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sx_liujy
2015-10-24
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包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双重发展、繁荣。以下是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专项练习,请大家认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法律的形式加强对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文艺、传统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之所以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
①是维系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②是我国民族身份和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彰显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④印证了人类文明的演进和趋同的历史趋势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B。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因为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②③正确。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①错误;④“趋同”观点错误。
【知识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遗产,是相对于有形遗产,即可传承的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截至2011年,我国共有昆曲、古琴艺术等29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等7个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上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
2.(2014·厦门模拟)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 )
①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④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不是教育,故①排除。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的说法是不科学的,④排除。②③表述正确,且构成儒家思想广泛传播的原因。故B当选。
【
①教育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④发展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要重视教育的作用,选B。①错误,教育不是一种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④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3.(2014·福州模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风尚,如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吕不韦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等。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确的态度是( )
①要在继承中发展
②要对其注入时代精神
③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选A。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③说法错误,排除。①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4.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为政贵在行”的思想,今天仍显现于我们改进党的工作作风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全党上下兴起了“少说空话、多干实事”的蔚然新风。上述材料表明( )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不断发展
D.教育在文化的传承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解析】选B。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在今天仍然显现,这说明传统文化既保留其基本特征,又因时而变,具有相对稳定性,故B入选。鲜明的民族性是强调传统文化的纽带凝聚作用,显然与题意不符,故排除A。C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涉及的是工作作风问题,显然不是传统习俗问题,故排除。D项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5.敬祖重宗的孝道精神,广泛体现在民俗民情的各个方面,从宏观上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它使人眼光、胸襟易受制约,人情关系、传统观念不易冲破,移风易俗步履维艰。这启示我们( )
①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不断发扬光大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认同感的精神根基
③继承传统文化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④应自觉改造或剔除传统文化中落后、腐朽的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对中国“孝道精神”的分析表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因此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或剔除其中的落后内容,③④正确。①②只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方面,观点片面,不选。
标签:高考政治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