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生物 > 高考生物试题

2016届高考生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项提升练习(带答案)

编辑:sx_liujy

2015-12-31

生命活动指建立在生存活动基础之上的、超越了谋生手段的自由自觉的本体性创生活动,下面是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项提升练习,请考生及时练习。

一、选择题(2.5×20=50分)

1.(2014·海南,12)关于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肾上腺素的分泌活动不受神经的直接支配

B.胰岛素的合成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

C.肾小管上皮细胞是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之一

D.血糖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相互拮抗

[答案] A

[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可直接通过神经支配肾上腺释放肾上腺素;胰岛素是蛋白质,合成时翻译过程需要mRNA和核糖体的参与;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这一过程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参与完成的;胰岛素(降低血糖水平)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水平)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2.(2014·新课标Ⅱ,3)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 A

[解析] 血浆中的液体渗透到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含有较多的氧气,与组织细胞进行代谢交换的组织液氧气含量较少,即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较少。内环境中的组织液的量通过不断生成与回流,保持一定的量,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正常情况下,在毛细血管处,有些物质(细胞需要的营养物质)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细胞代谢废物也会从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答本题时易误认为产生和回流的都是组织液,氧气浓度相同。

3.据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过程a、b、c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必需的;组织液中的CO2浓度太高或太低,会出现病理反应,但并非一定有害无益,如CO2扩散至血液中可刺激呼吸中枢的兴奋;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处于不断变化中,因而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过程b或c受阻可使组织间隙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水肿。

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答案] B

[解析]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参与调节的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稳态调节一般包括体温、水盐、血糖、酸碱度等方面的调节。A 是受寒冷刺激时的体温调节,C是免疫调节,D是水盐平衡调节,而B仅是对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性“适应”。

5.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灵敏电流计连接在坐骨神经表面,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电刺激①处,电流计指针会发生反向的两次偏转

B.电刺激①处或②处均可引起腓肠肌的收缩

C.电刺激②处,电流计能记录到两次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答案] C

[解析] 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且是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互变,电刺激①处,电流两次经过灵敏电流计,电流计指针会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A正确;电刺激①处产生的冲动可以由神经传递到肌肉,引起肌肉的收缩,直接电刺激肌肉也可以引起肌肉的收缩,B正确;电刺激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递到神经纤维上,故电流计不能记录到电位变化,C错误;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且膜内电流方向代表了兴奋的传导方向,D正确。

6.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AB+BC=CD,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C处,A、D处可同时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B.刺激D处,肌肉和F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

C.兴奋从E到F,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D.③的内容物释放到②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 D

[解析] 刺激C处,形成的兴奋可以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故A可以测到膜电位变化,兴奋可以通过突触从C传向D,故D可以测到膜电位变化,但是兴奋通过突触所用时间要比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所用时间长,故A错。刺激D处,兴奋无法通过突触传递到C,故C处轴突末梢突触小泡线粒体活动不会加强,肌肉不会兴奋,故肌肉线粒体活动也不加强,故B错。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故兴奋只能从F传到E,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故C错。③突触小泡的内容物递质释放到②突触间隙中,依赖细胞膜的胞吐,与生物膜流动性相关,故D正确。

7.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下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  )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于两个电极与细胞膜外侧相连,则开始时两极间的电位差为零,施加一有效刺激后,记录仪的指针将向不同方向偏转两次,即会形成两个相反的波峰,所以答案选D。

8.甲、乙、丙三种植物激素及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答案] B

[解析] 甲、乙、丙分别为脱落酸、赤霉素,生长素。甲、乙都不能促进果实成熟。

9.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并清除异常细胞、病原体等,实现其维持稳态的作用

B.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膜的转移和融合

C.激素起作用后即被灭活,故机体需源源不断产生,以维持其含量的动态平衡

D.下丘脑能调控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进而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答案] B

[解析] 免疫系统具有免疫清除功能,避免因疾病的发生导致内环境稳态的破坏;激素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会灭活,因此需不断产生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下丘脑通过分级调节、反馈调节机制调节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的释放需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发生融合。

10.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答案] C

[解析] 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毒,暴露抗原决定簇(H7、N9),并将之呈递给T细胞,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促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是成熟的功能性细胞,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因此,ABD正确,C错误。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