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7-09-22
寡人之于国常考题及答案
一、随堂巩固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更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检:通“捡”,捡拾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罪:归咎,归罪
解析:C项中的“检”应解释为“制止、约束”。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在,介词)
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
③请以战喻(用,介词)
④可以无饥矣(能够,动词)
⑤以时入山林(按,介词)
⑥申之以孝悌之义(把,介词)
⑦填然鼓之(代词,指代战鼓)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代词,代百姓)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⑥⑦⑧
C、②③④⑥⑧
D、②③⑤⑥⑧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虚词“于”“以”“之”的意义和用法。其中:①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④可以无饥矣(凭借,介词);⑦填然鼓之(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都有活用现象,对其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名词作动词,鼓噪起来)
B、树之以桑(名词带宾语“之”,作动词,种植)
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
D、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解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A项中“填然鼓之”的“鼓”作动词,敲鼓。
答案:A
4、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春心莫共花争发
B、①弃甲曳兵而走②斩木为兵
C、①或五十步而后止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
D、①是亦走也②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解析:A项①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开。B项兵器。C项有的人。D项代词,这。
答案:A
5、选出对下列各句中加点介词“于”字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 )
①寡人之于国也
②则移其民于河东
③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A、②④相同
B、②③⑤相同
C、①⑤相同
D、①②③④⑤各不相同
解析:D项①于,介词,对于;②于,介词,到;③于,介词,比;④于,介词,在;⑤于,介词,与
答案:D
6、选出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
A、时不我待
B、兵不血刃
C、莫衷一是
D、自愧弗如
解析:A,题干和A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A
7、选出对下列文言句子中的划线部分翻译不正确的一句( )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河东发生了灾害(我)也这样做】
B、王好战,请以战喻。【大王喜欢打仗,请您打一仗就明白了】
C、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样就会让百姓生养死葬都不会有遗憾)
D、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这便是王道的开端】
解析:B,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比喻。
答案:B
8、关于《孟子》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儒家“四书”。
B、《孟子》是一部记录春秋末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C、《孟子》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
D、多用比喻、对比度、排比手法,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主要特色。
解析:B,孟子是战国时期人。
答案:B
9、默写。
(1)____________,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2)________________,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王道之始也。
(4)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
(1)或百步而后止
(2)数罟不入洿池 材木不可胜用也
(3)养生丧死无憾
(4)申之以孝悌之义
10、翻译下列各句: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③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而是兵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⑤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大王如果做到不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二、阅读探究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
寡人愿安承教
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1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代词,这些人)
B、愿比死者一洒之(为,替)
C、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孝顺父母,恭顺兄长)
D、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使陷到井里,淹在水里)
解析:其:表揣测语气。
答案:A
1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②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B、①地方百里而可以王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①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②非我也,兵也!
D、①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②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解析:D项①减轻,②迫近。
答案:D
1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②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B、①兽相食,且人恶之②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C、①夫谁与王敌?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D、①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②愿举国为内臣
解析:A项①利用,②凭;B项①憎恨、讨厌,②疑问代词,哪里,怎么;C项①句首语气词,②指示代词,那。
答案:D
1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杀人用木棍和用刀子,有什么区别吗?
(2)我为此感到羞耻,希望能替全体死难者雪耻复仇,您说我该怎么办才好?
(3)做到在家能侍奉父兄,外出能尊长敬上,这样,即使是手里拿着木制的棍棒,也可以跟拥有坚实盔甲和锋利武器的秦、楚军队相对抗。
本文给各位考生分享的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以及寡人之于国常考题考生一定要尽快进行相关的背诵与了解,如果考生还想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备考资料,就请继续关注精品学习网高考语文栏目吧!
标签:高考语文知识点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