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11-2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对现阶段纲领的概括。以下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项测试题,请考生认真练习,提高自己。
一、选择题
1.(2014·江西南昌模拟)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
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
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
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
2.(2014·河北石家庄模拟)邓子恢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结束,已经成功;……已经开始走向社会主义,但又还没有达到。这就是( )
A.农业合作化时期 B.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C.过渡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3.(2014·开封模拟)1956年2月,应邀参加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的上海永安公司董事长兼经理崔琳爽在大会上表示:“企业向国营商业看齐,个人向工人阶级转化。”这表明( )
A.工商业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过渡时期总路线得以实现
D.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4.(2014·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阅读下表,分析引起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与1957年国民收入比重变化表
年份 国营
经济 合作社
经济 公私合
营经济 个体
经济 资本主
义经济 1952 19% 1.5% 0.7% 72% 7% 1957 33% 56% 8% 3% 1%以下 A.新中国的成立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苏联的支援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5.有历史学家评论说:“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衡量,1953-1957年是一个令人吃惊的成功。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约为38%和187%。”这从根本上取决于(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指令性经济计划的实施
C.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
D.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6.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2014·新乡模拟)20世纪50年代,中国一些农村中流传着一首打油诗:“实行公社化,不分你我他,人都是公家的,一碗稀饭是自己的。”该打油诗流传的背景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的弊端
B.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移
C.“大办工业”违背了经济规律
D.经济体制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8.(2014·江苏宿迁模拟)五年一规划,是中国经济安排的一大特色。“二五”计划大起大落,历程曲折,各年度的计划数字不断大幅调整变化,最后并无定稿。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方针出现偏差
B.经济发展形势不断变化
C.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D.中苏关系的日益恶化
9.(2014·柳州模拟)“共产主义是天堂,公社就是登天梯;如果天梯搭得好,我们就能上天堂。”这类歌谣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社会主义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0.下表是1957—1960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构成比例表,对表中所示数据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占工农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1957 43.3 31.2 25.5 1958 34.3 30.5 35.2 1959 25.1 31.1 43.8 1960 21.8 26.1 52.1 ①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萎缩 ②经济建设中“左”倾错误严重 ③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④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2014·梧州模拟)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2.(2014·贵港模拟)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非选择题
13.(2014·湖南长沙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
(1)根据材料1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
材料2:目前……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是小生产小私有者的生产关系,即所谓小农经济。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就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必须帮助贫困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主要是牲畜、农具、肥料、种子等。
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如水灾、旱灾、虫灾等。
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如耕作法、施肥法等。
——邓子恢《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总结报告》1953年
(2)根据材料2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党中央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材料3:1953—1977年中国的人口迁移(估计)
时期 流向 人数(百万) 1953-1961年 农村至城市 39.24 1961-1977年 城市青年上山下乡 67.25 ——薛风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3)上表人口迁移反映了1953-1977年我国城市化发展的什么状况?试分析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
14.中国近代化,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三六一
“养民之道,惟在劝农务本”,而开矿谋利,则属舍本逐末,“殊非经常之道”。
——《清史稿》
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
材料2:表1 中国近代工业统计资料(1872—1894年)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设厂数(家)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 697 19 10 100 103 28 000 表2 各省动力状况及职工数(1915年)
省份 工场数(家) 职工数(万) 人口数约(万) 动力使用(机器动力) 不用动力 合计 山东 121 315 936 2.477 4 3 792 江苏 149 1 139 1 288 14.257 8 2 588 安徽 - 386 386 2.468 1 622 湖北 17 515 532 3.679 3 414 云南 - - - - 932 贵州 - 17 17 0.060 6 965 ——摘编自《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3:
(1)根据材料1,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以及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2,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3中这些现象出现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化的认识。 1.解析:选B。中国与苏联均是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之初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包围,因此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成为当务之急,故选B。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