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4-09-30
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鹧鸪天(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①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①古城:指黄州古城。
(1)词中上片所写的是什么季节之景?请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
答案: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1分)。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从视觉入手:“时时见”;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使画面充满了诗情画意(2分)。
(评分建议:点出意象1分、点出时令1分、画面描述1分)
(2)结合“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诗意理解本首词所表达的作者思想感情。(4分)
答案:这两句写天公饶有情意似地,昨夜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使得诗人我又度过了凉爽的一天。这两句是本诗画龙点睛之笔。(1分)“殷勤”以拟人化手法,推想而今唯有天公还想到我,为我降下“三更雨”,隐藏着词人的感慨。 “浮生”,是说人生飘忽不定,带有消极意味, “又”字,表现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消极情绪(分析2分)。整首诗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雨后得新凉的喜悦、闲适心境。同时,透过幅幅画面,我们可以隐隐地看到诗人百无聊赖、无可奈何的心绪(1分)。
(评分建议:叙述诗意1分、手法1分、分析情感2分)
诗意大意翻译:
茂林的尽头露出秀丽的青山,扶疏的竹影遮住了围墙,蝉声嘈杂衰草长满小小的池塘,翻腾翱翔在空中的鸥鸟时隐时见,映照在水面的粉红荷花散发着微微的清香。
在乡村的野外,古老的城旁,我拄着藜杖慢步徘徊转瞬已是夕阳。昨夜三更的时候,殷殷勤勤地下过一阵霖雨,今天又能使漂泊不定的人享受一日的清凉。
注:此词为东坡贬谪黄州时所作,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写照。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 ,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2)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所以游目骋怀,(王羲之《兰亭集序》)
(3)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4)淇水汤汤, 。 ,士贰其行(《诗经•氓》)
参考答案:(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3)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4)渐车帏裳。女也不爽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
李德顺
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
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C )( D )(5分)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C.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错,据第2段,应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区分文化的“雅”与“俗”,意味着……;
“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D.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D.武断,“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说法绝对,原文只是说两者之间“相联系”。
E.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13.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A.“只要……就”的推断与原文“只有……才”不合;
B.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答案:B
C.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也会出粗俗之作。
C.把原文的特称判断“大都”变为全称判断“都”;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
D.条件推断不成立。
14.作者在文中批判了对文化之“雅”和“俗”的哪些错误认识,试分条简要概括。(4分)
答案:①“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大众文化”就是“低俗”的(在第一段找信息)。或:“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在第四段找信息)。
②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在第五段找信息)。
③把文化领域“重心下移”的趋势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在第七段找信息)。(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4分。)
15.如何正确理解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4分)
答案:①文化的“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要具体化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画等号。(1分)
②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看,“雅文化”与“精英文化”相联系,“俗文化”与“大众文化”相联系。(1分)
③“俗文化”中的一些精品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某些原先的“雅文化”则可能成为文化糟粕或垃圾。(或:“雅”“俗”与“精英文化”、“大众文化”之间的联系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1分)
④“大众文化”并非只能是粗野简陋,“精英文化”未必一定是高雅精致。(或: “大众文化”中也有精致高雅之作,“精英文化”中也可能有粗俗之作。)(1分)(每点1分,共4分。在第三和第四段中筛选信息。)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