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haody
2014-03-28
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2014武汉轻工大学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希望大家喜欢下文!
■学校概况
悠久的发展历史
武汉轻工大学位于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学校创建于1951年,先后隶属于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实行中央与湖北省共建。现已成为以工科为主干,工、管、理、文、经、农、艺、法等学科协调发展,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
完善的办学条件
学校现有办学用地面积90余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文献16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65亿元,建有教学实验室(中心)32个。学校设有15个教学院(部),现有本科专业60个,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0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4个、农业推广硕士授权领域5个,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4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7个、省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3个。目前,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16000余人。
优良的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37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4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2.4%。教师队伍中,国家级、省(部)级专家54人,还聘请了包括4名院士、25名楚天学者在内的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雄厚的科研实力
近5年来,学校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46项,其中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92项;累计科研经费2.6亿元;出版着作、教材近300部,发表学术论文50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980篇;获授权专利107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获奖数量和等次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
高素质的人才培养
学校采取弹性学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学校近5年来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教学团队3个,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械创新设计、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1200余项。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广泛的对外交流
学校面向世界,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
■艺术与传媒学院简介
艺术与传媒学院拥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三个学科门类,是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学院。现有视觉传达设计、动画、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行政管理、广告学、汉语言文学、文化产业管理八个本科专业,以及“文化产业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设计学”“公共管理学”两个校级扶持性学科。在校本科生近160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专任教师64人。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23人,占教师总数约36%;博士及在读博士21人,占教师总数的33%;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教师达100%,初步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与学历学位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学院历来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配备有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12个专业实验室、建有视觉文化艺术研究中心和传媒与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教学中,突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生在全国各类重大竞赛中获奖200余项;公开发表或出版学术论文、文艺作品100余篇。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4%以上。
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科研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出版专着、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近三年,先后主持与承担各级各类教研、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微博)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湖北省社科基金4项、武汉市社会科学基金3项、其它省厅级研究项目近40项,科研进账经费累计达120多万元,多项成果获省市教学科研奖励。
■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招生人数
学制
层次
设计学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
220
四年
本科
■招生省份
我校2014年艺术专业面向河南、江苏、安徽、河北、山西、湖北6个省份招生。湖北省不再单独组织校考,录取时专业成绩使用考生的省统考成绩。
■报名
一、报考条件
符合普通高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报名条件且在省级美术统考合格者均可报考。
二、报名程序
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和所在省份艺术专业高考(微博)准考证原件到我校在各生源省设定的考点报名,不接收函报和跨省报名考试。
三、报考专业
我校设计学类大类专业包括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四个专业,报考时按设计学类报名不分具体专业,考试使用相同试卷。
四、招生计划
我校在各省艺术专业招生计划根据各省考生专业成绩情况和报考人数确定,在发放专业合格证时予以公布,最终以各省高考填报志愿公布信息为准。
标签:艺术特长生招生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