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gaohm
2016-05-14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历史模拟卷,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26个小题)
1.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 )
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 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
答案:D
解析:材料中说明我国古代政治主要是为了君主的统治,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规律是“统治性政权”,即根 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君主专制统治实质的正确理解。
2.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作者认为( )
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
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
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可分析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3.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答案: B
解析:所谓“现代性”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是出现类似于民主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B项皇室权威更趋强化是逆历史潮流的,所以说是“逆现代性”,故选B项。
4.苏轼曾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客,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散而田荒,后日之失必倍于今故也。”这句话反映出的 主要问题是( )
A.宋代地主主要依靠土地剥削来积累财富 B.宋代地主有开展民间赈济的社会责任感
C.宋代佃户租地有较大的选择权和自由度 D.宋代农村开始出现以租佃关系经营土地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要立足于对材料的解读。由“本望租课,非行仁义”可知B项错误;通过租佃方式进行土地经营,早在战国时期就产生了,故D项错误;A项虽然符合史实,但不是作者要阐述的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5.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 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据此可知清初( )
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 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天下有四聚”可分析出A项“统一”说法有误;“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说明当时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D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
6.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能鼓励垦荒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翻译与对古代土地制度的理解。其干扰项为D项,但材料中的“凡洪武二十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表明新垦田地不收税,所以D项错误。B项为无关项,C项与材料内容不符。
7.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答案:D
解析:宋明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伦理道德,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故选D项。A、B、C三项都是理学家的目的,但是都不是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8.顾炎武《日知录》中写道:“心不待传也,流行天地间,贯彻古今而不同者理也,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心者,所以统宗此理而别其是非,心学二字,《六经》、孔孟所不道。”这一观点表明他( )
A.对陆王心学持批判的态度 B.主张回归孔孟儒学
C.肯定心学的修身养性功能 D.以拯救时代为己任xkb1
答案:A
解析:材料的大意是:心是用不着传的,在世界上,古往今来,最一致的就是事物的理。他以“心”为气之心,“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统宗众理,区别、评判是非、贤否、得失、治乱而能在事物中得到验证(的东西),是人人同具的一种思维能力,没有什么真传,在六经和孔子孟子这些圣人所没有倡导的。简言之,心学中的传心,已经脱离了传统儒家孔子孟子这些圣人的本真,落入禅学的路子。不值得提倡。 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没体现。
9.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 )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 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
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 D.表达了对个体小农的关注
答案:D
解析:三大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批判继承,其主张具有复古色彩缺乏历史依据,故A项错误;三大思想家强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诸多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在经济上都重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颠覆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经济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中三者皆对农民土地问题强烈关注,给予小农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
10.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
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管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
答案:A
解析:根据“咸丰元年(1851年)”不难想到“太平天国运动”,江苏、安徽两省是太平天国革命军与清军对垒的主要战场。咸丰三年(1853年)二月,太平军自武汉沿江而下,连克九江、安庆、芜湖,三月二十日占领南京,五月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致使所到之地社会动乱、人口外流。故选A项。
11.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来,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 )
A.挽救民族危亡 B.发展资本主义
C.提倡民主科学 D.推动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材料中列举的一系列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反映的主题是救亡图存,所以推动近代中国历史“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正确。
12.“共和建设之初,所以艰难不易现实,往往复反专制或帝制之理由,乃因社会之惰力,阻碍 新法使不易行,非共和本身之罪也。其阻力最强者,莫如守旧之武人,及学者。”陈独秀这段论述表明他认为辛亥革命后出现帝制复辟现象主要是由于( )
A.辛亥革命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共和制 B.近代中国存在复辟帝制的社会基础
C.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真正理解民主制 D.康有为等守旧保皇党人的支持推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共和难以实现
的原因在于社会惰力、守旧武人、学者,而这些落后因素正是复辟帝制的基础。故B项是正
确答案。
13.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平等》一文写道:“共和国无阶级之分,人人平等,受治于同一之法律…… 虽以大总统之地位,犹必谨守法律,不能恃势以凌人。一旦罢职,即与齐民无异。”这表明( )
A.民国时期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化 B.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国时期重视公民意识教育 D.追求平等是民国时期政治斗争核心
答案:C
解析:A项发生于新中国成立后,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民国时期,初小四年级课本……写道‘共和国……人人平等……大总统……与齐民无异’”可知民国时期,注重平等和法制意识方面的教育,故本题应选C项;B、D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14.费孝通认为:正因为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改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改变。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改变”是指( )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 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
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 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能够说明辛亥革命推动了我国法制的进步,即由封建社会的人治向资本主义法制过渡,尤其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更是中国近 代第一部宪法,所以材料中的“社会性质的改变”强调的是中国法制的变革,故答案选A项。B项出现在秦代, C项开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D项明显与题意无关。
15.“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 )
A.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
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
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
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认为“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导致中国开始了近代化,客观地评价了侵略的建设性影响。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西方扩张只是其客观作用,A项表述错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源于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B项表述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在客观上产生的积极影响,没有涉及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D项不符合题意。
16.1984年1月,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次年,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这些合资汽车企业的出现反映了中国( )
A.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B.市场经济体系形成
C.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D.独立工业体系形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材料中的时间“1984年”和“合资高潮”等关键信息可以分析得出C项正确。
17.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是( )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材料“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从而看出其反对轮番而治。故A项符合题意。B项是对材料的误解;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D项说法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有专门才能的人治理国家而不应该抽签选举,并未涉及人文精神。
18.“(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商业平等是政治平等的现实基础 B.商业贸易尊重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C.海外贸易活动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 D.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说明古希腊商业的发展促进了自由和平等的理念,是民主政治制度的经济基础。故选D项。
19.在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过程中,1701年颁布的嗣位法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大臣签署方能生效。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 )
A.防止国王独断专行 B.扩大议会的权力
C.加强国王对内阁的控制 D.扩大国王的行政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君主立宪制的意思是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国王的行为。只有A项符合嗣位的目的所在。
20.一位政治家在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时,曾指出:“毫无疑问,我们的宪法之所以恒久,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而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其意在肯定宪法( )
A.条文与体系的完备性 B.所蕴含的原则与精神
C.各项内容具有前瞻性 D.实践不受时代而调整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从题干中的信息“就在于它简洁”“它是一块奠基石,不是一座完美的大厦”可知1787年美国宪法是不完善的,但它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故A、C、D三项错误;1787年宪法之所以奠定了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正是在于其蕴含的原则与精神,即民主制、联邦制、共和制、分权制衡等原则,故B项正确。
21.1990年5月5日开始,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以及苏美英法四国的代表在莫斯科签署
了《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条约规定:四个占领国放弃占领德国的权利和责任,解散与此规定相关的一切机构。这一现象( )
A.标志着东欧剧变的开始 B.是美苏争霸结束的表现
C.说明德国再次正式实现统一 D.改变了欧洲政治版图
答案:D
解析:A项东欧剧变从波兰开始,B项美苏争霸结束的标志是苏联的解体,在此之后,C项德国再次统一是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民主与联邦德国合二为一,都并入资本主义阵营,故只有D项是正确的。
22.读三国工业生产的上升情况表(以1913年为100%)
国别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13年
德国 14 18 25 40 60 89 100
英国 34 44 53 62 79 85 100
美国 14 11 17 39 64 89 100
从表格中能反映出( )
A.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生产量已稳居世界首位
B.德国的工业发展速度和美国相比长期落后
C.科技极大影响了大国的经济发展速度
D.美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知识点以及学生正确阅读表格的能力,以本国1913年为100%,表格可以体现工业上升的速度,并不能读出是哪个国家经济实力最强,所以只能选择C项。
23.罗斯福新政在当时的美国遭到了有些人的尖锐批评,有的讽刺《全国工业复兴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有的说“新政”是“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上述言论在本质上反映了( )
A.美国的自由传统根深蒂固 B.罗斯福政府丧失了民众基础
C.新政侵蚀了白由主义根基 D.危机导致社会缺乏基本共识
答案:A
解析:罗斯福新政实施之后,有些人发出了批评的声音,说明美国言论自由,自由传统根深蒂固,故A项正确;罗斯福在大选中获胜,批评的声音只是少数,罗斯福政府不可能失去民众基础,故B项错误;新政本质上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根基,故C项错误;个别不同的声音不代表整个社会的共识,不能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
24.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和多样性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体现了欧盟的多样性;从材料“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体现了欧盟的统一性。所以答案选A项。
25.斯大林模式虽然在表面上创建起高纯度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但其指令性和国家所有制性质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的设想有着内在的差异。这说明斯大林模式( )
A.完全违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是对马克思主义改造的结果
C.是科学社会主义在落后国家不完整的运用
D.有利于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答案:C
解析:先要理解斯大林模式,苏联并不是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它不是正确的发展道路,B、D两项错误,创建了公有制经济,没有完全违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项太绝对。表述最恰当的是C项。
26.某科学家逝世后,媒体这样评价:“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现在是,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他也许比牛顿更伟大,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加深刻地进入了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这位科学家是( )
A.达尔文 B.爱迪生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宇宙、比牛顿伟大、深入人类思想基本概念”可知,这是对相对论的提出者爱因斯坦的评价。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爱迪生主要是发明电器;普朗克是对微观世界进行研究,都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选D项。
二、非选择题(12个小题)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北宋时期都城 开封不仅是全国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也是全国最大的旅游城市,常常吸引外地的游客来此游乐。此外东京还经常聚居一大批饥饿的流民,少时数百上千,多者数万。东京城行业众多,彩帛、占卜、典当等行业十分发达,经久不衰。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瓦肆、妓院,专供贵族、富人寻欢作乐。
——张莹《论宋代城市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了城市化(1830年初步完成工业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可见,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左右的时间。
——马先标《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
材料三 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吴清《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1949—1991)》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宋代都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据材料二、三,比较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
答案:(1)特点:规模大;经济繁荣;旅游业发达;流动人口多;流民聚居;娱乐活动丰富。(任答四点即可)
原因:城市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被打破;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开封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等。
(2)特点:英国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推进,城市化水平较高;中国城市化在1949—1978年间,曲折发展,进程缓慢,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中国城市化受制度和政策影响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认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化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应统筹兼顾,科学推动城市化进程。(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28.工商业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在对外贸易的刺激下,这些通商口岸成长为近代化的商业城市,包括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牛庄(营口)、登州、烟台、台南、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天津、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材料二 中国资本主义私营现代企业的产生前提,是由西方列强的冲击造就的。列强入侵冲击造就的以通商口岸为中心的、摆脱了传统中国城市模式的新兴城市,又为其产生提供了土壤与舞台。中国最早的民营现代产业就是从外资那里获得了新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同时又托庇于“租界”这种特殊的场所而得以免除滥用职权、腐败无能的中国封建统治者的勒索与损害,才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
——陈勤、李刚、齐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上卷)
标签:高考历史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