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01
一、选择题
1.D 此题的表述都对,在教材内容的第一段能找到答案。
2.B 经济危机的表现就是生产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购买力来说过剩了,新政的工业措施就是在抑制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同时其它措施来刺激消费,因此解决的核心就是供需矛盾。
3.C 因为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农的措施,有些资本家认为威胁到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于是坚决反对。
4.D 蓝鹰标志是指工业复兴法中有关工资、工时以及公平竞争的规定,因此被崇尚自由竞争的胡佛斥为“法西斯”。
5.C 通过法西斯政党上台的应该符合德国。
6.D 莱茵非军事区本来应该是和平区,结果德军开进来了,这点本身就有极大的讽刺意味。而且此内容在教材也有明确依据。
7.B 意大利是1922年,德国是1933年,日本是1936年,西班牙是1939年。
8.C 这次大会要求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在这一号召下,中共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这也是中国抗日能够胜利的根本原因。
9.A 中国在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就开始反法西斯了,因此是最早的。
10.D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1942年形成的,因此不可能得到它的援助。
11.C 此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识记能力,内容在教材上都能直接找到。
12.A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在40年代形成的,而不是在30年代形成的。
13.D 因为绥靖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把法西斯的祸水引向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联本身就是这一政策的受害者,因此苏联推行的政策不能体现其实质。
14.A 从教材48页的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占领这快领土的战略意图。
15.B 法国是当事国,而且对一个国家来说,亡国是灾难性的。
16.C 莫斯科保卫战只是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不具有转折意义,剩下的三个分别是太平洋战场、北非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17.D 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而不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18.B 德黑兰会议是商讨大国一致行动和战后合作的事,并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不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而其它会议是以牺牲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特别是中国)的利益为代价,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19.C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主要就是以雅尔塔会议为主的四大国际会议为蓝本而形成的,包括成立联合国这些影响巨大的内容都是这一会议中作了规定。
20.D 二战并没有使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它崩溃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
21—25 DDDDB
二、非选择题
26
47.⑴原因:一战后期,交战双方都已筋疲力尽,美国夺取战利品和世界霸权的时机已经成熟;交战国人民反战运动高涨,直接威胁到美国资产阶级的利益。二战爆发后,随着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导致他们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日本偷袭珍珠港,损害了美国在远东太平洋的利益。
⑵影响:一战: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加速了大战结束的进程;战后美国取得了世界经济霸权;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形成了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美国成为其主导国家之一。
二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为打败法西斯作出了巨大贡献;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对战后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⑶重大行动:在北非战场登陆,德意军队投降;西西里登陆意大利投降;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盟国进入德国境内东西夹击德国,美苏易北河会师和攻克柏林。美国、苏联和中国参加对日作战。
政治上协调:举行四次国际会议(略)⑷
27.
(1)表现: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开始动摇,日本取得东亚霸权,美国国际地位提高,最终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欧洲列强实力削弱,美国和日本实力增强。(8分)
(2)德国:扩充军队,进入莱茵军事区,撕毁《凡尔赛和约》;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侵占苏台德地区;吞并奥地利;突袭波兰,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8分)
(3)变化:由“中立”到参与并领导反法西斯战争,与苏联两分天下,推行霸权政策。结果,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4分)
(4)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外交政策,各大国都是根据自身的实力提出利益要求,并把国家利益作为制定外交政策的根本依据。(4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题相关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广大考生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学。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