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附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2-22

古代经济的发展及相关政策对中国的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面是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经济专题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

1.(2015·江苏·4)唐人写淮北多有“稻垄泻泉声”之类的诗句,北宋仍有“水阔人间熟稻天”的描写。但1678年,河道总督的奏疏已是“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两年后就有人感叹是“沟洫之制,水陆失宜”。淮北农耕变化表明古代农业(  )

A.注重作物品种选择   B.需要政府合理作为

C.重视农田生态保护 D.全凭兴修水利工程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田地皆成沙土,止产粟米”“水陆失宜”等信息说明水土流失严重,政府必须进行管理,故B项正确。

2.(2015·广东·14)史载:明代江南昆山县的农家,“麻耧机之事,则男子素习焉,妇人或不如也”,但乡村妇女“凡耕耘、收获、植棉之事,与男子共其劳”。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  )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资本主义的萌芽

C.男尊女卑的社会秩序 D.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答案】 A

【解析】 材料描述的是家庭中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现象,结合所学这是中国古代典型的生产方式小农经济,故本题选A。

3.(2015·鹰潭)宋朝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房亲着价不尽,亦任就得价高处交易。”(《宋刑统》卷13)。这说明宋朝(  )

A.田业买卖还会受到家族宗族势力的干预

B.执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买方完全可以根据个人自由意志买田业

D.朝廷对民间土地买卖管理较弱

【答案】 A

【解析】 依据材料“应典、卖、倚当物业,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可知在房产买卖时必须首先征得亲族的意见,只有亲族放弃购买权之后才能再卖给四邻,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不抑兼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可知在房屋买卖时得按照先考虑亲族是否购买,再考虑四邻最后他人的顺序,不是自由买卖,故C项错误;房屋买卖有先后顺序,由此可见朝廷对民间买卖是严加管理的,故D项错误。

4.(2015·福建·14)《景德镇陶录》记:“唐武德中,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天下。”《江西通志》载:“景德镇……水土宜陶。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材料反映了(  )

A.唐时瓷都景德镇已驰名天下

B.陶玉身份为官营手工业者

C.该产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

D.陶玉追求产品的知名度

【答案】 D

【解析】 根据“宋景德中始置镇,因名景德镇”,可见景德镇一词是在宋朝出现,排除A项;根据“镇民陶玉者”,可见陶玉身份不是官营手工业者,排除B项;题干中并没有体现该产品闻名海外,排除C项;根据“镇民陶玉者载瓷入关中,称为假玉器,且贡于朝”,说明陶玉通过进贡朝廷,使得瓷器闻名天下,因此选D。

5.(2015·湖北八市)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广陵郡(扬州市)船,即于栿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

【答案】 C

【解析】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的唐代不符,故A项错误;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是在明中叶以后,故B项错误;材料“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京口绫衫缎”等信息表明,不同区域生产不同的手工产品,故C项正确;家庭手工业基本不入市场,与材料大多货物来自民间这一现象无关,故D项错误。

6.(2015·安徽·14)北宋仁宗年间,贩卖婺州罗锦的沈赞沿路偷税,在富阳境内被县民蒋泽等人捉到,经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一百八十二匹。蒋泽等人因此获得赏钱。这说明(  )

A.官府重视商税收入 B.杭州丝织业比婺州发达

C.江南商业环境恶劣 D.农本商末观念根深蒂固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贩卖婺州罗锦的沈赞沿路偷税”,也因此被“杭州官府裁决,没收其货物182匹”,由此可知政府裁决的原因是“偷税”,综合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政府重视商税收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7.(2015·江苏·5)乾隆《吴江县志》载明末周灿诗:“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尚利民风薄,多金商贾尊。人家勤织作,机杼彻黄昏。”诗中“人家”“机杼彻黄昏”是因为(  )

A.水上集市不受时空限制

B.家庭纺织工勤奋“走中原”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D.尊富崇利意识蔚然成风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多金商贾尊”体现尊富思想,“人家勤织”“机杼”说明追逐商业利润,故D项符合题意。

8.(2015·重庆·3)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 B.乡村市场的繁荣

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 D.坊市制继续实行

【答案】 C

【解析】 A项内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材料内容反映了宋代乡村市场已成为惯例,反对在乡村交易的意见遭到最高统治者的拒绝,但并不能说明乡村市场繁荣,所以B项错误。D项与材料内容相反,故答案选择C项。

9.(2015·北京·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店铺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四十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唐代有东西二市,宋代商业店铺则散布在城市各处,所以反映的是南宋时期市突破了空间的限制,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选B。

10.(2015·海南·6)元朝时,大规模的漕粮海运前所未有,海外贸易繁荣,泉州还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这反映出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废止 B.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C.内河航运严重不畅 D.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时期的经济,旨在考查再认再现相关史实的能力。宋元时期,随着造船业的进步、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等,海外贸易逐渐繁荣,故本题应选B项;自商鞅变法起,封建王朝一直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A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漕粮海运规模前所未有的现象并不能说明“内河航运严重不畅”,故C项的表述错误;D项应开始于15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东西方商路的垄断,晚于题目中的时间“元朝时”,故排除。

11.(2015·无锡)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原因的有(  )

①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则兵强

②舍农桑,趋商贾……本末何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饥寒

③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④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主要表述发展农业可以实现国富兵强,并未涉及生产力低下,故①错误;据材料“舍农桑,趋商贾”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②正确;据材料“一夫不耕”和“一女不织”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③正确;据材料“生之者其少而靡之者甚多”可知生产力水平低下是中国古代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重要原因,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12.(2015·洛阳)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

C.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

【答案】 D

【解析】 明清时期工商业繁荣发展,市镇大量产生,从而影响到人口和城区的规模发展,故D项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已完成,A项无关;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政策与城市化的关系不大,B、C两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