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2-01
答案精析
1.(1)借景抒情。广袤的原野一望无际,天际的白云和远方的树林融为一色;天气寒冷,南飞的大雁正聚集在河滩上休憩。诗人借空旷萧索的环境与自由南飞的大雁,表达思乡而不得返乡的孤独愁苦之情。(如答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亦可)
(2)①本诗的语言自然、朴素,如首联“三载”“不在家”等,用语浅显、直白。②思乡之情含蓄蕴藉。尾联以“京华”代指家乡,以“无限意”表达心中的万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乡的悲切,但思乡之情已不言而明。
2.(1)词的上片借吕洞宾的典故以及洞庭湖深邃、广袤的景象,塑造了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旷达、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形象。
(2)作者通过“人间”与“君山一点”,“变尽”与“自古如今”,形成了反差与强烈对比,并由此联想到国家命运,表现了作者伤时忧国的情怀。
3.(1)主要运用侧面描写(或“从听觉的角度”),通过写诗人听到漏报三更、鼠出犬行等声音,从侧面描写出枕不成眠的情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悲凉。
(2)通过叙写壮年想报国而无门,晚年欲长寿而不得,转而要纵情山水,表达了诗人的超脱之意和激愤之情。
4.(1)听鹤唳,望秋山,赏绿萍,看青苔。
(2)环境幽静:听鹤唳和望秋山,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满池的绿萍,斑斑点点的青苔,静态的景物,更是环境幽静的体现。心境清静:没有徭役的烦扰,清闲;“料无车马客”,没有人事官场往来,心里清净。环境幽静是心境清静的折射,对“静趣”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5.(1)“织”字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写得可见可感,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愁绪的繁密、杂乱与绵长。
(2)①通过“乡心缭乱”直抒胸臆,写思乡心绪之烦乱。②通过南归的鸿雁反衬离家之悲愁。③以景结情,通过秋风萧瑟、荻花遍开的苍凉景象,抒发了无穷无尽的凄凉乡思。(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6.(1)“蘸”是动词,拟人手法,写两岸的桃花蘸水而盛开;写出桃花鲜艳饱满的形态,烘托出生机盎然的美好春天的景象。
(2)刘诗写闺中女子的动作情态,抒写其在春日中的闲闷忧愁之情;徐诗则通过描写游人所见之景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7.(1)①动静结合,“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大雪铺地、雁群南飞的景象,含蓄地传达出痛苦无奈之情。②视听结合,“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渲染了悲凉的氛围,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色彩点染(或“色彩渲染”),“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苍凉凄清。(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2)“空”是“徒然、白白地”的意思,写出因为边城苦寒,五月还未见花开,因而妻子给自己寄来的春衣,白白空放在那里穿不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白花一番心意的疼惜和相思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孤独与无奈。
8.(1)落花满地,点明暮春的时令特点,营造出哀怨、伤感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全词表达了词人对春去的伤感、年华已逝的感慨、幽怀无以言表的苦痛和孤独寂寞之情。落红满地,春天在不知不觉间转瞬即逝,而词人自己也如落花一般年华不在。此等伤感,词人无语诉幽怀,只能独自面对西窗之雨,一杯酒,一襟泪,寂寞抒怀。
9.(1)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景色怡人的山中秋日图,抒发了词人刚刚从官场中解脱出来,重新投入大自然怀抱中的愉悦心情。
(2)词人的形象特点:放荡不羁、淡泊名利、率真自然、闲适洒脱。下片前四句写出了词人饮酒后的醉态,他放荡不羁,毫无拘束,纵横骋才。五、六句写词人言情言志,只为抒发情怀,并不为什么风骚之旨,表现了词人的洒脱。“乐因循”表现词人心性的率真自然,“能潦倒”表明心迹淡泊名利,“也消摇”表达出对闲适生活自得其乐、乐此不疲的生活态度。(性格特点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分析合理即可)
古代诗歌阅读题型集训及答案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精品学习网预祝考生金榜题名。
相关链接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