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5-10-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寂 寞
龙应台
(1)我曾经坐在某市议会的议事大厅中,议员对着麦克风用狼犬似的声音咆哮,官员在挣扎解释,记者的镁光灯闪烁不停,语言的剑道在政治的决斗场上咄咄逼人,刀光夺目。我望向翻腾暴烈的场内,调整一下自己眼睛的聚焦,像魔术一样,“倏”一下,议场顿时往百步外退去,缩小,声音全灭,所有张开的嘴巴、圆瞪的眼睛、夸张的姿态、拍打桌子的扬起的手,一瞬间变成黑白默片中无声的慢动作,缓缓起,慢慢落……
(2)我坐在风暴中心,四周却一片死静,这时,寂寞的感觉,像沙尘暴的漫天黑尘,以鬼魅的流动速度,细微地渗透地包围过来。
(3)我曾经三十天蛰居山庄,足不离户。坐在阳台上记录每天落日下山的分秒和它落下时与山棱碰触的点的移动。有时候,迷航的鸟不小心飞进屋内,拍打着翅膀从一个书架闯到另一个书架,迷乱惊慌地寻找出路。
(4)在特别湿润的日子里,我将阳台落地玻璃门大大敞开,站在客厅中央,守着远处山头的一朵云,看着这朵云,从山峰那边慢慢飘过来、飘过来,越过阳台,全面进入我的客厅,把我包裹在内,而后流向每个房间,最终分成小朵,从不同的窗口飘出,回归山岚。
(5)冰箱永远是空的。好朋友上山探视,总是带点牛奶面包,像一个社会局的志工去探视独居老人。真正断炊的时候,我黄昏出门散步,山径边有农人的菜田,长出田陌的野菜,随兴拔几把回家,也能煮汤。
(6)夏天的夜空,有时很蓝。我总是看见金星早早出现在离山棱很近的低空,然后月亮就上来了。野风吹着高高的树,叶片飒飒作响。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7)我细细在想,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
(8)有一年的十二月三十一日晚上,朋友们在我的山居相聚,饮酒谈天,十一时半,大伙纷纷起立,要赶下山,因为,新年旧年交替的那一刻,必须和家里那个人相守。朋友们离去前还体贴地将酒杯碗盘洗净,然后是一阵车马启动、深巷寒犬的声音。五分钟后,一个诗人从半路上来电,电话上欲言又止,意思是说,大伙午夜前一哄而散,把我一个人留在山上,好像……他说不下去。
(9)我感念他的友情温柔,也记得自己的答复:“亲爱的,难道你觉得,两个人一定比一个人不寂寞吗?”他一时无语。
(10)寂坐时,常想到晚明张岱,他写湖心亭: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1)深夜独自到湖上看大雪,他显然不觉寂寞——寂寞可能是美学的必要。但是,国破家亡,人事全非,当他在为自己写墓志铭的时候呢?
(12)“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笑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劳碌半生,皆成梦幻。
(13)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疏莨,常至断炊。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
(14)有一种寂寞,身边添一个可谈的人,一条知心的狗,或许就可以消减。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余舟一芥”的无边无际无着落,或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吧。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老鹰独立在树梢,沉静地看着开阔的山谷。我独立露台,俯视深沉的老鹰。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艺术能力。赏析的关键是审读语句,分析并提炼语句的表达特点。第一句是拟人修辞,将老鹰人格化了,从“沉静”“独立”等关键词中可以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意图。第二句与第一句句式相同,可见作者是把老鹰自比,把自己的人生态度附着在鹰身上了。
答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老鹰人格化了,它如同沉静、深沉的自然界智者。作者对老鹰的关注,也是把自己所推崇的独立、冷静的人生态度附着在老鹰身上了。
2.简要概括第一、二段的内容,并简析它在全文结构上的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段内容与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第一问概括较易,第二问中关键词“全文”“结构”“作用”明确提示要打开思路,从全文角度分析;从语句在文中的位置看,开头一般与题目、下文相关联。
答案:内容:通过刻画“我”在议事大厅所见到的场景,突出身处热闹、嘈杂中“我”的寂寞感受 。作用:呼应文章标题“寂寞”,同时引出下文,与下文我在山中的独居、安静生活形成对比。
3.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联想到张岱,并引用其文章、墓志铭的意图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一般说,散文中语言分两类:一类是议论抒情式的抽象观点句,一类是记叙、描写、说明类的佐证句。后者多为前者服务,文中引用部分即为后者。至于分析意图还要回归原文,由引文(张岱写湖心亭的句子)后的“他显然不觉寂寞”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用意在于表明独处不觉寂寞。由引其墓志铭后“有一种寂寞,茫茫天地之间……”句知作者进一步拓展了寂寞的意蕴。
答案:(1)联想张岱,巧妙地回答了之前作者细想的“寂寞,是个什么状态?寂寞,该怎么分类?”的问题。
(2)同时把朋友离去后的自己和冬夜独自赏雪的张岱进行类比,同是独处而不觉寂寞。
(3)引用张岱墓志铭则进一步拓展文章的意蕴:寂寞也是历尽沧桑,无法言说。同时引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学色彩。
4.文章最后提到“有一种寂寞,也许只能各自孤独面对、素颜修行。”作者对这种寂寞持什么样的态度?试列举相关人物或实例谈谈你对这种“寂寞”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探究。题目有两问,第二问中“这种寂寞”是审题关键,也就是要求考生从作者意图方面认识“寂寞”。在回答问题时,组织答案要有条理,有理有据。
答案:作者对此持肯定的态度。这种寂寞指的是潜心于自我的心灵世界,执着于精神的追求(或“信仰的追求”)时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灵的寂寞与凡尘俗世是有一段距离的,是一个人修炼人生境界的过程。即使在一个孤立的空间,别人看起来很寂寞,但修行者自身却觉得很充实、安定。例如“板凳坐得十年冷”的那些常年守在实验室里的科研者,常年静坐书斋的学者,那些修行的宗教信仰者……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专题训练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