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26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月亮船
刘国芳
一个住在河边的女孩,总喜欢在门口站着,看河。一个晚上,弯弯的月亮映在水里,女孩觉得它像一只船,女孩很惊喜自己的发现,于是蹿屋里去,跟大人说:“爸爸妈妈,你们看,水里的月亮像一只船。”
女孩的爸妈走出来,一起往水里看,然后父亲说:“是像一只船。”
女孩的母亲也说月亮像一只船,还说那是月亮船,说着,轻轻地唱起来:
月亮船呀月亮船
载着妈妈的歌谣……
女孩天真,在母亲唱着时颠颠地往河边去,大人见了,吓坏了,过去一把扯住女孩,还说:“你去哪?”
女孩说:“我想坐在月亮船上,让它载着我。”
女孩的母亲父亲听了,都笑。做母亲的,还点着女孩的额头说:“月亮船在很远的地方,你坐不到它。”
女孩看着母亲,女孩说:“我怎样才能坐到月亮船呢?”
母亲没说,还是摇头。
过后,女孩每天晚上都在门口看着水里的月亮船,还不住地缠着母亲让母亲告诉她怎样才能坐到月亮船。母亲没告诉女孩,只跟女孩说:“别烦了,我教你唱月亮船的歌吧。”
说着母亲唱了起来:
月亮船呀月亮船
载着童年的神秘
飘进了我的梦乡
悄悄带走无忧夜
……
女孩觉得这歌很好听,学起来.
一天女孩和母亲正唱着,忽然河里传来“救命呀——救命呀——”的呼救声。女孩的父亲听了,飞快地从屋里蹿出来往河边跑,女孩的母亲跟着往河边跑,女孩隔壁一个王叔叔,也往河边跑,然后三个人—起跳进水里。好一会儿,女孩看见三个人从水里爬上来,这三个人,一个是女孩的父亲,一个是女孩的母亲,还有一个,女孩不认识。而女孩隔壁那个王叔叔,却没上来。女孩的母亲看见王叔叔没上来,便在河边喊:“小王——小王——”
没有回音。
那个王叔叔一直没上来,女孩看见父亲母亲和小王的母亲在河边找了几天,但没找到,女孩不知道那个王叔叔去哪里了,就问母亲,女孩说:“王叔叔呢,他怎么没上来?”
母亲眼睛红红的,没做声。
女孩又说:“妈妈,你说呀,王叔叔去哪里了?”
女孩的母亲看着河,河里,一弯月亮又像一只船了,母亲见了,开口告诉女孩说:“王叔叔被月亮船载走了。”
女孩说:“你不是说月亮船在很远的地方,坐不到吗?”
母亲说:“王叔叔救人,月亮船才载着他。”
女孩说:“妈妈你也救人,爸爸也救人,月亮船怎么不载你们去呢?”
父亲在屋里听了,吼一声过来:“莫乱说,乱说打扁你。”
母亲说:“莫吓着孩子。”
以后无数个晚上,女孩和母亲都坐在门口,她们一边看着水里的月亮船,一边唱着月亮船的歌,直唱得水里月亮船悠悠地远去。
一天,也是月亮船在水里飘荡的时候,河里又传来了救命的呼喊声。女孩的父亲听了,又飞快地从屋里蹿出来往河边跑。女孩的母亲,也跟着往河里跑,然后两人一起跳进河里去。但过了一会儿,女孩只看见父亲拽着一个人上来,而母亲却不见踪影。女孩的父亲又跳下水去,但许久,还是父亲一个人上来。
过后,女孩一直没见到母亲,女孩想母亲,哭着跟父亲说:“我要妈妈,我要妈妈。”
女孩的父亲泪流满面。
女孩又说:“妈妈呢,她到哪里去了?”
父亲开口了,父亲说:“你妈妈也被月亮船载走了。”
女孩说:“妈妈救人,月亮船才载着她,是吗?”
父亲点头。
女孩说:“我要妈妈,我不要妈妈让月亮船载走。”
说着,女孩冲河里喊了起来:“妈妈,你回来。”
水里,一只月亮船荡了荡,但女孩的妈妈,却没有回来。
女孩呆了起来。
呆了一阵,女孩开口唱起来:
月亮船呀月亮船
载着妈妈的歌谣
飘进了我的摇篮
淡淡清辉莹莹照
好像妈妈望着我笑眼弯弯
……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既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也不过分地渲染和夸张,而是围绕一个简单的
意象——“月亮船”来结构故事,表现并讴歌了王叔叔、妈妈、爸爸不惜牺牲生命,
视救人为己任的善良天性和高贵品质。
B.小说中每次救人都是在夜晚,被救起的人和他们的家人都没有去感谢女孩的父母亲
和隔壁的王叔叔,凸显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C 小说运用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刻画了一个单纯、幼稚、天
真、好奇而可爱的女孩形象。
D.“妈妈”第二次救人后没有回来,使女孩从此失去来了母爱。她的救人动机是好的,
但不够理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这样的莽撞行为不值得提倡。
E.“月亮船”这个意象的反复吟咏,营造了一种凄美的氛围。母亲去了,留下了她的精
神之美,但也给幼小的女儿留下了凄凉和悲哀。读者在赞赏母亲的同时,也不免产
生几分酸楚。
(2)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女孩”的性格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具体说明。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亮船”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重点塑造了小女孩和妈妈这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你最喜欢(或崇敬)谁?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张纯如:她用生命点亮历史
2004年11月9日,一位年轻的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加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突然离去震惊了整个世界。据不完全统计,仅在美国,就有230多家报纸、电台、电视台发布了这一消息,并向这位年轻的华裔女子致以敬意。近年来,还没有哪一位华人的去世在美国引起如此之大的震动.
她就是张纯如,《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一书的作者,与篮球天才姚明、钢琴家郎朗一起被美国华文媒体誉为“最引人瞩目的在美华人青年”。
1968年3月28日,张纯如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的一个华裔移民家庭中。纯如之名出自《论语》:“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纯如,意思是和谐美好,既有父母思念故国的苦涩,也有父母对女儿所寄托的期许。
张纯如1989年从伊利诺伊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开始了专业写作的道路。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
1997年12月,南京大屠杀60周年。张纯如在此前用近三年的时间,在世界各地访问了许多幸存者,参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在各种触目惊心的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版了英文版《南京暴行》。此书一经问世,就震惊了西方世界,在随后数年内再版十余次,迄今印数已近百万册。
在童年的时候,纯如与父母谈话时,父母经常会提到遥远的1937年,在大洋彼岸一个叫南京的城市里发生了些什么,她的祖父如何逃离那个人间地狱,滔滔长江水如何被鲜血染成了红色……1994年12月,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的确有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
对于在美国这样的物质社会来说,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在很多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年轻人都要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不过,这位当时只有25岁的女孩有一个念头:“这本书能不能赚钱我不管,对我来说,我就是要让世界上所有的人了解1937年南京发生的事情。”
为了撰写《南京暴行》,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王卫星回忆说,1995年7月,张纯如在南京待了25天左右,“她那时才27岁,由于气候不适应,经常感冒,但她的工作一点也不耽误。当时南京的天气很热,她不顾自己的身体,把大部分时间用在采访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寻访日军暴行发生地以及翻阅国内资料上,每天工作时间有10小时以上。”当时担任纯如翻译的杨夏鸣副教授回忆说,“她很认真,更十分严谨,常常用美国材料与中文材料核对事实。她听不大懂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方言,但她全录下来了。她这个人通常会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真觉得她有些偏执。”
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最大的收获便是使中国人民找到了“中国的辛德勒”——约翰•拉贝先生,找到了拉贝详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日记。今天,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的《拉贝日记》已经被翻译成中、英、日等多种丈字,保存在德、日、美、中等国家的档案馆里,成为历史的见证。
在完成《南京暴行》时,纯如有一个心愿,希望“这本书能够唤起其他作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使他们都能尽早调查、研究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经历,毕竟,这些来自过去的声音正在逐年减少并终将全部消失。更为重要的是,我希望本书能够唤起日本的良知,接受对这桩事件应负的责任”。
年仅36岁的纯如离开了,她死前留下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曾认真生活,为目标、写作和家人真诚奉献过。”她的墓碑上写有这样的话:“挚爱的妻和母亲,作家、历史学家,人权斗士。”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与纯如有过多次交往,他一直很钦佩张纯如的执著、知性和追求真相的勇气。他曾对记者说:‘对于纯如的父母和孩子,他们失去的是女儿和母亲;对于中国人,他们失去的是一个正直的同胞和朋友;而对于整个世界,他们失去的则是一个勇于说真话并努力让别人相信事实的人。”
(文章有删改)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许多人不能理解张纯如这样一个年轻女孩花几年时间去写一本历史著作,因为他们
认为年轻人就应该争分夺秒地奋斗赚钱、成家立业。
B.引用一些友人对张纯如的回忆,可以使张纯如的形象更加真实,从侧面客观真实地
体现了张纯如的精神面貌。
C.张纯如自杀的原因是她在收集图片资料的过程中,对人类在战争中表现的残暴人性
的绝望和抑郁让她不能自拔,而且外界的压力使她整日处于惊恐不安之中。
D.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详细记录了五百多起惨案并已经被翻译成中、
英、日等多种文字的《拉贝日记》,这本日记成为历史的见证。
E.全文重点记叙了张纯如写作《南京暴行》的经过,真实感人。语言在叙事中充满抒
情的张力,使文章的更有感染力和可读性。
(2)张纯如是—位出色的作家,她写作《南京暴行》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纯如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性格特征?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今世界仍不太平,恐怖主义和其他暴行仍然存在,人类应该怎样对待过去沉重不
堪的杀戮和侵略的历史?请结合本文和现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言从小醉心于文学艺术,虽然家中并无藏书,但他却有着与生俱来的求知欲,凡
能偶然入目的片纸只言,他都如获至宝绝不放过。
B.人民与军队鱼水情深,当人民遭受灾难时,人民军队就会无所不至,想人民之所想,
急人民之所急,此次雅安地震就是明证。
C.日本挑起钓鱼岛事端后,在政治上日渐孤立,他们自知理亏,便东奔西跑,逢人说
项,试图拉拢不相干的国家,结果碰了一鼻子灰。
D.享年91岁的“五保”老人刘盛兰生前省吃俭用,拾荒助学,助学捐资总计7万多元,
他的善行,简直让那些细大不捐的亿万富翁们无地自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称未来30年内人类将有望在月球上建立可自给自足的机械
化采矿,向地球出口矿产和其他资源,帮助满足地球上的原材料需求。
B.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意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
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C.习近平语重心长地对水兵们说,现在部队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越是条件好了
越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注重培养吃苦耐劳、以苦为乐的意志品质。
D.莫言的小说《红高梁》与《檀香刑》以汪洋恣肆的语言,自由不羁的想象,创造出
震撼人心的悲剧,开辟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新境界,被誉为“融传统与现代于一炉”
的现代小说家。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留守儿童的命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村孩子“被留守”的个人命运,其实正是农村被甩脱的时代命运。
①很多时候,“留守”实际就是“被甩脱”
②农村为了追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③而是这个时代轰隆隆的列车正在无情地甩下农村
④不是父母甩下了他们
⑤又无奈地甩下了他们的孩子
⑥客观地说,“留守”还是比较中性、温婉的说法
A.①④③⑥②⑤ B.②①④⑤③⑥ C.④③⑥⑤②① D.⑥①④③②⑤
16.作为关注现代信息技术的当代中学生,一定想在互联网上发表你的观点。请阅读下面的文字,为人民网论坛写一条留言或网友感言,不得超过150字。(要求:语言简洁,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5分)
北大校长周其凤回湖南浏阳为母亲庆祝90大寿,在众多记者面前,当场长跪在母亲膝前痛哭流涕。此举引发热议:有人感动,称其孝顺;有人不屑,称其作秀,有拿母亲当道具的嫌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关于网络新词语“人肉搜索”的三个关键词组。(每个词组不超过6个字。6分)
人肉搜索是猫扑网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与“百度”不同,它更接近于“爱问”一类的提问回答网站。“人肉”一词,虽然参杂着黑色幽默的味道,但也准确地表明了其特点——搜索行为的原动力,不再像传统的搜索方式那样,仅仅依靠某个网络程序或冰冷的互联网资料库,而是更多地靠无数有着真实血肉之躯的网民亲自参与,由他们用自身知识,经验、信息渠道,向提问者送上部分答案,再由其他网友补充、完善,共同得出确切答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春晚上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感动亿万观众,让每个人都思考着时间、人生。
材料二: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接受俄电视台专访时这样感叹:“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标签:高考语文预测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