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陕西蒲城尧山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历史第四次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6-01-11

历史是完全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的人类过往社会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过程,下面是陕西蒲城尧山补习学校2016届高三历史第四次质量检测试卷,请考生练习。

第Ⅰ卷

1.《读史举要》中说“他们一部分是从旧贵族下降而来,大部分则由庶人上升而成。他们走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工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纷纷要求参加政治活动。此外,还有以当兵为职业的‘武士’,又有所谓‘隐士’和‘任侠’之士。”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士是分封制下的血缘世袭的统治阶层

B.士是各阶层的分化集结而派生出的一个知识分子阶层

C.士的出现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D.士的形成标志着早期血缘政治制度的瓦解

2.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3.《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

A.“大一统”理念B.天人感应思想C.民本仁政观念D.封建迷信思想

4.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

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

5.《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

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

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

6.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  )

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

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

7.北宋程颐说道“唐有天下,如贞观、开元间,虽号治平,然亦有夷狄之风。三纲不正,无父子、君臣、夫妇,其原始于太宗也。故其后世子弟,皆不可使。玄宗才使肃宗,便篡。肃宗才使永王璘,便反。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作者意在说明(  )

A.藩镇割据严重削弱中央集权B.传统宗法制度受到极大破坏

C.伦理纲常有利于政权的稳定D.佛道兴盛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8.西塞罗曾说:“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是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材料实际反映出(  )

A.人文主义思想B.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观念

C.社会契约思想D.建立有限责任政府的观念

9.英国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作者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10.“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D.倡导知识即美德

11.孔子思想在17至18世纪的法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法国 1793年宪法所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及《人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宣言》都写入了孔子的名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分别定义为自由的道德界限和公民义务的原则。法国推崇孔子的主要原因是(  )

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

C.儒学与“理性”社会核心思想一致D.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

12. 1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  )

A.社会契约B.民主共和C.宽容博爱D.理性平等

13.19世纪后期报刊上诸如《论中西历之所以不同》、《中西饮食异宜说》、《论中西民情不同》、《中西政情之别》一类文章屡见不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中西比较的范围在逐渐扩大,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习俗、法律、思想、学术等各个领域。这一现象表明中国知识分子(  )

A.放弃了儒家是古非今的传统观念B.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的束缚

C.知识结构与认知空间的重大变化D.传统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14.鸦片战争前,在外交文书的问题上,中英之间有着长期的冲突,清政府坚持用“禀”“谕”的体制(英国官员用下对上的“禀”,清政府官员用上对下的“谕”),而英国主张用平行的照会文书。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中英之间“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这个变化反映出(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B.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涌现

C.传统的华夷观受到冲击D.中英两国开始平等交往

15.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