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语文 > 高考语文试题

江苏创新学校2016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编辑:

2016-01-10

四、名句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无以至千里。(《劝学》)

(2)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3)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4)无边落木萧萧下, 。(杜甫《登高》)

(5) ,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

(6)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论语》)

(7)不抚壮而弃秽兮, 。(《离骚》)

(8) ,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山坡上的羊群

纳张元

⑴碧绿的山坡上,是悠游的羊群。羊群在山坡上像一些棉花状的云朵,波涛起伏,悠游自在。这些都是爷爷的羊群。爷爷歪戴着汗腻的毡帽,斜挎着膻味很浓的羊皮褂。手里捏着吆羊棍,嘴里一边咬着一根很少冒烟的烟斗,一边哼哼地吆喝着羊群。不时细眯着眼睛,出神地欣赏着这一片蓝天下的洁白。

⑵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牧羊人。旧社会他还小,给土司家当放羊娃;解放后,他年轻力壮,给生产队牧羊;土地到户,他老了,就给自个儿牧羊。爷爷的一生都是在悠长的牧歌中,伴随着羊群的奔跑而度过的。长期与羊群朝夕共处,就对羊有了感情。在爷爷的眼中,一只羊就是一个人,人与羊只是外形长相不同,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所以,爷爷一辈子不吃羊肉,他也反对别人杀他的羊。生产队时,有一年二月八“转山节”,队长要拉他的头羊去杀了祭奠山神,爷爷死活不干,他跟队长大吵一架,然后手提大板斧通宵达旦地守在羊圈门口,谁要敢来拉羊,他就跟人拼命。

⑶爷爷很会牧羊,夏天他把羊群往高山赶,夏天的高山嫩草多,羊爱吃;冬天是枯草期,他就把羊群赶下河谷,去舔吃那些沾附在石头上的盐硝,舔够了盐硝,爷爷就爬上树去修一些嫩叶下来给羊群加餐。所以,爷爷的羊群一年四季都油光水滑,膘肥体壮。不像别的牧羊人,羊群几天拉稀,几天害瘟,瘦骨嶙峋,毛掉得像瘌痢头上的头发,东一块,西一块的。每年的冬季是爷爷最快乐的时候,欢蹦乱跳的小羊羔一个接一个地来到这个世上,爷爷为自己的羊群不断兴旺壮大,喜得整天乐呵呵的。小羊羔撒野不听话的时候,他骂起它们来,口气亲热得就像在骂他调皮的小孙子。

⑷在苍凉悠长的牧歌中,爷爷的头发一天白似一天,连走路都一步三喘,但他还是不辞劳苦地放牧着他的羊群。家里人放心不下,劝他不要再牧羊了,坡陡路险的,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谁也负责不起,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吧。爷爷瞪人一眼,不高兴地一扭头,谁也不理。家里人都觉得爷爷如此固执,真是不可思议,只有我明白,羊群是爷爷的命根子,他所放牧的不仅仅是一群羊,而是他的美好希望,他在放牧一个彝家老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我考上大学时,爷爷比我还高兴,他硬要卖一只羊给我到大城市做费用,我说,算了,爷爷,那些羊都是您的命根子,卖了它们,您会睡不着觉的。爷爷脸一虎:你以为爷爷是那种小气的人吗?在我读大学的几年中,爷爷每学期都要卖一只羊给我做学费。有时,我说,爷爷,家里已经给我钱了,您不要再卖羊了。爷爷又把脸一虎:别人给的管别人,这是爷爷的一点心意。

⑸大学毕业,我留在城里工作。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超强度的快节奏生活,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人际关系,使我这个从千里彝山走出来的农家子弟无所适从。我感到心劳力竭,疲惫不堪。于是,写信向家人诉说在城里讨生活的艰辛,言语中流露出颇多的意志消沉和感情沮丧。爷爷托人捎口信给我,说他听了我的信后很是为我着急,好几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他不识字无法给我写信,但托人转告我:凡事要看开一点,想淡一点,就以牧羊一样的心情来对待生活,你就不累了。我听后略有所悟……

⑹我羡慕那些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我更羡慕像爷爷这样淳朴厚道,心底无私的牧羊人。他们淡泊名利,心境透明宁静,所以,他们放牧生活。不然的话,就会被生活所放牧。

(选于《中国艺术报》2011年3月30日,有改动)

12第一段把爷爷牧羊的情景写得很美。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6分)

13爷爷除了年纪大了还要固执地坚持放羊,而其他方面也不乏“固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4分)

14文章主要写爷爷,但为什么第⑶段还要写“别的牧羊人”,结尾又要写“像爷爷这样”的牧羊人?请作简要分析。(4分)

15山坡上悠游自在的羊群与一生都处在牧歌中的爷爷,组成充满诗意的形象。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六、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8题。

文艺作品要超越“戾气”

张颐武

一些文艺作品中存在‚戾气‛横行的情况,这样的文艺作品一旦流行,会对社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也会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和情绪产生不良的影响。

戾气之作的出现往往来源于对某种社会情绪的‚迎合‛,也来源于作者对社会发展走向认知和理解的片面化。这种片面化的认知,一方面是对急剧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社会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缺少理性和客观的理解,看不到问题正是由于发展的阶段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是中等收入群体和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诸多新的现实困扰。现在人们温饱有余,生活条件相对过去有相当大的改善,但也会碰到新的困难和问题,而这些问题是过往生活中不曾具有的,往往让人觉得更难以化解。如剧烈竞争产生的巨大压力,住房、子女教育和消费主义诱导下出现的攀比和诱惑,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西方社会当下的条件毕竟比中国这样的新兴国家要完备,更增添了这些群体的问题感,由此产生了许多焦虑和困扰。戾气之作应运而生,变成了社会困扰的表征。

有‚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好处是看到了一些社会问题,但通过宣泄‚戾气‛将其简单化、表面化和极端化,让社会问题变成了文艺作品唯一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既简单化了人性、表面化了社会问题,又极端化了社会情绪。

实际上,仅仅宣泄情绪、渲染‚戾气‛的文艺作品,其品格历来是不高的。晚清的谴责小说,就是类似这种‚戾气的文化,被鲁迅先生评为‚辞气浮露,笔无藏锋,过甚其词,以合时人嗜好‛。这样的作品并不折射现实,而是扭曲现实,不是让人看到出路,而是让人或情绪躁动或消极犬儒,并不能促进现实的改革,也无助于社会的转型,只能加剧社会的焦虑与矛盾,把人生的问题变成消费品。戾气不是创作的正道,也无法给文艺带来真实的生机。

真正有价值的文艺作品,无论是大众文化或高雅作品,都需要既有反映社会的独到角度,不回避问题和矛盾,又有较深入的思考和对于社群的认同,促进人们‚守望相助,互相扶持‛。有人性表现的力度和对于时代脉搏的把握,有感性的表现力和理性的思考力。超越戾气,让文艺更多地与真实的社会对话,才是我们需要的。 (选自人民网,有删节)

16“戾气”的文艺作品会对社会产生哪些负面的影响?(6分)

17要概述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8文本,谈谈文艺作品应该如何超越“戾气”。(6分)

作文(70分)

19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 除外。

《孙子兵法》‚势篇中有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意思是说:湍急的流水所以能将大石冲走,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机,节奏迅猛。

高三语文12月份月考答案

一、语言基础知识:

1. B (A项ní/nì,shè/shí,zài;B项lún/guān,guàn/guān,chòu/xiù;C项xiān,báo/bó,hèng/héng;D项píng/bǐng,pǐ,ài/yì)

2. D (A项“冰释前嫌”意思是像冰融化一样消除以前的怨恨,与语境不符,应改为“涣然冰释”)B项“不以为意”意思是不放在心上,这里应用“不以为然”,表示不赞成;C项“弹冠相庆”,贬义,比喻因即将做官或有喜事儿互相庆贺;D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

3C(A项杂糅,“培养”与“养成”表达混乱;B项搭配不当,应为“屠呦呦主持研究发明的药物青蒿素”;D项缺主语,介词“由于”造成主语缺失)

4 C(A项“孤帆”代指船;D项“长安”代指朝廷;B项“红颜”代指美女)

5B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