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4-08
(4)封建政府为掠夺更多财富或挽救统治危机,加派赋税,如明末加派“辽饷”等。
后果和影响:(1)前两种情况,均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有利于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和缓解阶级矛盾,稳定封建王朝的统治。
(2)第三种情况表明唐以后的封建税收日趋合理,既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又多少减轻了农民的纳税负担,封建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但地主阶级设法把新增加的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
(3)第四种情况,封建政府对农民剥削过渡,破坏了正常的农业生产,导致阶级矛盾激化,使封建王朝出现危机。
3、从康熙年间到乾隆年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历史上所说的这种“康乾盛世”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根据18世纪国际国内历史发展的趋势说明在这种盛世景象的背后所潜在的危机及其所导致的后果。
答:民末农民战争打击了地主阶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的生产活动使社会财富增加。清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宽舒的统治政策,使一些农民得到土地,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起到了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作用,清政府平定边疆叛乱和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斗争维护了国内政治秩序的安定。
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工业革命时期,经济和军事实力增强,力图夺取更多的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加紧对外扩张。而中国处于封建制度没落时期,危机四伏。
清专制统治的加强使政治更加黑暗,官场腐败,军备废弛。土地高度集中,农民贫困,阶级矛盾激化,清政府采取闭关政策,封建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人民的思想闭塞落后,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其后果是中国在殖民主义侵略面前无力抵抗,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17、18世纪西方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康乾盛世”的辉煌时期。简述西方在政治、经济、思想等领域的巨变情况。面对世界巨变,康乾明君是如何加强封建统治的?结果如何?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警示?
答:巨变情况:英美法等国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推动了民主政体建立,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工业革命在西方国家先后开展,工厂大机器生产,使生产大幅度增长,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海外扩张步伐加快,殖民掠夺更加猖狂;与此同时,科学革命席卷欧洲,冲击中世纪封建神学桎梏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蓬勃发展。
康乾明君对世界巨变却茫然无知,政治上,设军机处,进一步加强腐朽的皇权;经济上,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限制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对外实行锁国政策,禁止海外贸易;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禁锢人们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科学文化渐失活力。
结果:严重制约中国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差距,使天朝大国急剧的坠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警示:要认清世界发展大势,正确把握时代要求,要以博大胸怀面向世界,走向世界。(要善于观察世界发展的趋势,紧跟时代潮流,不能故步自封,作茧自缚。)
二、中国近现代史
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爆发前),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据此回答:
(1) 举出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进行抗争和探索的重大事件。
(2) 与以前的斗争相比,这一时期的斗争具有哪些新的特点?
(3) 分析产生这些新特点的原因。
答:(1)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2) 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更加成熟,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斗争取得部分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得到发展,并成为政治舞台的新兴政治力量;西方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6、清朝统治者对待西方文化,在不同时期态度是不同的, 据此请回答。
(1)清朝前期封建统治对西方文化什么态度?产生了什么影响?
(2)晚清统治者和民族资产阶级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有何不同?试各举两例说明。
答:清朝前期,统治者对西方文化基本持否定态度;产生的影响:统治者更加保守、愚昧,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变化;堵塞了中外文化交往的渠道,延缓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
晚清统治者对西方文化的态度,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而不愿接受西方的先进的政治制度。如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光绪帝“百日维新”时,虽颁布了一些新法,但新法内容不包括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等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和机构;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时,统治者虽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民族资产阶级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不仅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老师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老师立共和政体;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实质是要在中国实行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
7、近代的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存在不同的观点。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物(文化)制度迥异于外洋猎猎(野蛮)之俗,所以郅治(太平盛世)保国邦,固丕基(巩固宏大的基业)于勿坏者。固自有在”
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
材料三:盖康氏自幼深受孔学熏陶,先入为主,......其后旁览西书,虽多掇采,不过资以补充印证其所建造之孔学系统。非果舍己从人,欲逃儒以归西学。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四:孔氏(孔子)主尊卑贵贱之阶级(等级,下同)制度,由天尊地卑演为君尊臣卑,父尊子卑,官尊民卑,尊卑即严,贵贱遂别......故二千年来,不能铲除阶级制度,......守孔教之义,固专制之威愈演愈烈,苟非五洲大通(全球联系加强,西学的进入)恐再进二千余年,吾人尚不克(能)享受宪法上平等自由之幸福。
吴虞《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
回答下列问题:1)依据以上材料分析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于“中学”和“西学”的认识及其实质。2)分析以上观点反映的中国近代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所持态度的变化趋势,谈谈你对上述观点的看法。
答;(1)洋务派认为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制度远远比西方的优越,是中国的立国之本,实际上是排斥西方文化制度,维护封建统治。(或回答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认为中国的纲常礼教与西方无异,力图将中国的文化制度与西方的文化制度揉合起来,其实质是将西方文化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进行社会改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完全否定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认为只有西方的文化制度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其实质是用西方文化制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彻底的改造。
(2)以上观点表明近代历史上西方的文化制度对中国影响的逐步深入,中国社会对西方文化制度由排斥逐渐转向接受。上述的几种观点都不是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正确态度。
有关于就为您介绍完了2014年高三历史复习资料汇总,精品学习网编辑将第一时间为您整理全国考试资讯信息,供大家参考!
相关推荐
标签:上海高考历史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