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2012年高考语文模拟试卷6

编辑:

2012-05-11

五、作 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的声乐家帕瓦罗蒂在成名前经常四处巡回演唱,有一天夜晚,他在旅馆里正准备就寝,一阵“呜……哇!”的哭闹声从隔壁房里传来,一哭就是三四个小时,吵得他心烦意乱,好不苦恼!想到第二天的演唱会,一股压力不由得涌上心头。刹那间,他忽然想到:“奇怪?我平常唱歌一个小时就没力气了,怎么这个婴儿哭了这么久中气还如此十足?”

于是,他仔细揣摩这个婴儿的哭声,他惊讶地发现:原来婴儿哭时不单是用丹田在发声,还会在快破声的时候把声音拉回来,所以才能连哭许久不间断。

从那天开始,他尝试学习婴儿的发声功夫,经过很久才找到了其中的窍门,终于一跃成为国际知名的声乐家。

有人评论这件事情时说,成功从来不是偶然的,必须要有好的心态,才能“变噪音为乐音”;要善于观察;还要能把握机会,善于学习。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第七次模拟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A(这种说法不是对“精神结晶”的本质解说。)

2.A(应该是“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3.D(A原文中缺乏依据;B逻辑错误;C“最重要的”不恰当,要“认识”更要“继承”。)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4、答案 B。解析 衔:心中怀恨

5、答案 C

解析 ②在家服丧;③分析形势,只是间接的;⑤当皇帝发怒时金安杰的自救表现

6、答案 B

解析 弹劾秦梓的原因是秦梓依附梁师成,而不是因为与秦桧不和

7.翻译:

(1)地形险要(有利)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

(2)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竟然)调动官职、隐匿回避。

参考译文:

金安节,字彦亨,是歙州休宁县人。天资聪明有悟性,一日能记住千字文章,通晓经书史籍,尤其精通于《易经》。宣和六年,由太学提拔为进士及第,调任洪州新建县主簿。升殿中侍御史。韩世忠的儿子韩彦直将在直秘阁任职,安节说:“现在韩彦直又因父亲在任而授予官职,这是从韩彦直废弃法律啊。”不上报。任申先升任待制辞去原有官职,金安节弹劾他蛮横无理、动辄发怒,请求追究其责任削夺官职。秦桧的哥哥秦梓任台州知府,金安节弹劾他依附梁师成,秦梓于是被罢官,秦桧怨恨他。不久,金安节因母亲丧事辞去官职,于是不出任官职。秦桧死后,被起用为严州知府,任浙西提刑。

升为礼部侍郎。又升作侍讲、给事中。金国首领完颜亮进犯淮水流域,金安节陈述进攻夺取、招引接纳、备物防守三条策略,把备物防守作为进攻夺取、招引接纳的根本。杨存中议论放弃(除去、裁减)长江、淮水的一些州县,金安节说:“庐州的合肥,和州的濡须,都是古人控制把守的咽喉要道。魏明帝说:‘先帝在东面布置合肥,在南面把守襄阳,在西面巩固祁山,乱贼来进攻就在三城的下面击破他们’。孙权修筑濡须坞,魏军多次进攻久攻不下,守将象甘宁等人,常以少胜多。地形险要的地方,攻与守差异百倍,难道有古人得到这些作战能成功,今天有这些却反而要放弃它吗?况且濡须、巢湖的水,上边连接着店步,下边直通长江口,可以通行漕运船只,请求选择强将驻守防御(经营管理)。”杨存中的奏议于是被搁置。

宋孝宗继位,龙大渊、曾觌凭借皇帝即位前的住所原来的情谊,隆兴改元这一年,龙大渊、曾觌一道任命为知阁门事官职,当时台府谏官连续不断上书检举弹劾,奏章进入不发出来,皇上的意思没有表明,金安节与给事中周必大上奏说:“陛下即位,台谏有弹劾的的,即使是两府的大将,要罢免的就罢免,要贬谪的就贬谪,唯独在二位大臣身上却是调动官职、隐匿回避。我们如果遵奉公开的诏书,那么我们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大臣们如果不陈述,那么大臣背负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的批评;陛下如果不听从,那么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奏章纷纷不停止。”皇帝发怒,金安节于是自动请求放逐,皇帝怒意消除。皇帝即位前的住所之人李珂提拔为编修官,金安节又上奏罢免他,皇上口谕他说:“我知道你独立不结党营私。”张浚听说这件事,告诉别人说:“金给事真是心志坚定、忠贞的人啊。”

与秦桧违逆(不合作),不出来做官的时间有十八年,等到再次被起用,议论事情始终不屈从别人(正直无私),人们因为这佩服(服从)他。任兵部侍郎。过一年,任吏部尚书兼侍读。宋孝宗乾道六年死,年龄七十七岁。著有三十卷文集、《奏议表疏》、《周易解》。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 此句描写寒秋时节夜晚,秋叶纷纷坠地的景象,营造了寂寥悲凉的意境,体现了作者孤寒处境的感受。

9、这首词上片从夜静叶落写起,极写远空皓月澄澈之境,描绘秋夜寒寂的景象;下片抒写孤眠愁思的情怀;由景入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写出了作者孤独寂寞的愁情。

(三)名句名篇默写

略。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