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历史2016高考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编辑:

2015-09-02

21.一位听书人,身穿暖和的棉布衣服,手里把玩着粉彩蝴蝶鼻烟壶,吃着鲜嫩的熟玉米,津

津有味地倾听评书《三国演义》。请推断该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22.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

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   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3.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

案,其中准确的是

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

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

24.下面关于中国古代戏剧艺术发展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与人民大众生活联系比较密切          B.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

C.由娱神到娱人                        D.作品均以揭露和批判社会现实为主

25.明清时期的文化,与以往相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表现为

①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②伴随城市经济发展,市民文学蓬勃兴起  ③出现了鞭挞封建礼教的文学作品④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学技术的科学巨著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二、材料题(共3小题,26题15分,27题16分,28题19分,合计50分)

26.(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文字产生之后,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这不仅妨碍了文化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会给初建的秦皇朝的各种文书.档案的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的困难。针对这种文字的紊乱状况,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接受李斯的建议,立即采取了“书同文字”的措施。……它(小篆)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划匀称,明显改变了六国文字那种构造繁杂,难写难认的弱点。在秦代,……由于隶书笔划平正,结构趋于合理,便于书写辨认,因此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并成为全国常用的通行字体。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在许多世纪中一直是个勤劳的但缺乏进取心的广袤地区,而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大概就是由于它的语言和文字的复杂,而不是由于任何别的可以想象到的原因。                               ——[英]乔•韦尔斯《世界史纲》

材料三   中国文字,论其字形,则非拼音而为象形文字之末流,不便于识,不便于写;论其字义,则意义含糊,文法极不精密;论其在今日学问上之应用,则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论其过去之历史,则千分之九百九十九为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记号。此种文字,断断不能适用于二十世纪之新时代。  ——钱玄同《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促使秦统一后实行“书同文”措施的因素有哪些?秦代文字由篆书向隶书的演进反映了文字演变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作者对中国文字的看法,你认同吗?从秦始皇“书同文”的意义和古代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两个角度谈谈你对韦尔斯观点的认识。(5分)

(3)说明材料三作者当时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对于包括汉字在内的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我们应该持有怎样的正确态度?(6分)

26.(1)巩固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传播。(2分)由繁到简。(2分)

(2)不认同。(1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答具体内容,同样赋分)(4分)

(3)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2分)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4分)

27.(16分)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材料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材料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以上三段材料分别是谁的作品?请分别指出其文学作品的体裁。(6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和他的代表作。(2分)

(3)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4分)

(4)从以上描述中,你从中能得到哪些认识?(4分)

27.(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6分)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2分)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2分)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4分)

28. (19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二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明清时期,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渐趋衰落,通俗文学勃兴,小说、戏曲等大众化形式成为文学艺术的主流。

——《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追求抒情与写意风格的文人画成就突出。

回答:

(1)材料一、二中,都提出了“天下”这一命题,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一观点的提出有何进步意义?顾炎武是如何界定“亡国”与“亡天下”这一概念的?在“保国”和“保天下”中百姓的责任有何不同?材料二中的一段话后来被梁启超概括为哪一句名言?(9分)

(2)据材料三,说明明清时期文学艺术发展的新特点。(2分)

(3)观察材料四,说明文人画所具有的鲜明特征(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变化的时代背景。(4分)并说明经济与思想文化之间的关系。(2分)

28.(1)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2分)

亡国:朝代的更替;  亡天下:民族衰亡(或:因暴政失去民心)(4分)

保国:与百姓无关;  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2分)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分)

(2)特点:大众化(或:平民化、通俗化)(2分)

(3)特征:集文化、书法、回话、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4分)

(4)背景:君主专制强化(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6分)

关系: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作用。(4分)

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 参考答案:xcz

1-10  ADDBB   CDACC   11-20   BAADD   BADAB  21-25  DBADA

26.(1)巩固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传播。(2分)由繁到简。(2分)

(2)不认同。(1分)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各地文化交流和国家统一;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中华文明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答具体内容,同样赋分)(4分)

(3)反对封建专制,进行思想启蒙。(2分)抛弃民族虚无主义(抛弃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答珍爱传统文化等也可)。(4分)

27.(1)屈原:楚辞;李白:唐诗;辛弃疾:宋词。(6分)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2分)

(3)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

时代精神。(2分)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特征,表达了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2分)

(4)诗歌体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任何艺术形式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状况的反映。

(4分)

28.(1)意义: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启蒙(2分)

亡国:朝代的更替;  亡天下:民族衰亡(或:因暴政失去民心)(4分)

保国:与百姓无关;  保天下:每个人都有责任。(2分)

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分)

(2)特点:大众化(或:平民化、通俗化)(2分)

(3)特征:集文化、书法、回话、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个性(4分)

(4)背景:君主专制强化(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6分)

关系: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决定文化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推动作用。(4分)

以上就是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和答案所有内容,精品学习网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所提升。

相关链接:

2016高考历史必修三第四单元专题检测试题及答案

2016高考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复习检测试题及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