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以下是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专项训练,请考生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
1.(2014·安徽皖南八校模拟)下图为中国秦汉至唐初城乡分工结构示意图,对该图的描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城郭之民,类多工商”
B.城市与乡村为行政区域划分单位
C.城市商业功能从属于其政治功能
D.“市”成为城市活动的中心
2.(2014·鹤壁模拟)《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
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
3.(2014·湖北百校联考)“禁夜”是古代的一种政策。《太平广记》载,晚唐诗人温庭筠就曾因“醉而犯夜,为虞侯所系,败面折齿”。宋代解除这一禁令的举措( )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
C.保证了政府的基本财政收入
D.引发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4.(2014·陕西西安模拟)美国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中写道:“宋代经济已含有近代商业的很多因素。”其依据是( )
A.出现地域性的商帮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商品经济发达,出现了夜市
D.出现了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5.(2014·柳州模拟)清《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朝因之。顾商贾之辏辐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不闭户,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这反映了( )
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
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
6.(2014·山东潍坊模拟)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坊须数十人,间日而作。镇民少,辄募旁邑民为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 )
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 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7.(2014·钦州模拟)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州县数 集市数 直隶 14 132 82 527 43 537 山东 42 104 64 1 126 74 1 583 陕西(关中) 16 143 21 238 28 264 江西 45 459 51 545 43 976 福建(不
含台湾) 19 131 15 205 39 511 广东 — — 72 1 270 71 1 959 A.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8.(2014·湖北名校调研)《史记·萧相国世家》记载,萧何曾说:“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围墙)。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这反映出( )
A.“重农抑商”思想在汉代兴盛
B.土地兼并较普遍的社会现实
C.买田置地是当时权贵的首选
D.汉初政府要求官员勤俭持家
9.(2014·周口模拟)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国富兵强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
B.“重农抑商”是兼并争霸战争取胜的基础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传统政策
D.“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从春秋时期齐国开始的
10.(2014·浙江杭州质检)以下观点中,与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不相符合的有( )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②“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山泽资源)不出则财匮少”
③“待农而食之,虞(山泽资源)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
④“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1.(2014·江苏南京调研)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的著名晋商,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一现象对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是( )
A.官商结合导致官场腐败
B.奢侈之风污染社会风气
C.抑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D.商业垄断阻碍社会进步
12.(2014·浙江杭州质检)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规定,“凡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等省民人,情愿在海上贸易捕鱼者,许令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外国贡船以内者,其所携货物予以免税。西洋商船船钞较东洋船钞减十分之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康熙年间( )
A.一度开放对外贸易
B.废除了“海禁”政策
C.对洋货征税一视同仁
D.取消了对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