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6届高考历史古代史专题综合集训(含答案)

编辑:

2016-01-30

答案精析

1.B [由从世袭、财产共有、阶级制、封建制、宗庙议事到尚贤、财产私有、齐民化、郡县制、庙堂议事,反映此时出现私有制,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局面。商周时期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大动荡的时期,故选B。]

2.D [材料表明当时读书人进入仕途的途径是先在地方有了政绩,然后经过地方官员推举到中央,经中央考察合格后,才正式成为政府官员,这符合汉代的察举制,因此选择D项。]

3.B [从汉、唐到宋再到清,皇帝对《起居注》的控制力越来越强,以至于最后取消《起居注》的编纂,本质上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加强。]

4.B [材料反映了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目的,“众建其官”旨在分割官员权力,“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旨在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故B项符合题意。行省制并非是选官制度,排除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提高行政效率”,也无法体现“减少财政开支”,可排除C、D两项。]

5.D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皇帝封拜官职,需先经中书省,再经门下省,最后由尚书省下的吏部去执行,可见三省体制对皇权的独断专行有一定的约束。故答案为D项。]

6.A [A:成立内阁其实质是加强皇权;B:不符合史实;C:说法错误;D:说法不全面。]

7.C [关键信息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结合时间、地点,可以判断出这里的人们的“机会”是“民主政治”给予的“机会”。其他的几项都与之不相符。]

8.D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有创新农业生产工具、兴建水利工程、注重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故A、B、C三项都不全面。综合表格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可以判断其作用在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体现的是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

9.D [结合材料中“明代”的时间信息,A、C两项材料中未体现,B项“开始”说法有误。]

10.D [材料反映了吴江县市镇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商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工商业市镇发展,尤以江南为盛。]

11.C [镇起初是作为军事据点兴建的,从北宋中期起,政府在多数情况下把设置镇的标准,从军事重要性转向商业上的考虑。“镇”就由原先的军事戍地,变成了农村集贸市场名称,一直延续至今。材料中“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从北宋开始,政府在县以下重要的农村集贸市场设镇,同时设立“监镇官”,负责维持市镇的日常社会秩序并管理商业活动。]

12.D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的地位一直受到限制,故排除A、B两项。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故政府对商业的政策有所变化,正如材料所言。农业税实际上一直是封建国家的主要税源。故应选D。]

13.A [据题干材料,可知每年正月开张,四月蚕农繁忙,反映了当时商品交换非常活跃,实质上说明了商品经济已影响农村,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题干材料未体现,排除。]

14.D [材料中描述了在明清之际,社会生活中经商意识较为深厚。但是从读书人对商人的态度可以看出,还是存在轻视商人群体的社会等级观念。]

15.C [“盛唐”“痛快淋漓”“似乎没有任何约束,似乎毫无规范可循”。]

16.D [强化君主权威、谋求富国强兵的思潮,在春秋战国时期以法家思想最为典型,故答案选D。]

17.B [题干提供的信息是“理学”的创新,这里应该理解为南宋朱熹融合了儒家思想以外的思想;A项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不是理学,故排除;C项理学的作用应该也是儒家思想的共同作用,故排除;D项并未说明理学的创新,故应排除。]

18.C [分析各小项,不符合本题,科技总结阶段是指明清时期;可排除,三本著作分别是农业、天文历法、医学著作,不具备一脉相承的特点。]

19.D [本题考查了罗马公民法和万民法的适用范围。从材料可知当时仍实行公民法,埃及等其他国家、民族的人们不适用于公民法。所以本题选D项。]

20.C [人文主义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材料的思想与其具有一致性。]

21.(1)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

(2)核心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

危机: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3)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然发展。

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

(4)理解: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

(5)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不断传承发展;儒学思想存在为政治服务的一面;要善于吸收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剔除糟粕。

解析 (1)结合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新儒学的思想理论进行分析,可得出孔学“政治化”:“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皇权“理论化”:“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的提出。(2)从材料一中概括出“二程”的核心思想,“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提炼出万物都有规则秩序,“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提炼出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对于宋时儒学面临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3)从材料三中提炼出李贽对人性有着认识,抓住几个“千万人”各不相同,“因材而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即可解答;李贽的认识所产生的时代因素,从政治上专制加强、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思想上理学僵化等几个方面解答即可。(4)从材料四作者认识中分析出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抓住“关于‘礼’的设想”, 说明作者认识到戴震等人在坚持原有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提出新的规范社会秩序的内容,“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 ……”作者还认识到戴震等人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5)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综合材料可得出答案,儒学思想发展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或紧跟时势的要求。

22.(1)人情派(世情小说)。描摹人生世情和当时的社会生活(世态炎凉、人间的悲欢离合)。

(2)文人画。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或求抒情写意)。

(3)反正统意识。理学(或心学)。

(4)民主的、个性化的、世俗化的思想文化倾向(人文主义的、回归人性的思想文化倾向)。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关键信息“讲世情”“人情派”“间于人间的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等来回答流派及其特点。第(2)问依据所学知识及绘画意境可知为文人画,特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依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他的观点具有浓厚的反正统意识”可知其思想的最大特征,此时思想界的主流思想是理学(或心学)。第(4)问依据材料一、二、三总结归纳明中叶以后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其出现的原因依据材料四中“手工业和商业繁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等关键信息回答即可。

23.(1)特点:直接民主。成因:小国寡民的城邦。

(2)趋势: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过渡。原因: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斗争,统治者的重视。趋势:由公民法向万民法过渡。原因: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过渡(或统治地域广大的国家的需要)。

(3)由于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利于巩固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4)政治上,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经济上,颁布了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和措施(或“颁布了发展实业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上,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生活上,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法令和措施,使礼仪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

解析 第(1)问,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关键信息: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第(2)问,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第一小问,考查对罗马法的分类与归纳,结合所学知识,是从习惯法到成文法、公民法到万民法;第二小问,从古罗马发展变化角度来分析。第(3)问,考查罗马法的作用。该问突出阐述法律是罗马帝国维系统治的有利工具,以及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第(4)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从政治制度、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来分析归纳。

古代史专题综合集训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考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