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2-05-03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作文(60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台湾苗栗县的魏女士摆了一个蔬菜自助摊。摊上摆满了各种时令蔬菜,任人自取,随意投钱。不久,魏女士发现,大部分人取菜后,能自觉地往钱箱里投钱,可是,也有一些人取菜之后不投钱,悄悄溜走。后来魏女士请人画了一幅题字的漫画,挂在菜摊旁。漫画上写着两行字:这里没有监视器,只有上帝的望远镜。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D ( A 拾人牙慧 昵称(四声) B 发祥地 曲意逢迎(一声) C 情有独钟 虚与委蛇 yí )
2.C
3.B (不肖:不象,不贤。指品德差,没出息,不能继承先辈事业的子孙或晚辈。)
4.A
5.C (氓不是浪漫主义,氓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6.C(引:被领到)
7.D(转折连词,然而)
A 第一个“因”,理解为“于是”或“趁机”均可;
第二个“因”介词,凭借;
B第一个“何”为疑问代词,什么;第二个“何”为疑问代词,“怎么”。
C第一个“焉”为语气助词;第二个“焉”,代词。)
8.B(京城内下的雨小些)
9.C
10.(10分)能结合文中内容谈理解,3分;能结合作品谈理解并有所认识,4分;语言通顺,3分。
11.(5分) 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矣。(“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可断可不断)
12.(8分) ①苟全性命于乱世 ②时矫首而遐观 ③不矜名节 ④浮光跃金 ⑤千载谁堪伯仲间 ⑥小乔初嫁了 ⑦三杯两盏淡酒 ⑧青山遮不住 (每句1分,有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
13.① C(3分) (诗歌中只是暗示胜利之日可待,选项无中生有) ②(4分)“归期犹及柳依依”是说胜利归来还赶得上杨柳依依的春天。“犹及”一句与上文的“才通”“已动”意脉相贯,表现此前行军作战的迅捷顺利,强调归期在即,同时又与后文的“不须啼”呼应,暗示胜利指日可待,表现出喜悦乐观的情怀、豪迈慷慨的胸襟。
14.C (3分)
15. (5分) ①电磁污染不易被人感知;②电磁污染无处不在;③电磁污染容易引起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答对3点得5分;答对2点得3分;答对1点得2分)
16.(4分)B D
17.(1)(3分)要点:照应前文《适园小记》中的相关内容,写出了胡令行工作生活的环境,推动情节的发展,用环境的优美衬托胡令行品行的美好。 (答对3点即可得3分,意思对即可)
(2)(4分)要点: 引出小说的主人公胡令行(1分),突出了胡令行的才能(1分),表现了他高雅脱 俗的志趣(1分),用“置足园”来衬托“适园”,为表现他更高的人生追求做铺垫(1分)。(言之成理即可)
18.(4分)要点: 适园是怡人性情,适人意趣的山水佳胜之处(2分),是实现人生理想,体现人生价值的美好之地(2分)。
19.(10分) 第一个问题(3分)胡令行是一个有才能、志趣高雅、有理想有追求、热爱学生、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意思对即可) 第二个问题(4分)对胡令行的评价言之成理即可。 语言通顺(3分)
附:文言译文
(一)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王肃年少时聪明善辩,阅读经籍史书,有着远大的志向。事奉萧赜,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等。王肃自称《礼记》《易经》是他的专长,但也没能通解它们的大义。他的父亲王奂及兄弟都被萧赜杀害,王肃从建业来投奔魏国。
高祖到了邺城,听说王肃到来,虚心接待他,召见他询问归顺的原因。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貌,高祖很同情他的遭遇。于是又说到治国的策略,王肃陈说安定的办法,谈吐文雅说理透彻,深合皇帝的心意。高祖赞叹且采纳了他的意见。促膝谈至日影偏移,未感到久坐的疲劳和时间的长久。于是又趁机说到萧氏有灭亡的先兆,有可以利用的机会,劝高祖大举南征。高祖谋取南方的心思于是变得更加急切。对王肃的器重与优待每日都在增长,亲王贵戚与旧臣都不能离间这种关系。
二十年七月,高祖因久旱不雨,停止三天膳食,百官上朝,被带到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派舍人问道:“我听说你们到来,但不能见你们,你们为什么而来?”王肃回答说:“臣见陛下停食已经三天了,群臣焦急担忧,不敢自安。臣听说尧时遇到过水灾,汤时遇到过旱灾,这是自然的规律,一定要等待圣人来救济世人,却不是因圣人的言行招致灾害。因此国家储备了九年的用粮,用来防备九年的灾变。臣又听说如果到了八月老天还不下雨,这之后君主才不进膳食。昨天郊野之外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下的雨稍微小些。百姓不缺一餐,陛下停食三日,臣民惶恐不安,无地自容。”高祖派舍人回答说:“过去尧遇水灾,汤遇旱灾,依赖圣人才拯救了百姓,朕虽位居万民之上,治国不及先王,今日的旱灾,无法补救抚恤,等待立秋以后,反思自责。”当晚降下了大雨。
高祖去世,临终下诏任命王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元禧等一起任辅政大臣,征召王肃至鲁阳去处理事务。王肃到鲁阳后,就与元禧等一起参与谋划。由鲁阳至洛阳,沿途丧葬等事,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元禧兄弟都敬重而亲近他,上下堪称和睦。只有任城王元澄认为王肃是由偏远之地提拔上来的,一时之间在自己之上,认为是憾事。常对别人说:“朝廷把王肃安置在我上面还可以,而堂叔广陵,是宗室中年尊德高者,历任内外要职,为何突然令王肃位居他的上面?”王肃听到他的话后,常常降低身份回避他。不久王肃被任城王元澄奏章弹劾,说王肃谋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远近民众归顺,依附他的人多得像集市上的人一样。王肃诚恳地安置接纳,很受归附者的信任。王肃自身清廉喜好施恩,不爱好声色,始终廉洁简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物。但王肃的性情稍显轻佻,颇以功名自负,护着自己的缺点而自夸,很少推举别人,高祖常常提到他的这些缺点。
景明二年王肃在寿春去世,时年三十八岁。
(二)
当时范仲淹等人想要恢复古制鼓励学习,多次上言兴建学校,重视实际行为。皇帝下诏令近臣商议,于是宋祁等八人上奏曰:“教育(如果)不以学校为基础,读书人(如果)不在乡里进行考察,就不能核查名实。有司(如果)一味以诗文声律上的毛病作为限制,学生(如果)专心于记诵,就不能选拔出人才。参考各种建议,选择适用于当今情况的,没有比得上使读书人都生活在本乡本土而在学校进行教育(为好),然后由州县考察他们的品行,这样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提高了。”
标签:高考语文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