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6-04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 明星:启明星。
(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 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寒 食【注】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节。
(1)试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 白
秋 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 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 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金陵
张 耒①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②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 ①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②变:曼色,染色。
(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紧扣诗题中“怀”字用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①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②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 ①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贬官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城”即信州。②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写作者在信州时物质条件窘迫:无钱购房,只能在荒僻的野寺与僧人居住。
B.“松间”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林间隐居图:每天采药、捣药,在竹间晾晒衣服。
C.“一个”三句从幽禽入手写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达了贬谪异乡的心态。
D.作者在末两句借用杜鹃的叫声,抒发自己思归的迫切心情,既新颖巧妙又含蓄生动。
(2)“水穷”二句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化用而来,试比较二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1)欧阳修诗文向来注重炼字,请简要赏析欧阳修词开篇两句“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残”与“细”二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虞美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串始终。“春花秋月”是多么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 ”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起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感触,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下片前两句,一“在”一“改”道尽了几多物是人非的酸楚与哀伤。结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展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踏莎行》这首词上片写行者的离愁,下片写行者的遥想即思妇的别恨,从游子和思妇两个不同的角度深化了离别的主题。全词以优美的想象、贴切的比喻、新颖的构思,含蓄蕴藉地描写出一种“迢迢不断如春水”的情思,一种情深意远的境界。上片写游子旅途中所见所感。开头三句是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开头三句以实景暗示、烘托离别,而四、五两句则由美景转入对离情的描写。下片写闺中少妇对陌上游子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写出女子情感的缠绵深切,“楼高莫近危栏倚”是游子对闺中人深情体贴的嘱咐,也是思妇既希望登高眺望游子踪影又明知徒然的内心挣扎。最后两句写少妇的凝望和想象,是游子想象闺中人凭高望远而不见所思之人的情景。
【诗意翻译】《虞美人》: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风,在月明中对故国不忍回首去想念。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人已衰老。若要问心中有多少哀愁?正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踏莎行》:客舍旁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水桥边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征人骑马手拉缰。离愁别绪随路长,渐行渐远渐绵长。好似溪水涓涓淌,源源不断向远方。寸寸柔肠痛断,盈盈泪水洗粉面。危楼高、看得远,伤心莫要倚栏杆。平坦的草地尽头是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鹧鸪天
严 仁
一曲危弦①断客肠。津桥捩柂②转牙樯③。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 瑶草碧,柳芽黄。载将离恨过潇湘。请君看取东流水,方识人间别意长。
【注】 ①危弦:急弦。②捩柂:扭转船舵。③牙樯:饰以象牙的桅杆。
(1)上片后两句描写了一幕什么样的场景?句中的“重”字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描写了一幕情意深挚的离别场景:行人乘船缓缓去向江心,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重”字表面上写蒲帆滞重,船行缓慢,实则暗示远行之人心情的沉重,移情于物,抒情委婉含蓄。
(2)①“瑶草碧,柳芽黄”两句以乐景写哀情,以景的清新明丽,反衬心情的哀婉忧伤;②“载将”句化抽象为形象,将无形的“离恨”写得具体而有分量,生动地写出离恨的沉重;③末两句以眼前东流不息的江水,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自然浑成。
【诗意翻译】宴席将散,一曲哀弦,愁肠欲断。人已进船,船舵和桅杆即将转到别的方向。蒲帆在江心被云带着前进,但显得有些迟缓。相送的女子倚楼眺望,粉泪涟涟。碧草芳美,岸柳才芽,将载着离恨过潇湘。您看那滚滚东去的流水,就像那绵绵不断的离愁别绪。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①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②。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注】 ①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剪裁为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
(1)“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词从哪三个方面反衬了作者的孤寂愁苦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
(2)①初春之美景,东风应期而来。②他人之欢乐,剪裁花叶,热闹守夜。③昔日之温馨,伊人擘柑。
【诗意翻译】剪一朵红花,裁一片绿叶,带着融融春意,插在美人头上。东风吹拂,春天已近,斜阳迟迟未落,好像要留下最后的时刻。窗下有人添上新油,点亮守岁的灯火,人们彻夜不眠,在笑语欢声中共迎新春佳节。回想旧日除夕的宴席,美人白皙的纤手曾亲自把黄柑破开,那温柔的芳香朦胧,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往事令人神往,我在梦境中回到湖边,那湖水如镜,使人流连忘返。我却迷失了路径,不知所处。可怜吴地白霜染发,点点如星,仿佛春风也不能将寒霜消融,更何况斑斑白发对着如雨飘零的落梅。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春 思
李 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 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1)两首诗分别表现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在写法上有其共同点,那就是“无理而妙”,看似无理,却自是妙语。请分别指出两首诗中无理而妙的诗句,并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李诗:思妇对远在燕地卫戍夫君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对爱情的坚贞。金诗:思妇对远征辽西丈夫的思念之情。
(2)①李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怪不相识的春风跑到自己的罗帐里来并斥责春风,怪得无理。但正是无理,却巧妙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忠贞。②金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表面上看,思妇打鸟是因为鸟惊扰了她的梦,但从本质上来说,能否梦到丈夫与鸟无关。看似无理,却巧妙地写出了思妇对丈夫的强烈思念。
【诗意翻译】《春思》:我想燕地的草都像碧绿的丝绦一般了,因为秦地的桑树早已舒展了碧绿的枝条。这应该是良人回家的日子啊,却是我伤心断肠的时候。春风啊,你并不认识我,为何吹入我的罗帐?
《春怨》:赶走院落中的黄莺儿,不想让它在树枝上啼鸣。因为它的啼叫惊醒了我的美梦,让我不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见。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孤 雁
崔 涂①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②缴,孤飞自可疑。
【注】 ①崔涂(854~?),字礼山,今浙江富春江一带人。唐僖宗光启四年(888)进士。终生飘泊,漫游巴蜀、吴楚、河南、秦陇等地。②矰(zēng):短箭。缴(zhuó):系箭的丝绳。
(1)这首诗全篇皆实写“孤雁”,作者是怎样突出孤雁之“孤”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说说诗的 最后两句作者对孤雁有怎样的感情,又借孤雁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尾联“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写出了大雁疑虑受箭丧生。作者在此写大雁,其实以大雁进行自喻,表达诗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
答案 (1)①首联用“几行”归雁之“行”与下句中“独何之”之“独”形成对比,突出孤雁之“孤”。 ②颔联通过孤雁在暮雨中的动作、神情、状态,突出其孤。失群之雁,声音凄厉,呼寻伙伴。面对芦叶萧萧的池塘,影单心怯,几度盘旋,欲下未下,迟疑畏惧。③颈联,通过环境渲染来衬托其形单影只,突出其孤:月冷云低,孤雁就是在这样一个昏暗、压抑、恐怖的环境中飞行。
(2)最后两句写出诗人对孤雁的安慰与担忧:孤雁未必会遭暗算,但孤飞总使人易生疑惧。在安慰孤雁的同时也透露出对孤雁处境的担心。诗人以孤雁自喻,表达了自己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情,世路险峻的孤凄忧虑。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满庭芳•碧水惊秋
秦 观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1)词作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和作用?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流露出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融情入景,以景语始,以景语终,在层层铺叙、描写中表达了伤离怀旧的心绪。(或词作开篇描绘碧水放冷光,黄云聚集,大地苍茫,落叶满阶,又有砧杵声声入耳之境,视听结合)(或动静结合),营造衰飒、萧索的意境,渲染气氛,烘托出词人此时此地的悲苦心境(手法答出拟人,可酌情给分)。
(2)①故人故园之思。飘泊异乡,秋天日暮听到砧杵声时,很自然地会起故园之思,“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在写景中透露出怀人的情思。②时光流逝的慨叹。惊秋,砧杵声催让诗人不觉生出时光飞逝的慨叹。③贬谪之后知音难觅的慨叹。“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婉转地表达出在遭贬谪以后的生活历程的孤单,“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流露出知音难觅无人理解的悲苦。
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白石滩
王 维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1)这一首诗描写白石滩月夜景色,其中主要突出月色之皎洁,请举例分析,前面两句是怎样突出这一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这些景物的特点中,你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追求或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前两句诗通过描写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正暗示月光的明亮。惟其月明,照彻滩水,水才能见其“清”,滩才能显其“浅”,而水底之石也才能现其“白”。不仅如此,从那铺满白石的水底,到那清澈透明的水面,还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生长于其中的绿蒲。
(2)这首诗所写景物,清新、纯洁,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自然、纯真的美,也寄托着诗人对这种自然、纯真的美的追求。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子 规
吴 融①
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
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
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
【注】 ①吴融: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