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闯关检测

编辑:

2016-02-04

9.(2014山东潍坊质检,6)右表所列内容为中国古代某行政机关的职权。据此推断该行政机关(  )

A.“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首辅独专票拟,阁权至重”

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参考答案

1.A 从题干中“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的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推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B 题干没有提及地方官员权力大小,故A项错误;由题干中“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可知宋朝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C、D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3.B 由题目中的信息元朝的行省“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聚集境内财富”可知元朝行省制下的地方权力较大,故B项正确;元朝的行省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元朝的行省长官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接受中央的绝对领导,故C项错误;行省是元朝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故D项错误。

4.A 由“谏臣须蹇蹇匪躬之士,宪官须孜孜嫉恶之人”可知皇帝对监察官员的道德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由“其御史须曾任州县理人官者方得荐用”“不历州县不拟台省”可知皇帝对监察官员的资历、能力有较高要求,故A项正确;B、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唐睿宗的话体现了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但唐肃宗的规定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5.答案 (1)推行郡县制。秦的统一。

(2)郡国并行制。权力世袭。

(3)颁布政令;掌管军事;招讨安抚。重大事务必须呈报中央;不能随意更改赋税制度、调动军队;定期朝觐皇帝、述职;受中央监督;省官互迁等。

(4)坚持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统一,防止中央集权过度或地方分权有余等倾向。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古代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问第一小问可通过解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郡县”来解答;第二小问应联系秦的统一等史实回答。第(2)问汉初在地方制度上的“创新”是“郡国并行制”,和郡县相比,封国的突出特征是权力世袭,与中央集权冲突,据此回答即可。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逐一概括;第二小问答出具体节制行省的措施即可。第(4)问围绕如何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辩证回答即可。

6.D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皇权,明太祖以宰相胡惟庸谋反为借口,罢中书省,废丞相,提高六部的地位,使其直接由皇帝指挥,以期“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故A、B、C三项错误,D项正确。

7.C 材料中有两处关键信息,一处是“中枢权力机构”,一处是“内廷机构”,其中“中枢权力机构”突出强调具有决策力的中央权力机构,A项中的分封制与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项中的内阁只拥有“票拟”职权,故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中的南书房和军机处无实际决策职权,且均为“内廷机构”,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内廷机构的……外迁”,故排除;正确答案为C项。

8.B 题干材料表明皇帝的决策按照常规也须征求六部相关部门的意见,排除D项,同时由此可见皇权并未空前强化,排除A项。材料中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参与决策国家大事,B项正确。材料不能表明内阁统领六部,排除C项。

9.D A项是宰相职能的表述,意思是辅助天子,帮助天子处理天下事务,但表格没有涉及辅助天子的内容,故A项错误;题干中没有“门下封驳”的内容,故B项错误;内阁只有票拟权,没有决策权,与题干中“三是议决政务”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题意相符,故D项正确。

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闯关检测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考生金榜题名。

相关链接

郑州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三一模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6届山东莱芜高三一模历史试卷(暂无答案)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