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6届九江七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0-28

历史的复习离不开做题,以下是精品学习网整理的2016届九江七校第一次联考历史试卷,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题,共50分)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某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对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该制度是指周的分封制  B.该制度带有神秘色彩

C.所谓“天”就是天理   D.该制度有利于秩序稳定

2.有位先秦思想家认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以民为本                  D.礼乐典制

3.在分析刘邦与项羽胜负的原因时,刘邦的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4.“凡有司官私役使部民,及监工官私役使夫匠,出百里之外,及久占在家使映者,一名笞四十,每五名加一等,罪止杖八十。”(《大清律例》)该规定主要反映了当时(  )

A.赋役沉重                  B.刑罚严酷                   C.社会矛盾尖锐          D.人身控制严格

5.乾隆时期显赫一时的巨贪和坤在乾隆帝逝世五天后就被嘉庆帝下谕宣布革职、下狱、抄家,还被列出二十条大罪,其中第十三条称:“昨将和坤家产查抄,所盖楠木房屋,僭侈逾制,其多宝阁及隔段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不知是何肺肠!”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和坤生活腐化    B.皇权的独尊、至高无上

C.和坤犯上作乱    D.嘉庆帝励精图治和整肃纲纪

6.乾隆皇帝曾给英格兰国王乔治三世写过一封信。其中写道:“况西洋诸国甚多,非止尔一国。若俱似尔国王恳请派人来京,岂能一一听许?”这种状况开始打破于(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A.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C.具有日益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趋势              D.政权的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8.1895年4月28日日本驻俄公使西德二郎回电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贵大臣若觉到底不能抵抗彼等,则如本使前电,抛弃接续朝鲜之土地……。放弃永远占有辽东半岛,惟作偿金之担保,一时占领该半岛,而大增其金额,使中国永久不能还清为上计……”西德二郎的真实意图是(  )

A.放弃辽东半岛            B.永久占领辽东半岛

C.有条件归还中国          D.转送给俄德法三国

9.1910年,由立宪派发起的四川保路运动早读清政府的血腥镇压。立宪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闻讯发表文章称:“革命暴动之举,吾党所素不赞成也”,“而今日清政府多存留一日,则元气多所斫丧(斫丧意思为摧残)一分”“革命尚可以于万死中求一生”。以上史料表明立宪派(  )

A.与革命党人结成了反清同盟                          B.从保清转向反清

C.接受了革命党人的反清思想                          D.以反清之名行保清之实

10.近代中国交谊舞最初还局限于上流社会的少数人,但到20世纪20年代初,跳舞之风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兴起。早年认为男女合群手舞足蹈“男女杂沓,大败风纪”“与中国美俗良法有所背离”避而不观的中国人,随跳舞潮流由临海一带向内陆澎湃涌来,其旧有之念渐次华离犋碎(支离破碎)这反映了(  )

A.国人接受西方生活方式全盘西化  B.西方生活方式冲击了国人的传统观念

C.儒家的传统观念被国人完全抛弃  D.辛亥革命使民主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11.在上海等地拆城筑路兴市模式和“总理遗嘱”影响下,1929年无锡地方政府提出拆城筑路计划。无锡国民党县党部认为城墙是封建落后象征,拆城即革命,以建设布新。无锡民众包括工商教育界人物以影响治安、拆让房屋损害市民利益为由主张暂缓拆城。最后拆城计划被迫停止。这一事件反映了(  )

A.民生主义实践探索中的问题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遇到阻力

C.私人资本与官僚资本之争激烈                      D.无锡近代工商业呈落后状态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