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5-12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精品学习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三下学期政治高考模拟检测卷,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柳宗元在《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
却成就了“天下之公”。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以下对柳宗元、黄宗羲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柳宗元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B.黄宗羲继承和发展了柳宗元的思想
C.二人观点的内涵不同,都有其合理性 D.两种观点恰好相反,后者正确
2.柏扬在《中国人史纲》中说“三省职权的划分,十分有趣,却也非常无聊,它只不过是
皇权一权的琐碎分配。实质上中书省只是皇帝私人的秘书室,门下省只是皇帝私人的收
发室。只有尚书省有其存在的价值,但没有像国会之类的制衡机构。”这说明( )
A.三省体制不利于提高中央集权制度的职能 B.三省体制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C.三省体制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明,权力不清 D.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地制约皇权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牙人,旧时居于买卖人双方之间,从中撮合,以获取佣金的人。宋朝时期,土地典当买卖空前频繁,在大部分情形下,不管交易双方是否相识,都要通过牙人说合,讨价还价 时由牙人传话,牙人参与交易过程,并在价格磋商中起很大作用。牙人在土地买卖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说明( )
A.宋朝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B.政府改变市场管制政策
C.封建经济发展程度较高 D.商业发达导致土地兼并
5.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唐宋时期,政府不仅不排斥手工业者和商人的经营活动,
相反,把手工业者和商人纳人国家专卖制度中的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国家只在批发环
节上控制商品经营;明清时期,国家对盐实行专卖,其他商品都可以自由经营。材料反
映出( )
A.政府实行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政策 B.政府对工商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调整
C.民间贸易完全突破了官府的限制 D.政府对商业活动实行严格管理
6.明代以及清代有些时期,曾经短暂地实行所谓对外开放,但是限禁极为严格。如雍正时
期虽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 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实质上( )
A.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B.完全开放民间贸易
C.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反映 D.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
7.有研究表明,汉唐主流意识形态带有明显的“荀子思想色彩”。但在北宋熙宁七年,宋神宗却封孟轲为邹国公,令国子监及天下学庙皆塑其像;荀况仅被封为兰陵伯。自此,孔孟之道成为主流意识的核心内容和代名词。这反映了( )
A.荀子思想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B.伦理道德开始为统治者重视
C.封建主流思想发生重大变化 D.孟子在儒家的地位日渐提高
8.张太雷在《中国革命运动和中国的学生》中说,“在五四运动之后,这种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几乎完全停顿,一切新出版物都换了战斗方面”,局限于政治斗争了。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旧社会思想的攻击”是指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B.“几乎完全停顿”表明新文化运动走向终结
C.“战斗方面”是指五四后的政党革命 D.“一切新出版物”的代表是《新青年》
9.清代实行白银、铜钱双本位货币制度,清廷规定白银一两兑换制钱千文,但二者关系却
不平衡,乾隆中期之前表现为钱贵银贱,道光年间表现为银贵钱贱,导致这一变化的应
是( )
A.中国对外贸易中的长期出超 B.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对外贸易顺差变为逆差 D.国家减少了铜钱的铸造发行
10.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
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
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
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 )
A.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 B.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
C.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的影响 D.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
11.《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
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
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主要原因是( )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C.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D.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12.钱谷风在《清王朝的覆灭》中说:“辛亥革命成功得仓促,到手的乃是很不彻底的胜利。
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他民权、民生长期挂着欠账。”
这说明辛亥革命( )
A.完成了民族主义革命,解决了中国近代的民族问题
B.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D.实现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13.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 ‘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清末新政 D.辛亥革命
14.《辛丑条约》签订后,因赔款数额巨大,中央无力偿还,遂将赔款数额分摊于各省。于
是,各省便以分担赔款之名而获得就地自由筹款之权。这说明晚清时期( )
A.地方政府获得了财政自主权 B.形成地方与中央分庭抗礼局面
C.地方政府擅自截取中央财政 D.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受到冲击
15.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
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君异而
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
A.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D.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16.钱穆认为:“凡最近数十年来有志革新之士,莫不讴歌欧美,力求步趋。……迷于彼而忘其我,拘于貌而忽其情。反观祖国,凡彼之所盛自张扬而夸道者,我乃一无有。于是中国自秦以来两千年,乃若一冬蛰之虫,生气未绝,活动全失。”上述观点的核心是( )
A.新文化运动仍未摆脱传统文化精髓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其闪光之处
C.对推动了中国进步的革命党表示赞赏 D.主张积极汲取传统资源促进社会转型
17.美国学者罗兹曼在其著作《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他们的指导观念大体上是从儒家政治观念的武库中拣来的,在内容上是复古的。他们的模式来自中国的历史,他们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人民的物质……有缺陷之处。”据此,材料中“他们”的实践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进行政治制度变革 D.创建继昌隆缫丝厂
18.胡绳说:“在近代中国前面摆着两个问题:即一、如何摆脱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二、如何使中国近代化”。刘大年说:“中国近代110年的历史基本问题是两个:一是民族不独立,要求从外国侵略压迫下解放出来;二是社会生产落后,要求工业化、近代化”。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最大危害是( )
A.危害了中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B.在反侵略战争中无法积累新的现代化因素
C.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D.阻断了中国同世界的交流
19.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统计得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
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
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由此最能说明( )
A.正面战场牵制了日军侵华的全部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C.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然积极抗日 D.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
20.“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
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
更重要的是……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这里“相通的地方”指
A.都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权利平等 B.都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C.都重视道德和教育的重要作用 D.都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21.法国著名思想家菲利普•内莫《古典与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中对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做了
这样的阐释:“(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据此,作者认为( )
A.城邦社会生活损害了公民利益 B.公民在法律面前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C.城邦公民的政治权利不受保护 D.法律保障了公民政治的运行
22.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曾经说过:“如果无知、笨拙的人开出的不是治病的药而是致命的毒物,这就不可能称之为医生的药方;同样,一个民族的任何法规也不能称之为法律,即使该民族不管这是一个毁灭性的规则而已接受了它。”作者意在说明( )
A.法律的制定应该遵循自然理性 B.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弱者
C.法律的合理与否决定国家兴衰 D.“恶法非法”是古罗马的立法原则
23.托马斯•潘恩说:“在世界的这个广大地区,我们忘记了三百六十英里的狭窄范围(英国
的长度),我们因此可以更大规模地传播我们的友谊,我们主张同欧洲每一个基督教徒保持兄弟般的关系,并因为这种豁达的胸襟而感到自豪。”这反映了( )
A.北美大陆可以自由和欧洲发展贸易 B.北美殖民地独立意识不断增强
C.北美大陆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潘恩的思想成为北美人民共识
24.托克维尔曾写道:“于是他们着手将无限制的政府中央集权制和占绝对优势的立法团结
合在一起:官僚行政和选民政府。国民作为整体拥有一切主权权力,每个公民作为个人
却被禁锢在最狭隘的依附地位中:对前者,要求具有自由人民的阅历和品德;对后者,
则要求具有忠顺奴役的品质。”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法国( )
A.君主制与共和制的激烈争斗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C.民主政治对个人自由的束缚 D.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干预
25.它“本属行政机构,但在职能上也属立法机构,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密切结合和近乎一
体的融合。”这是一位西方宪政学家的结论。“它”是( )
A.英国的内阁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内阁
C.美国的参议院 D.19世纪末德国的帝国议会
第Ⅱ卷 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满分50分。)
26.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型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第一次转型时,由于我们内部的社会发展至某一阶段,促使我们社会政治结构非转型不可,
那是主动的。 ——摘编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
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
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时代》
(1)材料一中所指的“第一次转型”带来的最主要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内部的社会发展至某一阶段”的必然结果?(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大革命指什么事件?这次大革命最重要的结果是什么?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8分)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影响人类历史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4分)
27.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研究世界反
腐倡廉的经验,可以给人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韩非子强调“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试图把“法”作为基本规矩尺度,以此去规范、约束一切行政活动,排除君主和官吏的私心、私威及主观臆断的干扰,韩非子还非常重视对官吏的监控,甚至提出了“明主治吏不治民”的主张。商鞅看到了仅靠监督来防止官吏腐败的局限性,设置专门的监督机构和官员。事实上,从秦代开始,中国传统政法体制设置就贯穿着浓厚的监督制约色彩。
材料二 儒家强调加强道德修为,自内而外从思想上防控腐败,这对于反腐倡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主张“欲而不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张扬“居陋巷而不改其乐”,这种内省不疚、无愧于心的精神满足感,是为官者严格自律的内在动力。
材料三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四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法家和儒家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基本主张。(6分)
(2)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英国防止腐败的措施有哪些?(10分)
(3)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反腐败的认识。(4分)
28.(12分)历史示意图包含了多种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机构设置示意图
图2 孙中山五权宪法下的治国机关示意图
比较以上两图,提取两项相关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标签:高考历史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