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7
第Ⅱ卷 表达题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梅维平说:“德国对其在二战时对犹太人所犯下的罪行一直非常内疚。在德国,几乎所有人都会明确表达对二战罪行的忏悔,任何人都不被允许对二战罪行 。”
(2)在随后的海上通道安全分组会议中,面对“美国是否会在南海岛礁12海里内巡逻”的问题,美国代表则。A.闪烁其词B. 含糊其辞 闪烁其词C. 闪烁其词D. 讳莫如深 闪烁其词
18.仔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东汉著名经学家马融准备给《左氏春秋》作注,但他听说已经有贾逵、郑众二人作注在先。于是,马融找来阅读。仔细读过之后,马融觉得自己不适合给《左氏春秋》作注,他这样评价说:“贾逵的注本精深而不广博,郑众的注本广博而不精深,既要做到精深而又广博,就凭我个人的水平,又怎能超过他们呢?”因此,他打消了给《左氏春秋》作注的念头,转而去写《三传异同说》,随后为《孝经》《离骚》等书作注,后来成就斐然。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规范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原文是“不过这种办法在风大时候效果差,而且人力物力投入比较大,不适合广泛推广应用。”而非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2.C(原文是“仅有-196℃”,而不是“大约-196℃”。)
3.C(原文是“其中的液氮将在空气带内的尘埃微粒和其他污染物微粒上形成晶体”,而不是“上句中的冷雾带”。)
4. A(断句的前提是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
5.D (正五品叫县子,从五品叫县男)
6. D(应为“王志愔翻墙逃跑,而屯营士兵悔悟,反过来杀掉权梁山,王志愔因惭愧恐惧而死”)
7. (1)用力气遵行法律的,是百姓;用死来严守法律的,是主管部门;用依循天道来改变法律的,是君主。(判断句式1分,“以”1分,“役法”1分,“有司” 1分,“道” 1分)
(2)当时朝廷下诏采用汉代旧制,设刺史监郡,在天下重要的州设都督,选拔平时威望高的人去担任。(“时”1分,“诏”1分,“故事” 1分,“剧州” 1分,“素”1分 ) 译文:
王志愔,是博州聊城人。考中进士科。中宗神龙年间,任左台侍御史,以刚正强硬之风执法,下属官吏畏惧他,称他为”皂雕”。升任大理正,曾上奏说:”法令,是约束人们的堤防,不制定法令,人们就无所制约。如今大理寺官员经常不守法,将放纵犯罪当作仁慈,把坚持依照法律条文办事视为苛刻,臣执掌法典,恐怕将会受到诽谤。”于是献上所撰的《应正论》来表达他的志向,以规劝皇帝的过失。又说:“赏罚这二种权力,只有君主掌握它。所以说:“用力气遵行法律的,是百姓;用死来严守法律的,是主管部门;用依循天道来改变法律的,是君主。‟北魏时游肇任廷尉,魏宣武帝私下敕令游肇有所宽恕,游肇执意不从,说:“陛下自己就能宽恕他,怎么可以叫臣徇情枉法呢?‟”又说:“治国应当以严法达到太平,不能以宽法达到太平。严法,不是指苛刑重法,而是在于叫人不轻易犯法,而且难以逾越已有的规范。”又说:“汉武帝的外甥昭平君杀了人,因为他是公主之子,廷尉请示皇帝,皇帝流着泪说:“法令,是先帝所制定的,因是亲戚而损害先帝之法,我还有什么脸面进入高庙呢?‟最终同意了廷尉的奏请。隋文帝子秦王杨俊任并州总管,因奢侈放纵而被免去官职。杨素说:“秦王,是陛下的爱子,请赦免了他。”隋文帝说:“法令不可以违背,如果按照你的意思,我只是五个儿子之父,不是天下百姓之父,为什么不另外制定天子儿子的法律呢?”所以天子执法具有不可变更的含义。”共数千字,受到皇帝的称赞。
景云初年,王志愔由左御史中丞迁任大理少卿。当时朝廷下诏采用汉代旧制,设刺史监郡,在天下重要的州设都督,选拔平时威望高的人去担任。于是拜授王志愔为齐州都督。移任汴州,封北海县男。太极元年,兼御史中丞内供奉,实封食邑一百户。出任魏州刺史,改任扬州长史。所到之处打击奸猾,使禁令通行守信,境内治安秩序井然。
开元九年,皇帝巡幸东都,下诏命王志愔留守京师。京兆人权梁山谎称是襄王之子,与左右屯营官谋反,并自称光帝,夜里进犯长乐门,进入宫城,准备斩杀王志愔,王志愔翻墙逃跑,而屯营士兵悔悟,反过来杀掉权梁山等人后自行返回营地,王志愔因惭愧恐惧而死。
8.①运用典故(2分)含蓄地表现出江山易主,无比伤痛的情感。(1分)②这里化用安史叛军强令梨园子弟奏乐典故,喻自己使金廷赴宴一事,抒写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心理活动。(2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①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2分)抒发中原遭金人侵略,江山易主物是人非的悲哀。(2分)②词人赋予杏花以人的灵性,说汴京的杏花如若有情也应心向宋朝,不为金人开放,但却无处逃避春天带给它的苦楚,也只得在迷茫的野烟里吐芳。(2分)
10.(1)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6分)
11.(1)A D( A2分,D3分,C1分,B、E不得分。(B项,“但她对爱情只是一时的冲动”错,应为“她对爱情的一份大胆与执着”。C项,“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意义不大”错,应为“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E项“语言优美,充满诗情画意”表述不准确,作者的语言家常而平淡。)
(2)①写出厅长千金到农家过年的的热闹场面及轰动效应,渲染气氛,从侧面交代当时的社会背景。(3分)②呼应下文,对小说结尾千金离开乡村的平静形成对比,引发读者思考。(3分)
(3)父亲是一个对人和气,细心周到,宽厚待人,内敛要强的农民形象。(2分)①对人和气、客气,不论是乡里乡亲还是邻村的村民都能和睦相处;(1分)②细心周到,爱面子,对猪的走失心中着急,但生怕伤及徐美红故作掩饰;(1分)③宽厚待人,对于徐美红的错误能够包容理解;(1分)④内敛要强,得知徐美红的离开虽然心中苦闷却能极力抑制自己的感情。(1分)
(4)①将抽象的主题形象化、幽默化,引发读者兴趣,凸显主题思想。(1分)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1分)“亲爱的人”明写徐美红,实指爱情,“猪”指的是物质生活,(2分)徐美红和猪的冲突实际上是农村文化(农村生活方式)与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物质生活贫乏的乡村,物质是第一位的,爱情是物质的附庸,是第二位的。(2分)
②题目体现着小说的矛盾冲突,展现着小说的情节结构,整个小说紧紧围绕“猪”和“徐美红”二者的矛盾冲突展开,思路清晰,线索明了。(2分)
12.(1)BD(D给3分,B给2分。A项没有散文。C项“华盖运”是噩运而非好运。E项根据原文和链接材料,应为“成为中国当代重要作家之一”)
(2)①年轻时代,通过诗歌《大风歌》抒写并期盼新时代的到来,思想上起到了引领作用;②“文革”之后,创造了大量给人带来心灵震撼的反思小说,走在文学先锋的行列;③在文学创作如日中天的时候,放弃了宁夏文联主席的显赫职位,经营起了文化产业,潜心经营自己的“另类作品”(共3点,每点2分)(3)①强调文学创作方面,张贤亮深深被马克思唯物理论迷恋,并对社会深层的反思,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②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③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④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共4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4)良好的教育和有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成功的基础。他出身名门望族,父亲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出生于这样一个家庭,除了衣食无忧之外,给予张贤亮更多的是良好的教育、深厚的文化根基。(2分)②在逆境中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家庭破败,学业未成,父亲死于狱中,因诗作《大风歌》被打成“右派”,使他具有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浓厚的思想基础;(2分)③学会对生活反思。在文学创作中,他反思社会深层,在小说的创作上,每一部作品都能够给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以心灵的震撼,且反思顺应了新的时代(2分)④学会变通。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论》,懂得了“有为哲学”和经营方略。在劳改农场期间,接触了马克思的《资本论》,这本书使他懂得了“有为哲学”和经营方略,不但鼓起了他活下来的勇气,在文学上的建树,而且在新时代玩转文化产业,成为中国作家中的首富。(2分)
13.B(含糊其辞,话说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形容有顾虑,不敢把话照直说出来。闪烁其词 ,言语遮遮掩掩,吞吞吐吐。指不肯透露真相或有意回避要害问题。讳莫如深,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14.D(A项成分残缺,少主语,去掉“使”。B项不合逻辑,去掉“近”。C项主宾搭配不当,在句末加上“的重要举措”)
B(抓住上句关键词“ 研制新药”“并申请专利”,先肯定优势再介绍劣势)
要有稳定的房产市场 要明确产权期限 更多的化为精神层面的赡养(每条1分,答对三条得5分)
17.旅游引领现代服务业成经济增长主力军(6分)
18.可从如下立意拟题:马融懂得“知止”,他才有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进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别样人生。马融的适时放弃,不仅需要勇气和胆识,更需要过人的智慧和远见;止,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止,需要的是一种智慧;只有认识到过分的欲望追求带来的后果并及时反思自己的行为,才能获得长久的富足和安乐。“知止”不是教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是教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奋发有为的人生,理应进取有度,收放自如。
12.(3)①强调文学创作方面,张贤亮深深被马克思唯物理论迷恋,并对社会深层的反思,创作了大量令人喜爱的系列读物,给读者以人生的启示;②在与别人的交谈中,会不自觉地发出“有为哲学”的感叹;③反思之余,更有具体的行动,将文化附着于物品之上产生价值;④力求通过具体工作改变周围的生存环境。(共4点,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探究思想意蕴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探究点的选择;一是“唯物论”要从物质世界进行探究,也就是要把握住人物的具体行动;二是人物的这种行为对我们的“启示”。探究时,可以结合材料从人物的行动、思想、做法及目的等方面着手,根据材料对人物的交代综合概括。
湖南衡阳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