生命形式更令人心向往之呢,还是更有利于大家学习模仿?比如,选择的依据,是“时光美好”的独到理解——当下中国更需要、更稀缺?是所选人物的特长与特殊魅力?还是考生个人的趣味和偏好?抑或是这几方面的综合?又比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否一定要写成论述性质的文章?比较和权衡的过程是否一定要呈现于作文的表面?等等。
附录: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你帮我们留住美丽乡愁”。
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和F级。
【试题分析】今年作文试题继续采用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提供了一则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材料。材料中创设“当代风采人物”的评选活动,给定三名优秀而各具特色的候选人,要求考生优中选优、推举更佳人选。类似的评选活动是考生熟悉的,所以材料在理解上可以说是“无难度,有空间”。三名候选人中,“大李”是以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为原型改编,他在事业高峰期毅然回国教书育人,率领团队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万君为原型改编,这位中国北车长客股份公司的电焊工练就了一手绝活,从普通职高毕业生成长为荣膺“中华技能大奖”的焊接大师。“小刘”相对比较特殊,是由众多旅行摄影家和网络博主的事迹编制而成:他将个人兴趣爱好发展到极致,为了捕捉世间美景,既跋山涉水克服万难,又国内国外潇洒游走;他活出自我、无功利心,而客观上又利他利民;他的博客图文并茂、精彩纷呈,“无心插柳柳成荫”,提升了太多网友的审美品味,在引领国人有文化地走向世界、帮助大家留住美丽乡愁等方面,实在颇有功德。很明显,这三人个性鲜明,属于不同的禀赋和性格类型,拥有不一样的精彩人生,分别是矢志创新的科学家群体、爱岗敬业的大国工匠群体以及乐活人生的自由职业人群的代表,呼应着科技创新、迈向制造业强国、提高全民文化和环境素养、建设美丽中国等当代中国的宏大主题,他们都是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人物。而与此同时,无论是大李的聪慧过人、创造力惊人、科技成就超人,老王的吃苦耐劳、岗位成材、化普通为神奇,还是小刘的率性潇洒、变业余爱好为职业和志业,他们中总会有一款特别吸引当今的九○后考生。所以,该材料力图更积极、更主动地引导考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好地发挥高考试题“立德树人,和谐发展”的独特功能。
新材料作文经多年探索实践,优点突出而有目共睹。本试题命制中特别增加了“这三人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句话,增加了包含着具体问题的任务型指令。像本题中“你认为谁更具风采”这一具体问题、“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这些任务,都是须要考生在作文的同时予以解答、完成的,这样,作文试题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具体情境,有了近乎日常的真实写作任务,就在更有力地规避套作、更好地解决考场作文“假、大、空”问题等方面作出了探索。
落实到写作之中,解答“谁更具风采”、给出自己的最终选择当然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显然是,在写作中“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所以,试题命制一方面统一要求所有考生都能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础上对“更具风采”的标准有更多“思考”,另一方面又在诸多核心问题上给予广大考生以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比如,更具风采的标准,是人物更令人心向往之呢,还是更有利于大家学习模仿?比如,选择的依据,是“当代风采”的独到理解——当下中国更需要、更稀缺?是所选人物的特长与特殊魅力?还是考生个人的趣味和偏好?抑或是这几方面的综合?又比如,“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是否一定要写成论述性质的文章?比较和权衡的过程是否一定要呈现于作文的表面?等等。
总之,和往年完全一样,试题命制努力让考生在“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等方面拥有较大自主权。当然,由于试题材料中的三名候选人共性很多:都有理想、有追求,都肯吃苦、肯坚持,都创造一流、卓然有成,也由于试题中的任务型指令非常具体明确,要求考生优中选优并阐明理由,因而本试题对考生提取辨析关键信息、比较中思辨说理等能力的期待值确实更高。而所有这些努力,具体成效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学科预测试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语文预测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