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2-28
1.【解析】选B。量筒量取液体后,残留在量筒内的液体不占所量的体积,不能再用蒸馏水洗涤量筒2~3次,故A项不正确;将玻璃导管插入橡皮管的操作是玻璃导管蘸水后,边旋转边向橡皮管中插入,故B项正确;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加入液体时,滴管尖嘴不能伸入试管口中,应高于试管口0.5 cm,故C项不正确;因为氢氧化钠固体容易潮解,称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时不能放在纸上称量,故D项不正确。
2.【解析】选C。A中KMnO4溶液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碱式滴定管量取;B中的温度计水银球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处;D中不需要分液漏斗,而需要500 mL容量瓶。
3.【解析】选C。加热试管前要先预热,防止局部过热破裂;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防止发生倒吸现象;浓硫酸洒到皮肤上,应先用干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稀NaHCO3溶液。
4.【解析】选D。硫单质在酒精中微溶,故A项不正确;量筒只能精确至0.1 mL,故B项不正确;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标准溶液润洗2~3次,然后装入标准溶液,故C项不正确;四氯化碳符合萃取碘水中的碘的要求,故D项正确。
【方法技巧】计量仪器的读数
(1)量筒、托盘天平为粗略测量仪器,读数时只能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2)滴定管、移液管等为精确测量仪器,读数时应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5.【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封管与外界隔离,发生的是内部循环过程。
(2)明确物质的性质以及变化关系。
【解析】选B。a上部聚集了固体NH4Cl,是因为NH4Cl分解生成了氨气和氯化氢,氨气和氯化氢在温度较低的地方又化合为氯化铵固体,说明NH4Cl的热稳定性比较差,故A项不正确;b中I2变为紫色蒸气,在上部又聚集为紫黑色的固体,符合碘单质在加热时的升华和凝华过程,故B项正确;加热时,c中溶液因氨气挥发出来而红色变浅,冷却后又变深,故C项不正确;玻璃联球内存在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转化的化学平衡,升高温度平衡向生成红棕色二氧化氮的方向移动,d内气体颜色变深,e内气体颜色变浅,故D项不正确。
6.【解析】选D。保存浓硝酸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量筒准确读数达不到小数点后两位;天平称量物质质量时不能“左码右物”,且也不能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7.【解析】选B。用过的试剂一般不能倒回原瓶,以免污染整瓶试剂;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在有少量水剩余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Hg(NO3)2有毒,直接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质和土壤污染。
8.【解析】选D。金属锂的密度小于煤油,保存时应用石蜡密封,选项A错误;过氧化钠在空气中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选项B错误;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和吸水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
【误区警示】(1)金属钠、钾可以隔绝空气和水存放在煤油中,金属锂不行,锂的密度比煤油小,应用石蜡密封。
(2)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潮解,称量时不能放在纸上。
9.【解析】选C。洗气和干燥气体,应使气体与试剂充分接触,要“长进短出”,故A项不正确;排水法集气时,应“短进长出”,故B项不正确;自来水可以排出贮存在集气瓶内的气体,故C项正确;为了使H2S和SO2充分接触反应,应使两者相向运动,密度大的SO2从a管口进,密度小的H2S从b管口进,故D项不正确。
10.【解析】选C。闻氯气的气味,不能把鼻子凑近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白磷易燃,应该在水下切割;金属钠在研钵中研磨的过程中容易燃烧甚至爆炸。
11.【解析】明确几种漏斗的用途,长颈漏斗主要是装配反应器,分液漏斗可以装配反应器,也可以进行分液操作,普通漏斗可用于过滤,也可以向容器中添加液体。
答案:(1)c 制备气体 (2)b 分液 (3)d 过滤
(4)d 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12.【解题指南】解答本题注意以下两点:
(1)冲破思维定势,知道制取氯化氢和氨气的方法有多种。
(2)明确“随关随止,即开即用”的气体发生装置的关键:当夹紧导气管时,在压力的作用下液体反应物和固体反应物相脱离,使反应终止。
【解析】(1)滴定管、容量瓶、量筒、托盘天平为有刻度的仪器,其中滴定管和托盘天平标有“0”刻度。
(2)在给蒸发皿加热的过程中,不及时用玻璃棒搅拌,易造成局部过热,液体飞溅。当蒸发皿里的液体较少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
(3)①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说明制取的是氯化氢,可将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浓硫酸因溶解于水放热和吸水作用使氯化氢挥发出来。
②若石蕊溶液变蓝说明制取的是氨气,可用浓氨水和固体NaOH(或CaO或碱石灰等)作用。氨气密度小于空气,故在收集时应c口进气,b口出气。
(4)B和D原理相似,也能“随用随开,随关随止”。
答案:(1)d、g
(2)液体飞溅 停止加热
(3)①浓盐酸 吸水性 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②NaOH或CaO或碱石灰 c b
(4)B
13.【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1)识别题目中仪器的图形,构造及用途。
(2)判断气密性检验采用微热法还是液差法。
【解析】A装置可以形成气压差,B装置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上方和烧瓶上方的压强相同,不能形成气压差,检验C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很多,如(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向烧瓶中加水,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变化;(2)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微热烧瓶,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变化;(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开后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比较发现方法(3)最简单。
答案:(1)不漏气 长颈漏斗内的水面高出试管内的水面,说明加水后试管内压强增大,说明装置不漏气
(2)无法确定 分液漏斗和烧瓶间有橡皮管相连,使分液漏斗上方和烧瓶上方的压强相同,无论是否漏气,液体都能顺利滴入烧瓶
(3)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松开后观察注射器活塞是否回到原来的位置(合理即可)
【方法技巧】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和步骤
(1)微热法——将装置的导管末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热烧瓶或试管(大型装置也可用热的毛巾捂热),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把手(酒精灯)拿开一会儿,在导管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表明装置不漏气。
(2)液面差法——打开止水夹(或活塞),从长颈漏斗(或分液漏斗)中加水至没过漏斗的尖端,关闭止水夹(或活塞),然后继续向漏斗中加水,一段时间后漏斗中的液面高于试管中的液面,其液面差不变化。
(3)检查装置气密性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将装置处理成一个密闭体系;第二步设法使密闭体系内产生压强变化;第三步观察体系内是否出现压强变化引发的预期现象。
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能力提升训练及答案解析的所有内容就到这里,精品学习网希望对考生复习化学有帮助。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化学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