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生物 > 高考生物试题

2016高考生物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专题测试

编辑:sx_gaohm

2016-06-06

对人类来说,生物太重要了,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精品小编准备了高考生物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专题测试,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脑外包有骨骼,脊髓外无骨骼    B.脑和脊髓都与反射有关

C.反射仅与脊髓有关      D.神经元细胞体都位于脑和脊髓表面

解析:脑与脊髓外侧都包有骨骼,是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中,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内部,而不是在表面。

答案:B

▲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解析: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A项中针刺双脚观察有无反应,检查的是此人的躯体感觉中枢;C项通过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判断此人脊髓的腰骶部是否损伤;D项通过复述医生的一段话,可以判断此人的语言中枢是否正常。而B项,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则与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

答案:B

2.下图表示的是某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与抑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效应器有两个,感受器和效应器不能存在于同一个组织上

B.图示中的兴奋传导时,伸肌兴奋,而屈肌受到抑制

C.上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突触间的传递的方向有所不同

解析:由题图可知,效应器和感受器都可以存在于伸肌上,故A错误。

答案:A

3. 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课双向传导,但在突触结构中单向传递,所以树突→突触不对。

答案:C

4.(2009•兴化模拟)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     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解析:B受刺激,C兴奋,而A、B同时受刺激,C则不兴奋,说明A、B受刺激使C的作用结果相反。c点受刺激,因突触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所以d点能兴奋,a、b点均不会兴奋,所以指针只偏转1次。

答案:D

5.(2009•湖南名校联考)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会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由此会(  )

A.使细胞膜外电位变负,膜内电位变正    B.使膜电位差维持不变

C.使细胞膜外电位变正,膜内电位变负    D.抑制细胞的兴奋

解析:兴奋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Cl-大量进入细胞内改变了原来的膜电位差,导致细胞兴奋的抑制。

答案:D

6.(2009•广州模拟)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兴奋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

7.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解析:a代表突触小体,③代表突触小泡,④、⑤、⑥分别代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兴奋只能由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这是因为树突和细胞体内没有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兴奋不能由树突或细胞体传到其他细胞。神经递质有两种: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难以兴奋。

答案:B

8. 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Na+—离子转运载体无关,故A项正确。

答案:A

9.(2009•上海浦东区)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  )

A.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

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C.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

D.无关刺激已经转化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

命题意图:考查条件反射建立的机制及相关概念。

解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在大脑皮层上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系,这样,“无关刺激”就转化成为“条件刺激”,通过这个联系,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例如,每次给狗喂食物,狗就流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现在每次喂食物之前给一次铃声,这样多次结合之后,只给铃声狗就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这是因为无关刺激(铃声)已经转化成了非条件刺激的信号,即成了条件刺激。这时只给铃声与喂食物效果相同,即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可引起同样的反应。

答案:D

10.(2010•山东日照质检)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图所示)。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

解析:电刺激传到a时,a点变为负电位,然后恢复原来的正电位。电刺激传到b时,b点变成负电位,然后恢复原来的正电位。

答案:C

11.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 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答案:B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