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12-31
生物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下面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专项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
1.1783年,斯帕兰札尼在研究鹰的消化作用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于( )。
A.排除了鸟的胃中物理性消化的干扰
B.证明了何种消化酶对食物起了消化作用
C.证明了胃对于食物只有化学性消化
D.证明了细胞代谢离不开消化酶
2.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没有催化剂时过氧化氢不会分解成水和氧气
B.过氧化氢和水一样无色无味,对细胞无害
C.Fe3+和过氧化氢酶都能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
D.从最终结果看,在有催化剂存在时,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会进行得更彻底
3.在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比较的实验中,把肝脏制成研磨液的目的是( )。
A.有利于过氧化氢酶的释放 B.保护过氧化氢酶
C.提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下列有关对照实验设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B.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
C.无关变量要始终相同且适宜 D.自变量要始终保持相同
5.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的原因是( )。
A.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B.能供给反应物能量
C.改变了反应的途径 D.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6.关于活化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反应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B.加热、加压通常能使反应物分子获得足够的活化能
C.无机催化剂使反应物分子获得的活化能的总量更多而加快反应速率
D.酶能降低反应物分子发生反应的活化能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7.有一种化学反应P+Q=R,图中所示的实线表示在没有酶的时候此反应的进程,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底物混合物中,图中能表示加入酶以后此反应进程的曲线是( )。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生物体内的酶在不断钝化、失活、更新
② A+B→B+C+D可表示酶促分解过程
③酶只有在活细胞内才具有催化效能
④酶可提高反应速度而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⑤酶都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⑥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②④⑤⑥
9.20世纪80年代初,Cech 和Altman分别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的核酶,打破了酶只是蛋白质的传统观念,为此双双获得了198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酶”是指某些( )。
A.DNA B.RNA C.染色体 D.ATP
10.下图纵轴为酶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 )。
11.果子酒放久了易产生沉淀,只要加入少量蛋白酶就可以使沉淀消失,而加入其他的酶无济于事,这说明( )。
A.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B.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酶的催化作用受环境影响 D.酒中的这种沉淀是氨基酸
12.一次实验中,某同学将煮沸冷却的淀粉分别装入甲、乙两个试管各2 mL,接着又用量筒取2 mL新鲜唾液加入甲试管,又用该量筒(未作任何处理)取2 mL清水加入乙试管,振荡甲、乙两试管后放入37 ℃温水中10 min。分别向甲乙两试管中各滴入2滴碘液,令人不解的是甲、乙两试管中均不变蓝。下列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 )。
A.对照A和B试管内发生的现象,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B.甲、乙两试管中均不变蓝,说明淀粉均未被彻底分解
C.继续滴加碘液后,乙试管溶液应该变蓝
D.温水中放置10 min时间太短,不足以说明问题
13.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葡萄糖分子连接在一起构成的。在人体消化道中,淀粉能通过酶的作用被水解,但纤维素不能被水解,其原因是( )。
A.人体消化道中没有催化纤维素水解的酶
B.纤维素水解的最适温度比淀粉高得多
C.纤维素水解的最适酸碱度与淀粉水解的不同
D.人体的消化道不够长
14.将药物装入米纸(淀粉)做的胶囊中,可有效减轻某些口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下列相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酶显然具有专一性,胃中的蛋白酶不能消化淀粉
B.唾液淀粉酶在胃液中活性丧失,不再起消化作用
C.开水冲服使唾液和胃液稀释,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
D.胶囊在口腔中经过的时间短,唾液淀粉酶来不及对胶囊起作用
15.某些制糖厂用淀粉做原料进行工业制糖。其技术基本要求是:调节温度来影响淀粉酶的活性。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表示一定量的淀粉酶在催化足够量的淀粉水解时温度对麦芽糖产量的影响,图中的积累量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生成麦芽糖的总量。下面关于X、Y、Z三点温度值的判断正确的是( )。
A.X点代表Ta 、Y点代表Tb B.X点代表Tb、Y点代表Tc
C.Y点代表Tb、Z点代表Tc D.X点代表Ta 、Z点代表Tc
标签:高考生物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