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南昌二中2015—201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考试(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0-29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以下是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考试,请考生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起。材料现象最能说明

A. 周天子丧失“共主”地位       B. 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C. 诸侯间争霸战争日趋激烈       D. 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需要

2.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3. 史学家张岂之认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下列最能体现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隋朝的科举制                  B.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4.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反映了统治者逐渐重视廉政建设

B. 古代重视对基层官吏的提拔任用

C. 反映了我国古代高层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

D. 选官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趋势

5.19世纪50、60年代,大批难民涌入上海,其原因主要是

A.开放口岸的吸引力                                 B.躲避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乱

C.洋务企业吸引                                D.躲避太平天国与清军战乱

6. 严复认为宋代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不知其时之风俗之心不足以行其政”,今日变法如果不从根本上痛下功夫,必然会重蹈王安石的覆辙。为此,严复提出的变化主张可能是

A.立宪法、改官制、定权限    B.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C.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D.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7.当资本主义 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资本主义近代化成为了时代的潮流,中国也开始了近代化的过程。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思想领域的近代化过程

B.中国的近代化其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的历程

C.中国的近代化是中国由工业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过程

D."中体西用"的提出使中国的近代化首先是经 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8.《药》发表于1919年4月。在小说中,鲁迅着力刻画了民众对辛亥革命的无知。革命者夏瑜的牺牲成为人们闲聊的话题,无论是年轻的“二十多岁”、“驼背少爷”,还是年长的“花白胡子”都对夏瑜在狱中的正义之举表现出鄙夷,为夏瑜被狱卒打嘴而喝彩。作者这样刻画人物的最主要用意在于

A.号召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B.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C.抨击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             D.要求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9.辛亥革命前,孙中山严厉批评义和团运动的“愚蒙之质”和“狂妄之举”;但在1924年的演讲中,他却称赞义和团运动让“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发展                                              B.农民运动的高涨

C.国共合作形成                                               D.民族主义成主流

10. 1919年,李大钊发文赞成“由人类以至禽兽都有他的生存权,依协合与友谊的精神构成社会本身的法则”的道理。从人类互助进化的过程来看,他认为这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1921年, 梁漱溟发文,公开打出“东方化”和“新孔学”的旗帜。这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    B.知识分子积极探索救国的道路

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保守主义思想在中国迅速发展

11. 1935年初,国民政府向苏联提出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和秘密军事协定的建议。不久,蒋介石对外宣布:“日本要谈判,我们应当同他进行谈判。”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以上做法和言论

A.旨在扼制日益壮大的共产党武装力量  B.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

C.反映了国民政府举棋不定的战略思想  D.避免了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

12. 1940年,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 者曾发出以下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开始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四周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这反映

A.敌后根据地的抗战作风顽强             B.正面战场会战得到有力配合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形成             D.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主战场

13. 1944年7月4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论美国国庆日》,称美国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与社会主义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壁”,“民主的美国已经有了它的同伴……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其它民主势力。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了的工作”。这表明

A.中国仿效美国建立了民主体制           B.民主成为反法西斯同盟的旗帜

C.民主体制促成了中美两国结盟        D.中共借此表达民主建国的诉求

14. 下表选项中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开端

B 毛泽东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C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太原、徐州、武汉四大会战 国民政府的军队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开始

D 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来源:学,科,网] 实现了和平民主建国的目标

15. 毛泽东发文称:“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 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此文发表的背景

A.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C.解放战争即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16.“这一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越走越宽广。”该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7.美国记者鲍大可描述周恩来:“他在这个辩论几乎已经陷入僵局的时候脱颖而出。成为会议的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菲律宾外 长罗慕洛说:“周恩来是我去的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该会议

A.打破了我国的外交僵局         B.推动了印度支那的和平恢复

C.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解决了与亚非国家之间矛盾

18.某生在整理归纳中国近现代外交关系史时,粗略地绘制了一个两国关系发展趋势图(见右),该生试图揭示的是

A.中德关系趋势

B.中美关系趋势

C.中苏关系趋势

D.中日关系趋势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