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1-03
8.(2014·山东威海高三第一学期期中)有学者这样描写一位前苏联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了。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他”是指( )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答案]D
[解析]A项中斯大林是“斯大林模式”的开创者,与材料比喻不相符合,首先排除。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领导人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直到戈尔巴乔夫时期,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瓦解,“一直到剥光为止”即指此,故D项为最佳答案,排除B、C两项。
9.(2013·江苏徐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材料二 1971年9月,赫鲁晓夫逝世,其遗体安葬在莫斯科的新圣母公墓。赫鲁晓夫的墓碑是由雕刻家恩斯特·涅伊兹维斯特内设计的,用黑白两种颜色的大理石搭配而成,极具特色。涅伊兹维斯特内在评价自己这件特殊作品时说,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
——张建华《俄国史》
(1)材料一中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该政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沦的重大突破?
(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二中赫鲁晓夫“墓碑上半黑半白的对比之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的因素之间的斗争”这句话的含义的?
[答案](1)新经济政策。把商品、货币和市场机制引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他执政时期,苏联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他对斯大林的批判,在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他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他一味否定斯大林,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与教训专项训练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