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6届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题(附答案)

编辑:

2015-11-24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61.(13分)材料一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时期 两宋 明 清

任任官前出身 50%以上的进士来自平民 43%的进士来自贫寒家庭

(1)依据材料一 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2分)?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5分)?

材料二:西方文官制度是受到中国科举制的影响在19世纪前后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西方历史产生极大的影响。以下是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制度的(局部)内容的比照:

项目 英国文官制度(机械性•文书助理级考试) 中国科举制(乡试考试)

考试

内容 必考:英语、数学、普通知识。任选一门:经济、地理、历史、德文、法文。 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经文五篇;策问五道,并问经史时务、政治

——摘编于陈小锦《从英国文官考选制度看清末科举制的衰亡》

(2)依据材料二,比较中英两国在19世纪中叶前后考试内容上的差异。(4分)指出中英考试内容的差异所反映的实质。(2分)

6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张学良西安事变,坏了大局,很多人要求杀张以谢国人,蒋念在昔日情份上谅解其为别人利用,一时糊涂,只是解除兵权,予以幽禁,但生活上仍旧无微不至地关照,让他活了百余岁。1958年11月23日,蒋介石在台湾桃园大溪官邸召见了张学良。“总统说西安之事,对于国家损失太大了!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蒋介石去世,张深情挥毫关怀之殷,情同骨肉!

历史上,中国曾三次遭到外敌全面入侵,其中两次亡国:一是宋,二是明;唯一没有亡的,是中华民国。蒋介石作为国家元首,领导四分五裂的中国,全面战胜强敌日本,主导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回x疆、东北、台湾主权,使积贫积弱的中国一跃成为全球四大国,他若不是民族英雄,中国便无人敢称民族英雄!1940年德国进攻法国,42天后法国投降;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半年内即有100多万苏军投降;1931年日本进攻军阀混战的中华民国,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抗战14年,并取得最终胜利。西方称为“最勇敢的同盟国元首”“远东地区骨头最硬的国家元首”

————《客观的认识蒋介石: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取材料中对蒋介石的任何一个看法,结合史实和材料反驳。

63 .(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严厉拒绝了部下推举他做国王的请求。他说:“我认为这个请求孕育着可能使我们国家蒙受最大灾难的阴谋。假如我没有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话,你就不可能找到一个比我更不同意你的阴谋的人了”

——摘编自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二  杨士琦 传谕说,作为中华民国大总统,袁公(袁世凯)有维持共和国体的责任。接着便强调说:“本大总统所见,改革国体,经纬万端,极应审慎,如急遽轻举,恐多窒碍,本大总统有保持大局之责,认为不合事宜。”可是最后还是拖个尾巴。说“国民请愿要更改国体,也为的是‘巩固国基,振兴国势’,如征求多数国民之公意,自必有妥善之办法。”

——唐德刚《袁世凯史传再发掘》

(1)据材料二说明袁世凯的真意是什么?据材料二指出你的依据是什么?(5分)

(2)从历史传统,民众素质和个人的角度分析华盛顿自愿放弃做君主的机会,而袁世凯迷恋君主制的原因。结合华盛顿和袁世凯两人最后的结果谈谈历史人物对历史的影响。(10分)

答案:

1---10ADACB   DCBAC       11----20 BBCAB   DDCBB

21--30BDBBA   BDBCC       31---40 CBCBA   BADBB

41—50CBCCC  CBBDA       51---60 BCDCC   ABDCB

61.(1)变化: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2分)

影响: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学思想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可给5分。)

(2) 差异:①英国:以实用知识为主,强调文化综合素质;(2分)

②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强调思想政治内容。(2分)

实质: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或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异)。(2分)

62、答案:

看法一:材料认为蒋介石注重情义,无微不至地关照发动西安事变“坏了大局”的张学良。(1分)

反驳: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关照,属于个人情义,从国家角度来讲,蒋对张的幽禁,使中国少了一位抗日的将军,是民族的损失。(2分)

史实论证:1935年, 日军占领华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中共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共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主张抗日; 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剿共”。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目的是逼蒋抗日。中国共产党力主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在多方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由于蒋介石的幽禁,张学良永远失去了亲自雪国耻家仇的机会,在抗日的战场上少了一位英勇的将军。(9分)

看法二:废除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回主权,坚决抵抗日本侵略的民族英雄。(1分)

反驳:蒋介石政府组织四大会战抗击日军,收回治外法权,有进步性。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2分)

史实论证: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三省沦陷。之后,蒋介石又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压制民众抗日,日军占领长城一线。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七七事变,蒋介石仍犹豫观望。八一三事变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组织了四次会战,未能阻止日军进攻。丢掉了大片国土。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相持阶段的蒋介石则消极抗战。

中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倡导者,维护者。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国共两党由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平型关大捷,取得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百团大战,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9分)

63.答案:

(1)真意:复辟帝制。(1分)依据:“传谕”的意思是帝王通告人民;认为改共和制为帝制是“巩固国基,振兴国势”的举措。(4分)

(2)原因:美国没有经历封建社会,有民主传统;美国人民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华盛顿深受民主思想的熏陶,反对君主制。(3分)

中国长期是一个君主制国家,君权思想浓厚;中国人民长期受君主统治,民主意识淡薄;袁世凯个人贪恋权位。(3分)

结果:华盛顿连任两届总统,自愿隐退,为美国人民树立了民主的榜样。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成为民主的罪人。(2分)

影响:历史人物一定程度上影响历史,但不对历史起决定作用。历史人物顺应历史,则对历史起到推动作用;历史人物逆历史潮流,则会被人民推翻。(2分)

2016届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题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希望考生可以时时有进步。

相关链接:

2015-2016高三历史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专项练习(带答案)

历史高三复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项练习(带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