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高中 > 高二 > 高二地理 > 高二地理试题

2016年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编辑:sx_gaohm

2016-09-29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地理知识的积累,逐步形成一门研究自然界和人与自然界关系的科学。精品小编准备了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请把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1.区域的特征有                                (   )

①整体性      ②差异性      ③独立性      ④开放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2.以下关于区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B.区域划分的指标有自然、经济和社会的某一方面,也有综合性 的

C.按照指标的不同,区域可分为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行政区、综合

区等

D.区域内部地理环境完全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3.海南岛与东北地区年平均 气温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

4.  海南岛成为我国反季节瓜菜基地和南繁育种基地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

A、市场广阔  B、热量 充足  C、终年湿润  D、 国家政策扶持

5. 下列关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产规模大                       B.机械化程度高

C.全国“粮仓”的地位下降           D.粮食商品率极高

6.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水田为主                    B.作物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C.一年两熟至三熟              D.西部降水较少,适宜发展畜牧业

7.下列关于南北方传统民居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方民居墙体厚                 B.南方 民居屋顶坡度小

C.南方居居屋房檐宽               D.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强

8.地理信息技术已为人类广泛应用,下列用法最合理的是(   )

A.利用GPS来监测森林火情     B.利用GIS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利用RS设计旅游路线      D.利用GPS测量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

9.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

A遥感技术                            B 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计算机技术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回答10-11题。

10.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

A.为商业网点选址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D.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11.对1985年与2000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12.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我国江南部分丘陵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9---20 题。

1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  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

14. “红色荒漠” 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  乱垦滥伐   B  过度放牧   C 开山取石   D  污染环境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21~22题。

15.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16.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免责声明

精品学习网(51edu.com)在建设过程中引用了互联网上的一些信息资源并对有明确来源的信息注明了出处,版权归原作者及原网站所有,如果您对本站信息资源版权的归属问题存有异议,请您致信qinquan#51edu.com(将#换成@),我们会立即做出答复并及时解决。如果您认为本站有侵犯您权益的行为,请通知我们,我们一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处理。