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016-01-28
12.(2013·广东汕头一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的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
九五”期间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GDP增长率(%) 8.3 8.8 11.2 税收增长率(%) 11.4 15.5 21.8 税 1.37 1.76 1.95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
表2 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世纪80年代 2000年 2005年 2010年 0.21~0.27 0.4 0.463 0.469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 有关专家指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计划”与减税密不可分当前需要“放水养鱼”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释放经济的增长能量。
(1)结合材料一请对我国的税收弹性系数和基尼系数作出简要判断。
(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建议。
解析 本1)问应从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和注的说明中找出材料中蕴含的经济信息。第(2)问属于建议类型的主观题根据两则材料可知回答本题需要考虑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以及减轻企业负担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还要从根本措施即通过发展经济实现收入倍增计划上考虑。
答案 (1)①从“九五”至“十一五”我国税收弹性系数比较大纳税人税收负担过重。②在现阶段我国基尼系数越来越大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2)①大力发展经济。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这是实现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根本途径。②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
收负担。实施减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
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直接提高居民的收入。 ③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收入倍增计划的实现。
导向一 直接考查对我国分配制度的识记
下面是某市居民家庭2014年收入构成比例表
内容 工资、薪金收入 经营书店收入 出租房屋收入 股票、利息收入 其他收入 比例(%) 20 36 25 10 9 上表表明
( )
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已经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投资方式多样化带来收入来源多样化
按生产要素分配已成为我国的主要分配方式
家庭收入水平会直接影响其消费水平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出租房屋收入、股票利息等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当选;除工资、薪金A;我国主要的收入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消费不当选。
答案 A
导向二 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角度考查效率与公平问题
某公司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保障员工每月工资不少于最低工资标准1 400元还根据实际经营情况提出了职工本年度工资增长幅度要达到8%。提高工资后员工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该公司也越来越红火。材料中的
( )
提高劳动报酬在按劳分配中的比重 ②理顺国家收入增长与企业发展的关系 ③在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④通过公平分配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C.①③ D.①④
解析 ①中的“按劳分配”在材料中没有涉及不选;②中的“国家收入增长”中的国家这一主体材料没有涉及不选;③④是对材料中措施的正确认识都入选。
答案 A
导向三 借助于相关
3.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民生建设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政府加强民生保障建设
( )
应当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幅度
需要加大财政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投入力度
是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和维护社会公平的主要途径
需要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力度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考查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政府加强民生保障建设需要发挥财政在促进社会D;A、B均与民生保障这一中心不符;缩小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公平无“主要途径”之说不当选。
答案 D
导向四 联系时政材料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
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国确立了“税收法定”的原则税收法定的实质就是把政府征税的权力关进“法律的笼子里”。材料表明
( )
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的特征
税收具有强制性、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
D.税收是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解析 本题考查税收的基本特征。题目中“税收法定”意味着税收要经过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政府在征税的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体现税收的固定性。政府征税的权力要关进“法律的笼子里”说明要依法征税体现税收的强制性故选B。
答案 B
收入与分配素质提升专项练习及答案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精品学习网。
2016年高考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含高考各科第一轮复习要点、复习方法、复习计划、复习试题,大家来一起看看吧~
标签:高考政治试题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