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20
参考答案
1.“舍生取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重要内容。文天祥的这一“千古绝唱”就是典型。答案为B。本题难度不大,主要是开辟一个关于“传统文化”命题的广阔空间。另外,数以万计的“成语”也是命题的载体。
2.行省本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是来自“中央”,但它的实际作用与秦朝的郡县制相当,是“地方机构”不是中央机关,答案为C。
3.东汉至魏晋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既是产生书法家的时期,更是书法理论形成时期。本题是材料题,对考生来说,这一材料是第一次见到,本题有一定难度,必须读懂材料,才能下结论。其中的“散”是“散怀抱”,即舒展心情,然后书之。所以A、B均可去掉。唐朝的草书才有“得意忘形”的意境,而蔡是东汉人,故去掉C。答案为D。
4.材料是讲“置产业”,田地为主,市座次之,典与铺又次之,即把农业放第一位,商业放在次要,这就是“重农抑商”。答案为B。命题时将“重农抑商”替换为“政策导向”。学生一般会主动选择D,这是没有遵循“依据材料获取答案”这一原则。
5.拜上帝教是太平天国的,联系太平天国历史背景即可。本题难度不大。答案为D。
6.这是一个容易出错的题,四个选项都难确定。请静下心来认真读题。材料是讲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下降。导致下降的因素肯定很多,最重要的是“五口通商”的影响。以前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贸易当然最大,现在成为“五分之一”,贸易当然下降。A是增加外贸的可能,B在当时未出现, 40年代下半期并没有战争,且这一时期对外贸易总体是上升的。D不正确。
7.王韬是早期维新思想,明白了这一点就能够肯定答案为D。这是知识型试题。
8.这是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的句子。要明确排除B、C、D的依据是什么呢?从材料中提到的“南部、中部、北部”来排除C、D,毛泽东的判断是“什么力量都压不住的”,应当是属于“革命类”,“暴风骤雨”,A具有这一典型特征,答案为A。
9.(1)认识:租让制是苏维埃制度下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一种(2分);
租让制没有丧失国家主权和利益(2分);
租让制有利于苏维埃政权地位的巩固(2分);
历史背景:当时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2分),处于经济恢复时期(2分)。
(2)认识:材料二:在资本主义包围的环境下工作和建设的(3分);
材料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要独立于资本主义并利用国内市场(3分);
措施:优先发展重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3分);
建立高度的计划经济(3分),
形成独立的国内市场(3分)
注意:“措施”必须符合“依据材料三的设计”这一限制,不能随意给分。
(3)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利用资本主义(3分);
斯大林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排斥资本主义(3分)。
列宁利用资本主义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恢复,新经济政策取得实效(3分);
斯大林排斥资本主义使苏联处于封闭、与世界隔绝,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3分)
10.(1)原因:一是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剧(3分);
二是维新运动的迅速发展(3分);
三是改革者的急于求成(3分)
(2)判断:不准确。(3分)
理由:戊戌变法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旧制度,维新变法最后以失败告终(3分);
11.(1)背景:二战后世界处于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冷战”中(3分),
美国在世界推行霸权主义(3分)
(2)材料二的主题:是纪念战死者(3分),
材料三的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3分)
解释:对战争的否定(3分)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历史考点专练题及答案,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历史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