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6-04
答案 (1)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的痛苦和思念故乡的悲愁。诗人运用托物抒怀的手法,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表达流寓荆南、漂泊失意和远离故土、思念故国的悲怆情怀。
(2)①托物抒怀,借杜鹃晚间雨中凄切的悲鸣,表达了自己深切的故乡之思;②寓情于景,诗中的雨昏风冷、雨落影斜,以及杜鹃鸟的叫声,都融入了诗人官场的失意和思乡的悲切;③以景衬情,故国春来,草木荣生,青葱馥郁,含烟吐雾,更反衬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
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感皇恩•出京门有感
李俊民
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凄切! 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节。
(1)“杨花如雪”这一写景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阕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日三秋,寸肠千结”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杨花”既指离别在杨花纷飞的三月,又借杨花纷乱喻作者离别时心乱如麻的心绪。作答时要综合考虑。(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构思的能力。上阕写伤别之情。“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开门见山,写离别之状,写离别之时。“忍泪”表明作者对离别的伤心烦乱。“杨花”既指离别在杨花纷飞的三月,又借杨花纷乱喻作者离别心乱如麻的心绪。“惆怅天涯又离别”,“又离别”表现“忍泪”“惆怅”的原因。“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远远望去,要去的碧云西畔,群山层叠,行路艰险。“据鞍归去也,情凄切!”虽离别之心伤,虽路程之艰险,而君命难违,只能“据鞍归去”,凄然而走。(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一日三秋”语出《诗经•王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形容离愁之痛,思念之苦。“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既是一种夸张,又形象地表现出作者与亲友难舍难分的情谊。
答案 (1)①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②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作者离京时心绪的烦乱。
(2)作者先写离别时的情状,接着写“忍泪”“惆怅”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
(3)夸张、对偶。表现离愁之重、思念之苦以及与在京亲友们的情谊之深。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仪真①江上夜泊
黄 机②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
【注】 ①仪真:今江苏省仪征市,在长江北岸。②黄机:南宋词人,身处中原沦丧时期。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该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②,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 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②长卿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1)这首词写出了词人罢官后怎样的生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最后两句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词的上片,表达被贬之后壮志难酬的悲凉。一、二句,写词人在被贬之地的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在期思这个被罢官之地的溪水上每天上千次地来回走动,在樟木桥边饮酒。三、四句,写词人报国无门的悲凉:可惜的是我在溪水旁留恋,但人影不能够随着流水而去;红红的醉脸也不能让我重回年轻的状态。词人在上片描写了被贬生活的闲适状态,但联系词人杀敌报国的追求,可以知道此时的悠闲恰恰体现了词人悲凉的处境。下片,表达词人报国无门的悲凉。前两句,描写期思的幽静:稀疏的树林、蝉声干涩,更显得树林的幽静;蝴蝶翩飞、秋菊半开,更显得环境的冷清。词句寓情于景,把自身的孤寂、悲凉整合在景物描写中。后两句,使用司马相如傲世的典故,表达词人不被重用的无奈和愤怒之情。不是司马相如傲世,而是因为他多病又没有才能。词人使用反语的修辞,用司马相如傲世来表达自己此时悲凉的境况。
【诗意翻译】在期思的小溪上我每天要来来回回一千多次,在樟木桥边我每天都要饮酒好多杯。但是,我的身影不能够随着流水离开,我红红的醉脸也不是少年时期的啊。稀疏的树林有秋蝉干涩的叫声,更显得树林幽静;冷蝶飞舞,秋菊半开。我想,司马相如不是傲世独立,而是因为他不但多病,更没有才能啊。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清平乐
张 炎
兰曰国香,为哲人出,不以色香自炫,乃得天之清者也。楚子不作,兰今安在?得见所南翁①枝上数笔,斯可矣。赋此以纪情事云。
孤花②一叶,比似前时别。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 贞芳只合深山,红尘了不相关。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注】 ①所南翁:指宋末元初诗人、画家郑思肖,善画无根墨兰,宋亡后,隐居苏州,不仕。②孤花:有的版本作“三花”。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兰花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咏物词,本词将兰的清影勾勒得分外鲜明。如果说郑思肖所画的无根之兰别有傲骨,象征了爱国之士的赤子之心,那么张炎的这株兰,更是遗世独立。幽兰生于深山,脱俗于红尘。该词的上片主要从形和神两个方面描写兰花。“孤花一叶,比似前时别”是说这株兰花与以往见到的是不相同的,以此突出该兰花超凡脱俗的特点。“烟水茫茫无处说,冷却西湖残月”中“无处说”使用拟人手法,并且这两句主要通过衬托手法来突出墨兰的特点。下片则重点突出兰花生长在深山之中,绝不会与那混浊的尘世同流合污。“留得许多清影”是指把清影留在画上,“幽香不到人间”是说它的幽香不愿飘到人间。由此可知作者既赞颂了郑思肖的坚贞气节,又表达了自己孤傲高洁、不慕流俗的情怀。
【诗意翻译】寥寥几笔疏兰,与以往见到的大不相同。面对着茫茫山水无法诉说,更无心去赏那西湖风月。坚贞芳香的兰花只该生在深山,它与那纷乱肮脏的尘世毫不相干。兰花的清影留在山中,幽幽香气却不愿飘到人间。
13.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忆江南(节选)
[唐]皇甫松
兰烬落,屏士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
望江南(节选)
[南唐]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混轻尘。愁杀看花人。
(1)你认为皇甫松在词中是如何处理虚实关系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词都写到“梦”,这两处“梦”各自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忆江南》:这是一首记梦之作,主要写词人在某个夜晚所做的一个和江南有关的梦。词作层次清晰,前两句写未眠之时的夜景,也就是室内的景物。灯芯已经燃烧完了,这暗示着夜已经深了;没有了灯光的映照,屏风上描画的红色美人蕉也暗淡了。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之中,也显现出了夜晚的宁静,也正是在这一片静谧之中,才有可能做出一个境界优美的闲梦。后三句主要是对梦境的描画:江南梅子成熟的时节,他乘着一艘小船,在潇潇的夜雨声中,吹着笛子漂浮在水面,同时岸上驿站旁的桥边,又不时传来一阵阵的柔声细语。
《望江南》:本词描写的是一个梦境,梦的内容是故国的春景。起笔即言梦。说“闲梦”,实则表达的是对故国无时无刻不有的思念。闲梦远,远的不是梦而是故国。词人远离故国无法归去,而梦魂是无拘束的,因此可以去到遥远的故国。梦中的故国,一片明媚春色:江面清澈碧绿,江中的画舫上丝竹萦绕,城内飞絮蒙蒙,混着车马扬起的尘土飞扬。如此轻快盎然的春色,一派歌舞升平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从“愁杀”二字,可以看出赏花人极其愉快兴奋的心情。然而,这不是现实而是梦境。梦中的欢乐,反衬了现实中的愁苦。当美梦醒来,现实中的凄凉也就更加深沉,无可逃避。所谓快乐,只是暂时的虚幻。而痛苦,才是无穷无尽的真实。
【诗意翻译】 《忆江南》:更深烛尽,烛光暗淡,画屏上的美人蕉模糊不辨。我昏昏欲睡,终于进入了梦乡,梦中是我久别的江南。正是青梅熟时,江南雨季,我独自在一艘船上,手握竹笛,和着船外那潇潇的夜雨声尽情地吹奏。时而听见桥上驿亭边人语,操着那久违的乡音,诉说着难忘的故事。
《望江南》:孤寂无聊,长夜难熬,梦里回到了千里之外的故国江南。此时江南正是草长莺飞,满园春色的时节,江面碧波荡漾,小船上乐声悠扬。城中车马川流不息,柳絮在轻尘中飘飞。花团锦簇,游春赏花的人络绎不绝,一片欢乐而繁忙的景象。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2)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诗意翻译】可惜江中的明月在战乱中仍然明亮,它应该还了解为逃避战乱而客居他乡的病人的情感。天上参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凄凉的角声隔断了岳阳城。酒杯中再落上漂泊他乡的游子眼泪,思乡之愁溅起,洞庭湖中浪涛卷着归心暗暗吃惊。想问问迁移不定的朝廷的消息,但是那些盗贼仍然横行在中原故土之上。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太常引•暮行
李齐贤
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灯火小于萤,人不见、苔扉半扃。 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今夜候明星【注】,又何处、长亭短亭?
【注】 明星:启明星。
(1)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看出作者的心理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题目”推知,诗人傍晚行走于林中,想找到一住宿处,结合诗中关键词,逐层分析诗人情感的变化。(2)考虑这类题要明确手法,结合诗句,表达情感。
答案 (1)①“栖鸦去尽远山青。看暝色、入林垌”写出了暮色推移的时间变化,体现了作者急于找到宿处的迫切心理;②“灯火小于萤”一句写出一星灯火使行人感到莫大的安慰和希望;③“人不见、苔扉半扃”通过住宿处的破败写出了作者的失望心理。
(2) ①衬托。以“栖鸦”衬托旅途孤寂。②想象。“又何处、长亭短亭”想象次日即将踏上的漫漫征程。③借景抒情。以“照鞍凉月,满衣白露,系马睡寒厅”的宿处简陋之景抒发了作者难以入眠时的凄凉酸楚之情。(如答其他手法且有合理分析亦可酌情给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①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②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③元是此中人。
【注】 ①莎,指莎草,多年生草本。②耦耕,两人各持一耜(sì,古时农具)并肩而耕。③使君,指词人自己。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的下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雨后置身于清新怡人环境之中的愉悦、惬意。一场雨后,“软草平莎”油绿水灵,格外清新,路面上,净而无尘,词人纵马驰骋,自是十分惬意。②对农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希冀归耕田园的愿望。“收拾耦耕身”,表现出词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雨后桑麻蓬勃生长,蒿艾香气如薰,词人自然是热爱这样的景色和生活的,最后一句又将这样的情感进一步深化。
(2)①比喻。“光似泼”“气如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②对偶。“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两句形成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③情景交融。清新、蓬勃的田野景色蕴蓄着词人的喜悦之情。(另外答夸张、视觉嗅觉结合,分析合理也可以得分)
【诗意翻译】柔软的青草和长得齐刷刷的莎草经过雨洗后,显得碧绿清新;在雨后的沙土路上骑马不会扬起灰尘。不知何时才能抽身归田呢?
在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一阵暖风挟带着蒿草、艾草的香味扑鼻而来,沁人心肺。我虽身为使君,却不忘自己实是农夫出身。
1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寒 食【注】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注】寒食: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旧时清明节前一天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人们把这一天叫作寒食节。
(1)试从景与情的关系方面分析诗歌的前两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末尾两句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绪?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歌的前两句写江南二月繁花竞发、花满枝头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贫居异乡、于寒食节思亲念远的痛苦与悲伤。这两句诗一写繁花似锦,一写痛苦伤悲,以乐景衬托哀情,其情更苦。
(2)末尾两句用“无烟火”写出人们都在为“明朝”寒食节的到来准备熄火,以纪念介子推;而诗人却以一个“贫”字写出了异乡人时常因缺衣少食、迫于生计而断炊的辛酸,同时也揭示出诗人当时的生活处境,寄寓了深切的不平之气。
【诗意翻译】江南的二月,繁花开满了枝头,我却独自在异乡逢此寒食节,远离了家乡亲人,倍感伤悲。再看那些贫穷的人家,经常不生火做饭,这些缺衣少食的人们,不仅仅是为了明天纪念介子推而断炊吧。
18.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子夜吴歌
李 白
秋 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 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意思相近即可)
(2)《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子“絮征袍”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意思相近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1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怀金陵
张 耒①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②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 ①张耒:北宋淮阴人,曾任太常少卿等职,后受牵连数遭贬谪。②变:曼色,染色。
(1)诗中第二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紧扣诗题中“怀”字用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达了诗人对金陵烂漫之游的怀念,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隐寓对宦途的心灰意冷。(意思对即可)
(2)主人公沉醉于金陵美景,任随孤舟荡漾,卧听雨打芰荷。刻画了一位放浪、潇洒而又孤独、落寞的主人公形象。(意思对即可)
(3)首句以忆游起,点“怀”;次句转写北归境况,侧面写“怀”之深切;三、四两句实写烂漫之游,与首句呼应,突出“怀”之真切。(意思对即可)
2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①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②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注】 ①晁补之:北宋词人。本词作于作者贬官监信州酒税时,词中的“江城”即信州。②幽禽:指杜鹃,又名子规。
(1)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二句写作者在信州时物质条件窘迫:无钱购房,只能在荒僻的野寺与僧人居住。
B.“松间”句从动态的角度描绘出一幅林间隐居图:每天采药、捣药,在竹间晾晒衣服。
C.“一个”三句从幽禽入手写自己的心境,“苦”“悲”二字直接表达了贬谪异乡的心态。
D.作者在末两句借用杜鹃的叫声,抒发自己思归的迫切心情,既新颖巧妙又含蓄生动。
(2)“水穷”二句从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化用而来,试比较二者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林间隐居图”错。(2)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评价能力。王维的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诗人随意而行,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无路可走,就坐下来看山岭上的云起云涌,表现了诗人悠闲、闲适的心境。晁补之的词句将“水穷”“云起”突前,“水穷”句突出写山穷水尽的意象;“云起”句突出写词人冷眼旁观政治上的云起云涌。表现了词人山穷水尽的困窘心境。学科网
答案 (1)B (2)王维的诗句,首先是他在悠闲地“行”,悠闲地“看”,在不经意间走到了水的源头,又漫无目的地看着云起云散,自在之情不言而喻。而晁补之的词句,则是他刻意去“行”去“看”,作者想“行”却已到了水穷处,想“看”却只有云起云散,表达的是一种山穷水尽的困窘之感。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考语文古代诗词鉴赏仿真押题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标签:高考语文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