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历史 > 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测试(含解析)

编辑:

2016-05-14

14.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年4月中共“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并重申毛泽东在1965年的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

A.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B.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C.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解析 据题干材料意思说明从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报告不再提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同时重申无意挑起战争,说明中国开始抛弃意识形态的外交,故选C。A与材料时间不符;B说法与材料不符;D说法错误。

答案 C

15.恩格斯曾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可以为解释以下哪一观点提供佐证(  )

A.罗马帝国已经没有了公民与臣民的界限

B.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意图就是要建立社会的平等

C.不平等的思想才是古代希腊、罗马正常的思想

D.古代希腊、罗马各个阶层都能参与政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理解能力。题干大意是古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律制度适用的范围狭窄,具有不平等的思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史实或与材料不符。

答案 C

16.14世纪意大利彼特拉克诗中的女主人公劳拉已不是中世纪文学中的那种矫揉造作、高不可攀类型的贵妇人,而是单纯开朗的新女性,人物原型劳拉虽已失去了昔日风采,但不少读者还远道而来亲睹劳拉芳容,这反映了彼特拉克作品的特点之一是(  )

A.宣扬爱情面前人人平等

B.体现了鲜明的惩恶扬善特征

C.充满了乐观主义的色彩

D.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色彩

解析 题干中的女主人公已由中世纪时期的贵妇人演变为新女性,而且不少读者还远道而来亲睹芳容,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要求个性解放的色彩,D正确。A、B、C与材料不符。

答案 D

17.童小燕在《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中指出:“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其中“社会历史条件”的相似之处是(  )

A.国家处于分裂状态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宗教神权压制王权   D.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解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本上说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故正确答案选B。

答案 B

18.近代法国某一思想家指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并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天赋人权   B.社会契约

C.自由平等   D.分权制衡

解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材料表明每个人置于一个共同体之下,并且这个共同体保护人的权利,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社会契约论。

答案 B

19.斯塔夫里阿诺斯说:“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最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吻合!”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

A.达尔文认为教会应该从属于国家,从而遭到教会敌视

B.进化论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理由

D.成为马克思提出暴力革命主张的思想渊源

解析 本题是名人观点材料选择题。题干的意思是达尔文的思想之所以在西方有深远影响是因为他的“适者生存”“生存斗争”能为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对外殖民扩张提供一个完美的借口,所以C正确。A达尔文遭教会仇视是他宣扬的进化论观点与欧洲教会宣扬的上帝造物说相违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发表于1859年,排除B;D早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就提出暴力革命主张,思想渊源不可能是进化论。

答案 C

20.1824年,法国史学家米涅的《法国革命史》问世,在书的最后他写道:“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米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

A.警惕封建主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立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解析 本题为文献材料型选择题,考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早期革命中具有曲折复杂的特点,材料中的观点可算是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政治遗产,这就是扩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基础,因为整个18—19世纪,欧洲主要的历史使命是实行有效的资产阶级统治。故选C。

答案 C

21.有经济史学家说:“(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中所指“大变动”的是(  )

A.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B.冲击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

C.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确立

D.推动了科技进步和文学艺术的繁荣

解析 18世纪后半期,伴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在政治、经济、技术、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B、C、D均正确,A是一种变化趋势,不能仅仅指18世纪后半期。

答案 A

22.《文明史纲》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工业文明’正处于合成一个能够容纳世界整体的共同文明的过程之中。所有文明已经、正在或将要受到它的冲击。然而,即使假定世界上所有文明或早或晚终将采纳相同的技术……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布罗代尔强调的是(  )

A.工业文明正在以其独特优势席卷世界

B.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

C.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仍保留其原有特征

D.不同文明在发展中不断相互吸收、融合

解析 从材料中的“我们在长时期内仍然将面对事实上非常不同的各种文明”可知,布罗代尔强调的是文明在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呈多元状态,B符合题意。

答案 B

23.俄罗斯高尔基文学院院长谢•叶辛曾说:“当问题表现在要一碗粥、还是要理论的时候,人们通常会选择那碗粥。你吃饱了那你就会去唱歌,如果你肚子里没食,那你只有沉默。”苏俄(联)哪项措施的实行是“选择了那碗粥”(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苏俄(联)时期的新经济政策的理解。“选择了那碗粥”的目的是“吃饱”,而A、C、D均造成不良后果,只有新经济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让人“吃饱”,故A、C、D错误,B符合题意。

答案 B

24.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写道:“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指的是(  )

A.重商主义政策   B.自由放任政策

C.国家干预政策   D.计划经济政策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是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改变了传统的“古典”发展模式——“自由放任”政策。采取国家加强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故C正确。

答案 C

25.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解析 A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和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弊端,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了农业政策,给农民一定的实惠,但是不如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更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答案 C

高考历史选择题专项测试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高考历史点辛亥革命专项训练(含答案)

高考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练习精选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