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考 > 高考政治 > 高考政治必背

高考政治高频考点讲解

编辑:

2016-05-10

高频考点(7)

一、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2)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立足社会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

二、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

(1)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和文化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2)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

(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4)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高频考点(8)

中华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原因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高频考点(9)

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的落后和腐朽问题

(1)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加强自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高频考点(10)

尊重文化多样性(1)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因: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①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高频考点(11)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必背重点)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可打国内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高频考点(12)

一、国际形势(根据材料书写)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重点)

决定国际关系的因素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三、主权国家(我国)的权利和外交政策(重点)

1、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重点)

(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四、与联合国的关系(根据材料书写)

联合国的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作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根据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高频考点(13)

1、坚持联系的观点(特别注意)

(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温馨提示:

判断是否有“联系”的标准:一是考察范围为辩证法;二是材料必须出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相互影响的关系。

(2)联系具有普遍性,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原理)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方法论)

(3)联系具有客观性,即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原理)这要求我们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方法论)

(4)联系具有多样性。(原理)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不能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

总之,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方法论)

(5)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

①整体与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整体和部分的含义不同。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原理)

②整体与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性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原理)

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方法论)

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方法论)

温馨提示:

(1)若材料中强调整体的作用用方法论1;若材料中强调部分的作用则用方法论2。

(2)材料中若出现 与“结构调整”相关的词语,在辩证法中有两个知识点可用:量变质变原理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联系具有条件性,即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注意选择题)

高频考点(14)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重点关注)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以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扬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它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原理)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相对性。人们的社会地位、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原理)

所以,这要求我们在作出价值判断和选择时要遵循社会发展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方法论)

专题五 人生价值观

1、人的价值(人生价值)

(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2)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重点关注选择题)

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索取)其中,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即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3)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①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社会为人生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客观条件。人的价值,必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主观条件)

最后,希望精品小编整理的高考政治高频考点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相关推荐:

高考政治必背考点(经济学)

高考政治必背考点(七大专题)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