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09-23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输入池塘的能量有光能和厌氧池中的未彻底分解产物中的化学能。(2)植物细胞中含P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因氧化塘前部微生物分解厌氧池输入的有机物而消耗溶解氧,在后部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故后部溶氧量较高。(3)若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过高,则厌氧池中的微生物就会因渗透作用大量失水而死亡。(4)挺水植物通过与藻类竞争矿质元素和光而有效地限制了藻类的生长。(5)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一次性注入氧化塘的废水不能过多,控制废水进入氧化塘的流速还可以使植物充分利用其中的矿质元素,使出水口的水质达标。答案 (1)太阳能和化学能 生物群落
(2)核酸 高(多) (3)微生物失水过多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类进行光合作用
(5)无机盐被充分吸收 自我调节能力有限
15.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
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青鱼 鲢鱼 鳙鱼 鲤鱼 食性 螺蛳 浮游植物 浮游动物 杂食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kJ·m-2·a-1)。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N和P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 h,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 000 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 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 g洗衣粉和0.15 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 d,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________”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
解析
答案 (1)第一营养级 鲢鱼 (2)提高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或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11.3
(4)加0.3 g尿素 不加任何物质(或加0.3 g蒸馏水)(注意乙和丁所加物质可互换) ①除去样品水体中原有的矿质元素 ②丙 藻类生长所需的矿质元素N、P等含量丰富
高考生物生态环境的保护专项练习题的全部内容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提高成绩有帮助。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生物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