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6高考历史复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检测(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0-23

西方人文精神强调一切从人出发、一切以人为归宿的精神。 以下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检测,希望考生认真练习。

1.(2014·吉林白山一中)“尽管流于诡辩,但重要的是,……拓展了哲学的领域,使其不仅包括物理学和形而上学,还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学。正如罗马时代的西塞罗所言,……‘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文中省略处应为(  )

A.智者学派     B.苏格拉底

C.康德  D.伏尔泰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尽管流于诡辩”“把哲学从天国带到人间”可判断这是智者学派。B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C康德和D伏尔泰都生活在古罗马的西塞罗之后,可以排除。故应选A。2.(2014·河南实验中学)苏格拉底被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他(  ) A.主张人是社会的中心

B.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C.宣扬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D.是“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

3.(2014·长春二中)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宋明理学家提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他们共同强调的是(  )

A.人的主观感受的重要性B.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

C.知行合一的认识论D.人的客观存在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智者学派的观点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其代表普罗塔戈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主观感受,肯定人的中心地位。宋明理学家的“心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故排除B、D。C项是王阳明的主张,故排除。故选A。

4.(2015·浠水)在中世纪的欧洲,“人类把自己用才华和智慧创造的一切几乎都视为上帝的恩典”。下列各项中,最先对这种认识带来冲击的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在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最早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反对神学世界观。A、B、C、D从时间上来看,B也最早,且是其他选项的条件。故应选B。

5.(2014·吉林松原)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的思想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答案]D

[解析]文艺复兴时期也有大量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美术作品中,但其中的宗教人物是充满浓郁现实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作品更多反映的是人类现实生活的幸福而非表达对宗教来生幸福生活的向往,所以答案选D。A项出现于宗教改革运动中,B、C两项反映的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

6.(2014·九江)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皮柯说:“上帝赋予了人按自己的意志塑造自身的能力。他可以下降为动物,也可以上升到与上帝相似的东西”这说明他(  )

A.鼓吹人的自私自利B.藐视宗教,不承认上帝万能

C.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D.强调发展个性

[答案]C

[解析]材料并没有强调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择手段或损害他人利益,因此可以排除A;材料只是说能力,而没有强调人随心所欲的展现个性,排除D项;上帝赋予了个人的能力,说明承认宗教的作用,排除B项。因为这段话出自人文主义者,体现了人文主义即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力,故应选C项。

7.(2015·双鸭山)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答案]C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说明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或者弊端在于仅仅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仅仅是少数人的人文主义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C。

8.(2014·湖南师大附中)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9.(2015·浙江富阳)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东方,人们都喜欢拿王阳明和马丁·路德作比较。有的西方学者更直接称王阳明为“中国的路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