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5-24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答案】D(3分)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答案】D(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折服”指信服,心服,使人从心里屈服或服从;“倾倒”有使人倾心、爱慕之意,结合语境,应用“倾倒”。“逐渐”指渐渐;“逐步”指一步一步地,文中应用“逐渐”。“关心”,(把人或事物)常放在心上,重视和爱护;“关注”指关心重视,用眼睛去看某人、某事,用实际行动去或用心去对待某人、某事,用“关注”更合意境。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的能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的对象等。学优高考网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正确解答这类题目可以从如下角度思考:前后话题的一致性,陈述角度的一致性,内容前后的照应性,句式结构的一致性,顺序的合理性,意境的谐调性等。本题由上文“然而”可知,此处所填内容应与上文构成转折,再结合下文来看,下文写了人们由不重视对牡丹的研究到重视对牡丹的研究,弄清楚了牡丹的“家世”,但却发现野生牡丹已濒于灭绝,由此可判断出需要排序的句子应先说牡丹的“身世”,再说牡丹的“委屈和殇痛”,据此可排除AD,B项中⑤③不衔接,可排除。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答案】A(3分)
【解析】
试题分析:A“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使用正确。B无声无臭:比喻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或不产生影响。此处望文生义。C.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不合语境。D.脱颖而出: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只用于人。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情色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答案】C(3分)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答案】B(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难度不大,文章第1段是总述,其余段落是分述,抓住第一段中“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以及第3、4、5、6、7段开头结尾的句子,可概括出本文的主旨,确定答案为B项。A项不够全面,还应包括“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C项D项没有抓住重点。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是山东卷论述文常考题型。解答时可根据文章标题首先推断论述话题;然后通读全文,筛选出每一段的关键句,尤其是首尾段中心句、每段的首尾句,划分层次;再结合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分析,概括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张冠李戴,由原文可知,应为“孔子说的‘不食不时’,包含有两重意思,一是定时吃饭,二是不吃反季节食品”。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答案】C(3分)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每小题3分,共12分)
9【答案】D(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贻:赠送。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义。这类题目解答的推断方法如下:①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②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③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推断词义。④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⑤根据字形推断词义。⑥语境分析推断。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答案】C(3分)
【解析】
试题分析:C项代词,他的。A项助词,主谓之间,取独/代词,这。B项副词,于是/副词,竟然。D项助词,……人/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复习时要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①词性分析法。②位置分析法。③温故求新法。④语境判定法。⑤语法切入法。⑥标志识别法。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答案】A(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画线句子中“自牧兖州”“经纬诸夏”“藩卫本朝”结构相同,再结合上下文来看,此句是潘滔等劝告司马越的话,意思是:您亲自掌管兖州,经营中原各地事务,像屏障一样护卫本朝,这就是说在事情发生之前谋划,在动乱发生之前做准备。据此可正确断句。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答案】D(3分)
【解析】
试题分析:错解文意。从原文看,“及执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斩之。会越薨,盾败”,苟晞只抓住并斩首了刘会、程延,并没有抓到司马越。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在文意的理解。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答案】(1)(5分)东海王司马越出京驻扎在官渡以征讨汲桑,任命苟晞为先锋。苟晞攻克了汲桑的九个堡垒,于是就平定了邺城然后返回。(次、讨、陷、定,各1分,句意1分。)
(2)(5分)东海王司马越因为苟晞为自己报仇雪耻,非常感激他,把他拉到堂上,结为兄弟。(复、德、引、升堂,各1分,句意1分。)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苟晞,字道将,河内山阳人。年轻时担任司隶部从事,校尉石鉴十分器重他。齐王司马冏辅佐朝政时,苟晞在司马冏幕中担任参军,被授予尚书右丞,转调尚书左丞,查访巡察各官署工作,尚书省的高级官员以下对他都感到害怕。等到司马冏被诛杀,苟晞也获罪免官。晋惠帝领兵征讨成都王司马颖,任命苟晞为北军中候。等到惠帝返回洛阳,任用苟晞兼摄兖州刺史。
汲桑攻破邺城时,东海王司马越出京驻在官渡以征讨汲桑,任命苟晞为先锋。苟晞攻克了汲桑的九个堡垒,就平定了邺城,然后返回。后讨伐吕朗,攻破汲桑原来的部下将领公师藩,在黄河以北打败了石勒,威名大振,当时有人把他比为古代名将韩信、白起。被封东平侯,食邑一万户。
苟晞对公事很熟悉,公文簿册堆满几案,裁决像流水一样迅速,别人不敢欺骗他。他的姨母依靠他过活,苟晞对她的赡养非常丰厚。姨母的儿子请求做将领,苟晞拒绝说:“我从不用王法宽恕人,你不会后悔吗?”他坚决要做将领,苟晞就把他任命为督护。犯了法,苟晞依仗法令把他斩首。姨母叩头请求饶恕,苟晞没有听从。斩首以后苟晞穿上白色丧服去哭丧,流着眼泪说:“杀你的是我兖州刺史,哭弟弟的是我苟道将。”他执法严明就像这样。
苟晞见到朝廷政事一天比一天乱,害怕祸患会涉及自己,因而广泛结交权贵,每次得到珍贵的物品,就送给京城里的皇亲贵族。兖州离都城洛阳五百里,食品一类东西送到恐怕不能保持鲜美,就购求到日行千里的牛,每次派遣信使,早晨出发晚上就回来。以前,东海王司马越因为苟晞为自己报仇雪耻,非常感激他,把他拉到堂上,结为兄弟。司马越府中的司马潘滔等劝告说:“兖州是重要地方,魏武帝曹操据有此地辅助汉室。苟晞胸有大志,长久地让他处在兖州刺史的位置上,那就是祸患生于心腹之中了。如果把他调任青州刺史,多给他加一点虚衔封号,苟晞一定高兴。您亲自掌管兖州,经营中原各地事务,像屏障一样护卫本朝,这就是说在事情发生之前谋划,在动乱发生之前做准备。”司马越认为说得对,就改授苟晞为青州刺史。
东海王司马越怀疑苟晞与怀帝有所图谋,派游击骑兵在成皋一带巡查,抓住了苟晞的信使,果然查获了朝廷给苟晞的诏令,于是造成很深的疑虑怨恨。永嘉五年,晋怀帝痛恨司马越大权独揽,又秘密诏令苟晞讨伐东海王司马越。司马越同徐州刺史裴盾共同讨伐苟晞。苟晞派骑兵捉拿河南尹潘滔,潘滔在夜里潜逃,等到抓获了尚书刘会、侍中程延,把他们斩首。正好赶上司马越死去,裴盾兵败。诏命苟晞为大将军、大都督,督管六州诸军事,食邑增加到二万户。
14(1)【答案】(4分)颈联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2分)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1分)承上启下,承接首联和颔联叙事引出尾联的抒情。(1分)(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答案】(4分)诗中描写了一位过去曾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而今漂泊边城、年华老去,壮志未酬的诗人形象。(2分)早年,姓名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说自己“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解答时要注意以下角度:①抓住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刻画人物的角度分析;②抓住环境的烘托渲染、他人他物的对比衬托等侧面描写塑造人物的角度分析;③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④积累常见的形象及特征,如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献身边塞、反对征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等。一般的答题步骤为:①明确形象;(性格特征+身份);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义。本诗中,诗人形象明显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早岁君王记姓名”,可分析出早年深受器重;如今却“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壮心未许全消尽”,可分析出现在年岁已老仍漂泊边塞,壮志难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5【答案】(6分)(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猿猱欲度愁攀援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3)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每空1分,句中有误,则该空不得分。)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五、(12分)
16【答案】(4分)看法:反对这种标语。这种标语太过功利、缺乏人情味,对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人生观都存在误导。(2分,态度明确,评价能够揭示实质。)
励志语示例:再一次,向自己如歌的人生致敬!(比喻)
为昨天减压,为今天打气,为明天喝彩。(排比)
(2分,修辞1分,内容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言得体类题目。第一问属于新闻点评,考生首先要表明对这些标语的态度,然后分析理由。这些标语从语言上看没有文采,从内容上看,表现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对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有害而无利的,因此,考生的态度应是否定的。第二问比较简单,只要内容能体现高考励志,主题积极向上,形式上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7【答案】(4分)浙商成长基金是通过投资并购、产业整合、返乡投资(2分)来帮助浙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产业母基金(或:将“母基金”改为“引导基金”)(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下定义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对所给文段进行筛选,找出能体现“浙商成长基金”本质特点的内容,然后按照下定义的格式组织答案。从所给材料看,能体现“浙商成长基金”本质特点的句子有“通过投资并购、产业整合、返乡投资来帮助浙江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该基金是由沪上知名浙商企业——复星集团牵头发起设立的一只产业母基金”“目标是成为引导基金,发展成为浙商返乡投资的资金池”等。学优高考网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答案】(4分)①在中国传统中,“读书”是一种具有特定涵义的学习行为。②读书被用以提高人的精神素养、改变经济对人的支配性影响。③读书除直观意义上的阅读书籍或学习技能之外,更在于淡化功利性和超越技能学习。(一句1分,写对三句得满分。)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六、(18分)
19【答案】(4分)承接上文“喝夜酒”,描写出各家夜市的特色和热闹红火,(2分)反衬出夜市老板经营的用心和辛苦劳累,为下文写夜市老板的苦瓜情怀做铺垫。(2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解答时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思考。文章第五段从内容上看,写了各个夜市的特色和夜市的热闹景象,足见夜市老板经营用心;而且说“热闹到凌晨一两点方才打烊收摊”,足见夜市老板的辛苦。从结构上看,本题所考查段落在文章中间,结构上的作用一般为承上启下,从上文看,作者写自己有与朋友“喝夜酒”习惯,接下来写夜市的情景,顺理成章;而夜市老板的辛苦也为后文揭示夜市老板的“苦瓜情怀”做了铺垫。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0【答案】(4分)①运用对比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苦瓜外表的丑陋,反衬了下文苦瓜味道的清香甘甜回味无穷。(2分)
②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描写,表现出老板的劳累、辛苦和服务周到、热情。(2分)
(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鉴赏。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表现了什么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等。句①从手法上看“不像丝瓜那样光滑”把苦瓜与丝瓜进行对比,“像癞蛤蟆”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从内容上看写出了苦瓜外表的样子丑陋,联系下文可知,反衬了苦瓜的味道。句②“打瞌睡……笑眯眯”运用了神态描写,“耷头……倏地跑过来”运用了动作描写,“老师,还要点儿啥子”属于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老板已然很累,但面对顾客的要求仍然有求必应。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答案】(4分)苦瓜总是独揽苦味,“不传己苦与他物”;(1分)母亲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孩子和家人,为了他们,母亲独自承担了生活中所有的苦,而从不言苦,“自苦不以苦人”,所以作者说母亲是人世间最苦最苦的“瓜”。(3分)
【考点定位】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
22【答案】(6分)①应学习苦瓜,快速适应环境,落地生根。苦瓜本是“外来菜”,但适应性强,能够很快在陌生的环境里生根发芽结果。
②应学习苦瓜注重内在,努力学习,加强自身修养。苦瓜虽外表丑陋,但味道苦中有甘甜,清香而令人回味。
③学会奉献,做一个有苦瓜情怀的人。苦瓜以己之躯总是独揽苦味,不传己苦与他物,自苦不以苦人,做人也应如此。
④谦逊、豁达,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苦瓜一生清苦,貌癞而不悲,才美而不露,静静地咀嚼苦的寂寞,最终以苦留香,瓜熟蒂落,苦尽甘来。
(每点2分,总述1分,分析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从文章标题入手考查对文章主旨及作者写作意图的理解,解答时需通读全文,仔细分析文中写了苦瓜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现实相结合可以对照人的哪些特点,然后再总结,就可以得到答案了。如,文中第二段写苦瓜貌丑而味道令人回味,可总结出人应注重的“内在美”;第三段写苦瓜是“外来菜”,可总结出人应学会适应环境;第七段写到了“苦瓜情怀”,可总结出人应有“苦瓜情怀”;第八段写到了苦瓜“以苦留香,瓜熟蒂落,便是苦尽甘来时”,可总结出人应耐得住寂寞等。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七、(60分)
23【参考例文】
改变自己
社会变化万千,要想跟上社会的脚步,就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以便更好的和社会融合在一起。
“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社会包罗万象,周围的环境一旦形成就很难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所以我们应该去试着改变自己。一位老者曾对自己的弟子说他拥有移山的本事,只要说“山过来”,山就会自己过来,于是他当着弟子们的面对前面的山说“山过来”,但是山却丝毫未动,对此老者并没有显得很尴尬,他说道:“既然山不会过来,那么我们就向它靠近吧。”环境不会因一个人而改变,所以你要努力适应。托尔斯泰说过:“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行动者,一种是观望着。很多人都想着要改变世界,却从未想过改变自己。”然而,改变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才会存在妒忌和看不惯,但是我们无法让别人改变他的缺点和优点,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让自己学会欣赏和包容。一位老师总是抱怨班上有很多调皮的孩子上课不听讲,屡教不改,很是苦恼,她经常想尽办法要改变那些调皮的孩子。这时另一个老师说:“孩子们不听课也许是老师口才不好,讲课的魅力不够大,所以孩子们对老师的课兴趣不浓。好好改变一下自己吧。”于是这位老师开始努力改变自己,改变上课的形式,很快孩子们不再调皮了。改变别人不如改变自己,地球不会因一个人而转,当一根手指指向别人的时候,其他四根手指都指向自己,就算错的不是自己,那也应该检讨为什么别人会那么对我,从而学会包容欣赏。
蜡梅开放在寒冬,正因为它改变了自己,让自己变得坚强,才接受了寒冬的考验,使自己能够在百花凋零之时展示风采。人又何尝不是呢?一个人只有改变自己,才会走出阴霾,让自己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靓丽的风景线。世界不会因我们而改变,环境不会主动适应我们,只有我们去改变自己适应环境,才更有可能取得成功。
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天气的恶劣,但我们能改变自己的心情;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生命的长短,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生命的价值。有些事情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改变自己。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吧,我们将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解析】
试题解析:这是一则材料作文,对于材料作文,考生写作时应全面理解材料,真正吃透材料,总结出材料的主旨,从材料的主旨出发,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才能胜出。本题所给材料的关键句是老人的话“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其中“穿上鞋子”指的是从自身改变,而“给全世界铺上地毯”则是指改变环境,“容易做到”也就是说改变自己容易做到,据此可得出此则材料的寓意为: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世界)更容易。考生可依此确定自己的作文立意。另外从整则材料看,青年人总是抱怨,而老人给出建议中不管是穿鞋子还是铺地毯都是行动,由此还可以谈一谈与其抱怨不如行动。学优高考网
立意参考:改变自己;从自身做起;抱怨不如行动;调整心态,努力行动等。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语文高考模拟测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语文模拟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