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模拟题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模拟试题

编辑:sx_haody

2014-04-09

摘要:为了帮助考生们了解高考信息,精品学习网分享了2014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供您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押解(jiè)     瓜葛(gě)    旗杆(gān)     削足适履(xiāo)

B.包扎(zā)        罹难(lí)    黑黢黢(qū)        乳臭未干(xiù)

C.脂肪(fāng)   锃亮(zèng)     冠名权(guàn)        日臻完善(zhēn)

D.歆羡(xīn)     友谊(yí)      甄别(zhēn)      撑天拄地 (zh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涛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圣地。

B.辩论双方唇枪舌剑,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后来正方二辩出其不意地抛出三个有力论据,令反方措手不及,只好甘败下风。

C.万物好似压缩成超市货架上的物品,摆在那里等待你的挑选。货筐是那样小,世上的零零总总,只有五样可以塞入。

D.在日式的古屋里听雨,听四月,霏霏不绝的黄梅雨,朝夕不断,旬月绵延,湿黏黏的苔藓从台阶下一直侵到他舌底,心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景点涨价如果超过广大游客的承受能力,将很可能是一种慢性自杀,最点则成了游客望尘莫及的“城市精品店”。

B.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泥沙俱下,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C.为了治理水流污染,该地区依法取缔了十几家污染严重的小造纸厂,一时间,洛阳纸贵,用纸大户纷纷抢购囤积。

D.中国足球水平落后,这不是偶然的: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普及率,无论是群众的喜爱度还是联赛体制,与中亚各国相比我们都显得相形见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13年2月,在上海召开的由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举办的“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究会”上,我们提出了“全面复兴诸子学”的运动。

B.由于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一再重复上演,使得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在享受手机带来便捷的同时,是否过于依赖手机而忽视了现实的人际交往?

C.俄罗斯中国文化年活动在莫斯科拉开帷幕,中国代表团的精彩演出赢得全场俄罗斯观众的热烈掌声,对这次中俄文化交流活动给予很高评价。

D.4月1日,“苹果”中国官网发布致中国消费者的道歉信,由于这一天是愚人节,这让不少中国人感到“苹果”选择这个日子进行道歉是不是别有用意。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站在前台时,我把自己看得和旁人一样,不但和旁人一样,并且和草木虫鱼诸物都一样。           ,          ,          ,          ,          ,         这无非是因为人们希望造物主待他们应该比草木虫鱼更优厚。

人类中有一部分人比其他人痛苦,就是因为这一部分人把自己看的比其余的人重要

②而人类则在生老病死以后偏偏要加上一个“苦”字

③比如穿衣吃饭是多么简单的事,然而在这个世界里居然成了一个极重要的问题,就因为有一部分人要亏人自肥

④一只小虫让车轮轧了,或者一朵鲜花让狂风吹落了,虫和花自己都不计较或留恋

⑤比如生死,这又是多么简单的事,无数人和无数物都已生过来死过去了

⑥人类比其他物类痛苦,就是因为人类把自己看的比其他物类重要。

A.①③④②⑤⑥B.①⑥③⑤②④

C.⑥③⑤①④②D.⑥①③⑤④②

6、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照要求续写。要求:①点明主题;②语意连贯;③ 不少于50个字(含标点符号)。( 4分)

磨盘围绕着磨心不停地转动着,一圈,又一圈……

终于有一天,磨盘忍耐不住了,冲着磨心大发脾气:“我受够了!我这么大个儿,凭什么要以你为中心,一天到晚围着你团团转?别在这里碍事,没有你,我会做得更好!”

磨心无法再呆下去了,只好走开。

磨盘心想,现在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它铆足劲地转,但转不了几圈,就一骨碌滚到地上去了。

这时候,磨心平静地对磨盘说:“                                             ”

仔细观察下面一幅题为“鲁迅大撤退”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请结合漫画标题和画面内容,谈谈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事件?(2分)

(2).对于“鲁迅大撤退”的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表述出来,注意观点要明确。(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

现代诗的“有”与“无”

吕 进

①《贞一斋诗说》概括诗歌技巧时说:“诗求文理能通者,为初学言之也;诗贵修饰能工者,为未成家言之也。其实诗到高妙处,何止于通?到神化处,何尝求工?”清人的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新诗的情况其实也相去不远。纵向来看,《贞一斋诗说》说的三种情形,其实也是不少诗人走过的艺术之路的三个阶段:用散文方式写诗——注意表现技巧。从这个视角,一切优秀现代诗的技巧都可以用“有”和“无”二字加以解说。

②一是有诗意,无语言。诗美体验的产生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诗人在外在世界里不经意地积累着感情储备和形象储备。长期积累使诗人在某些方面形成了特别敏锐的诗美触角。一个偶然的契机,诗人就“感物而动”,诗人的主观心灵与客观世界邂逅了,灵感爆发。于是诗人“有”了心上的诗。要表现这个“有”,诗人又面临困窘。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至言无言。诗美一经点破,就会失去生命。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诗的无言的特性带给诗人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以言表现无言,诗人只能从“有”到“无”。庄子说:“大辩不言。”司空图说:“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刘禹锡说:“情到深处,每说不出。”白居易说:“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有如禅家所说:“有是无有,无有是有”。“书形于无象,造响于无声”的精髓是将读者引向诗的世界,从言外、意外、笔外、象外去寻找那无言的诗美。

③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不说出”代替“说不出”,以象尽意。从“有”到“无”,诗人总是避开体验的名称。直接说出体验的名称,正是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无能。诗人注重“隐”。《文心雕龙》写道:“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从“有”到“无”,诗人注重“中声所止”。这样,诗才富有暗示性。

④二是有功夫,无痕迹。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美体验是“忘言”的。既然是诗人,就得从“忘言”走向“寻言”。而“寻言”由于诗没有现成的艺术媒介变得十分艰难。从这个角度,可以说,诗人就是饱受语言折磨的人。从古至今,没有一位真正的诗人不慨叹“寻言”之苦:“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句句深夜得,心自天外归”;“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现代诗人中的苦吟者也很多。他们对诗总是反复推敲,非搞得形销骨立而后已。臧克家的《难民》中“黄昏还没有溶尽归鸦的翅膀”中的“溶尽”一词就是苦苦锤炼出来的“唯一的词”。诗人的这番苦功夫,却又以隐形化为上。皎然说:“至苦而无迹。”诗人“至苦”,诗篇里却“无迹”,这才是优秀的诗篇。诗人难写,读者易读。读者的“易”并不是诗人的“浅”,而是诗人技巧能力的显示。《老子》说:“大巧若拙。”诗虽有用巧而见工者,但总而言之,用巧不如用拙。所谓“拙”,是巧后之拙。花开草长,鸟语虫声,云因行而生变,水因动而生纹,言近旨远,言浅意深,词平意寄,词微意显,这种“拙”实在不是随意“玩”得出来的。

⑤成熟诗人的作品,都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不是平庸加淡薄,而是险后之平,浓后之淡。平淡而到天然境界。到了高妙处神化处的诗,运用的是从“有”到“无”的技巧。对诗来说,最高的技巧是无语言、无痕迹的无技巧。

8、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A.《贞一斋诗说》认为写诗的最高境界是文理能通、修饰能工者,这个观点还是有科学性的。

B.诗美的本质就是沉默,所谓“口闭则诗在,口开则诗亡”。 诗人要能从“有”到“无”,这给诗人带来无限的难题和无限的机会。

C.陶渊明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是对诗美体验的精辟概述。

D.所谓的“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这里的“平淡”其实是一种极高的技巧和天然境界。

9、下列关于“有诗意,无语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言无言。有限的言,不可能完美地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

B.从获得诗美体验的“有”到传达诗美体验的“无”,是诗歌创作的一般过程。

C.“无”才是真“有”——诗篇之未言,恰是诗人之欲言,“此时无声胜有声

D.从“有”到“无”,诗人的智慧是以“说不出”的意来代替“不说出”的象,以意尽象。

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能写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诗作?答: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